作文微写作:高二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提升训练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作文:微写作 【提升训练】 一、微写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个议论段。 要求:①有观点,有事例,有分析;②运用校荐素材《王亚平:“女儿让我去太空给她摘星星”》《“八一勋章”获得者李中华:挑战极限,情系祖国蓝天》《奏响创新的时代乐章——致敬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张志添:放牛娃励志当尖兵,危难前逆行24载》等典型事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论证分析;③不少于150字。 【答案】在今天这个时代,英雄早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英雄是每一个以平肩担道义推动着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的人。在各美其美的时代里,英雄,早已不再只是人们心中那不可企及的高山。英雄,可以是能上太空为女儿“摘星星”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可以是为中国科研事业默默奉献的“最美科技工作者”;还可以是危难前逆行24载的尖兵张志添……英雄,在这个时代里,可以是为新中国的发展发光发热的人民英雄,也可以是那些不计名利的微小个体,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的存在,肩负起了社会责任,推进了时代的不断向前。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针对题干中“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这一提问,考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这个时代还有英雄。同时需要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什么人算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同时,结合题干中所给的四则材料分析,这四个材料中,有身在科研、科技一线,为祖国的尖端事业发光发热的时代偶像,也有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负重前行的普通消防官兵……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血肉之躯的平凡人,是肩负责任勇于前行的担当者,由此可以得出英雄的概念——以平肩担道义推动着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的人。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 最后,要结合题干要求,亮明观点,再结合所给例子,选取典型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分析。 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你从孔子下面这些言论中读出了什么教育思想?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分析。要求:可任选一条,也可针对下面多条来谈。对所选内容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80字左右。 ①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③子曰:“自行束脩(1)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④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⑤闵子侍侧,訚訚(2)如也:子路,行行(3)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 注释:(1)束脩:十条干肉。脩为脯,即干肉。束脩算是微薄的拜见礼物。(2)訚訚:中和正直的样子。(3)行行:刚强的样子。 【答案】示例:“有教无类”,意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在孔子生活的年代,穷人一般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因而,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劳动人民接受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教育的全民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现阶段,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特别是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让无差别教育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表达方式:本题题干要求“对所选内容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即写作应该谈看法,写认识,因而写作的表达方式应选择议论。写作的文段做到认识深刻,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层次感强。 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根据题干“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你从孔子下面这些言论中读出了什么教育思想”可知,本次写作的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从所给材料看,①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②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对懒惰怠慢,不思进取的学生应严格约束,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③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对有向学之心的学生尽心教诲;④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争取让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⑤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明确学生各自的优劣,加以指导。 写作要点: 本题是一篇微写作,题干给出的写作方向,考生要紧紧围绕要求写作,本题的写作角度是理解孔子言论中一条或多条观点,并分析理由。如选择“有教无类”这一条,先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即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再分析孔子提出这一观点的背景及意义,即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劳动人民接受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实是教育的全民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后结合现实,指出我国目前实行的义务教育,把这一理想变为现实,这是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最好的诠释。 3.结合孔子师生之间关系并联系现实,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开头,写一段演讲稿。要求:可任选一条,也可针对下面多条来谈。对所选内容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80字左右。 ①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②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④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先进》) ⑤子之武城(1),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注释:(1)武城:鲁国的公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当时子游为武城宰(县令)。 【答案】我眼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老师必须具有知识和道德的权威,老师从学业、品德、生活、交友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老师虽具有权威,但也必须发扬民主。学生不仅可以对学业上的问题请教老师,还可以对老师的言行提出质疑。正如《论语》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等。我们期待这样的师生关系。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表达方式:本题题干要求“写一段演讲稿”,演讲稿的表达方式应选择议论,写作的文段做到认识深刻,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层次感强。 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根据题干“结合孔子师生之间关系并联系现实,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开头”可知,本次微写作的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 写作要点:本题是一篇微写作,题干给出的写作方向,考生要紧紧围绕要求写作,本题的写作角度是以“我眼中的师生关系”开头,写一篇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特点,注意演讲者的身份,演讲对象特点。因为要用“我眼中的师生关系”开头,因此演讲稿的称呼应省略。写作时,要从《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关系中体会正确的师生关系,如根据①可总结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必须具有知识和道德的权威,老师从学业、品德、生活、交友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根据②可总结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不仅可以对学业上的问题请教老师,还可以对老师的言行提出质疑,老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质疑;根据③可总结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也应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然后再教育学生;根据④可总结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应互相真诚的关怀;根据⑤可总结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应善于运用肯定、鼓励学生。在字数要求范围内,选择一条或几条来写即可。 4.《论语》中有很多语句宣扬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如“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过犹不及”“允执其中”“叩其两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对“中庸之道”的认识。180字左右。 ①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②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③尧曰:“谘!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论语·尧曰》) ④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1)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⑤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⑥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注释:(1)空空如:形容问者诚恳的样子。 【答案】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伦理道德标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谓中庸。 中庸是一种以“礼”的约束为前提,不走极端,以“和”为追求目标的道德境界。中庸之道是一种坚持正道,注重变通,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处事方法。从实际出发,各方面统筹兼顾,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良好协调,平衡中寻求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论。 学习中庸之道,特别是其中关于人格修养,为人处世之道对当代人的道德修养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表达方式:题干要求“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对‘中庸之道’的认识”,那本次微写作就是要谈观点写看法,表达方式应选择议论,做到观点明确,认识深刻,适当联系现实论证。 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本次微写作的关键词是“中庸之道”,写作时要围绕对中庸之道的认识来写。 写作要点:作答时,先要理解“中庸之道”的含义,即: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伦理道德标准。中庸之道是一种坚持正道,注重变通,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处事方法。从实际出发,各方面统筹兼顾,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良好协调,平衡中寻求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论。 再谈谈“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如:学习中庸之道,特别是其中关于人格修养,为人处世之道对当代人的道德修养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孔子说:“过犹不及。”从做事要掌握度的角度和为人处世方面,对我们也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即使是帮助别人,也不能做的过头,应该看对方需要什么帮助,否则也可能适得其反。 5.微写作。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某个地方与某个人物关联密切。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150字左右) ①怡红院与贾宝玉   (《红楼梦》) ②未庄与阿Q             (《呐喊》) ③茶峒与翠翠             (《边城》) 【答案】答案示例: 未庄与阿Q:阿Q生活在未庄,这里落后,保守,愚昧,未庄的人们把革命党人看成是一个个白盔白甲,拿着钢鞭板刀、三尖两刃刀、钩镰枪的反清复明的乌合之众,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流血是麻木的,对于城里的革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的。阿Q也一样,他认为革命就是造反,就是杀人报仇,抢东西,抢女人。未庄是产生阿Q的土壤,阿Q的所作所为都是未庄的缩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要求阐述某个地方与某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是如何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反过来,人物就是那个地方的个缩影。因此可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如选取“②未庄与阿Q ”来写,写作中明确二者的关系是“未庄是产生阿Q的土壤,阿Q的所作所为都是未庄的缩影”,这也是微写作的中心论点。 然后根据原文概括出未庄的特点,比如“这里落后,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