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善堂镇中心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善堂镇中心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升降机的顶板上有一个螺丝脱落后落到它的地板上,当升降机分别处于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和加速下降(加速上升、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大小均为a且这四种情况下,螺丝从脱落到落到地板上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和t4,比较这四种情况下的落地时间(    )        A.t1<t2<t3<t4                              B.t1<t2=t3<t4          C.t1>t2=t3>t4                                        D.t1>t2>t3>t4 参考答案:     答案:B 2. 在某高处将一个小球水平抛出,同时在该处让另一小球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运动过程中      A.加速度不同,同一时刻速度不同      B.加速度不同,同一时刻速度相同      C.加速度相同,同一时刻速度相同      D.加速度相同,同一时刻速度不同 参考答案: D 3. 小明同学遥控小船做过河实验,并绘制了四幅小船过河的航线图。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速度不变,方向如图水平向右,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小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变。则 A.航线图甲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时间最短 B.航线图乙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时间最短 C.航线图丙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位移最短 D.航线图丁不正确的,如果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船的轨迹应该是曲线 参考答案: A 4. (单选)塔式起重机模型如图甲所示,小车P沿吊臂向末端M水平匀速运动,同时将物体Q从地面竖直向上匀加速吊起。图乙中能大致反映Q的运动轨迹是(    ) 参考答案: B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向上的初速度为0匀加速直线运动,合成的结果是:初速度水平,加速度向上,所以一定是B这个抛物线。 5. 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用不可伸长的细软轻线连接,跨过固定在地面上、半径为R的光滑圆柱,A的质量为B的两倍。当B位于地面时,A恰与圆柱轴心等高。将A由静止释放,B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 A.2R           B.5R/3               C.4R/3               D.2R/3 参考答案: 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下端固定一光电门,上端由静止释放一带有遮光条的滑块,滑块沿斜面加速通过光电门.     (1)要测量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除了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及遮光条宽度d、遮光时间t,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__ ;     A.滑块的长度L      B.斜面的倾角口 C.滑块的质量m    D.释放滑块时遮光条到光电门间的距离x   (2)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长木板上,并用细绳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滑块右端连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开始时,托盘中放少许砝码,释放滑块,通过纸带记录的数据,得到图线 a .然后在托盘上添加一个质量为 m = 0.05 kg 的砝码,再进行实验,得到图线 b .已知滑块与长木板间存在摩擦,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绳中的拉力近似等于托盘和所加砝码的重力之和,g取10m/s2 ,则 X①通过图象可以得出,先后两次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                         ; ②根据图象,可计算滑块的质量为            kg. 参考答案: (1)① 3:4 (2分),② 2.5 8. (选修3-4)(4分)如图所示,为某时刻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象,已知此列波的振动周期为4s,由图可知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m/s,若此时波形上质点A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则知波的传播方向是                          。 参考答案: 答案:6(2分);x的正方向(或水平向右)(2分) 9.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平行板电容器已充电,带电量为Q,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大小,表示两极板间电势差的大小.如果使极板间的正对面积变小,发现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变大,我们就说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如果使两极板间的距离变大,发现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变大,我们就说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些结论是因为电容器的电容C=  . 参考答案: 考点: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容器专题. 分析: 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分析电容如何变化,由电容的定义式分析板间电压的变化,再判断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 解答: 解:根据C=,正对面积变小说明电容减小,又C=,电压增大则发现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变大;使两极板间的距离变大,根据C=,说明电容减小,又C=,电压增大则发现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变大.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些结论是因为电容器的电容C= 故答案为:变小,变小, 点评: 本题是电容器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关键要掌握电容的决定式和电容的定义式,并能进行综合分析. 10. 质量为m的物体(可看成质点)以某一速度冲上倾角为30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______,机械能损失了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1. 在飞轮制造中有一个定重心的工序,该工序的目的是使飞轮的重心发生微小的位移,以使它准确定位于轮轴上.如图所示放置在竖直平面内的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金属大飞轮.用力推动一下飞轮,让飞轮转动若干周后停止.多次试验,发现飞轮边缘上的标记A总是停在图示位置.根据以上情况,工人在轮缘边上的某点E处,焊上质量为m的少量金属(不计焊锡质量)后,再用力推动飞轮,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说明飞轮的重心已调整到轴心上了.请在图上标出E的位置;为使飞轮的重心回到轴心上,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如可以在轮缘边上某处Q点,钻下质量为m/的少量金属.则钻下的质量m/=            ,并在图上标出Q点的位置. 参考答案:     答案:A最终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     m     12. 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A、B两点,将两正电荷a和b,其中他们的质量4ma=mb,电量2qa=qb,分别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时,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参考答案: 解:对ab从A到B得过程中分别运用动能定理得:   ① ② 又因为质量4ma=mb,电量2qa=q b, 由解得:= 故答案为::1 13. 质点在直线A、B、C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图2),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m/s,经3s到达B点时速度是14m/s,若再经过4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______m/s. 参考答案: 26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提供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组器材。 ①请把能完成实验的器材都连成电路。 ②某同学根据他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图象,由此可知该同学选用的是______组器材进行实验(请填写“甲”、“乙”或“丙”)。根据图象可算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Ω。(忽略电表内阻的影响,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作图如答图2(乙、丙各2分,画了甲图则在此问扣1分,不负分。); 丙(2分),1.4(范围1.3-1.5) (2分),1.0(范围0.80-1.1) (2分)。 15. 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使用不同精度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记录如下: 甲同学: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乙同学: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丙同学: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cm 丁同学:使用精度为“0.0lmm”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2.040cm 从这些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读数肯定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同学。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某一小车的长度(图甲),读数是_____________cm。 ③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段金属丝的直径(图乙),读数是____________mm。 ④用多用电表“×100挡”测量某电阻的阻值(图丙),该电阻为____________。 ⑤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当用“+”和“”两接线柱时(图丁),电流为____________A。 ⑥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用“+”和“”两接线柱时(图戊),电压为_____________V。 参考答案: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参考答案: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压轴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1)由v﹣t图象分析可知,0.5s时刻以前木板做匀减速运动,而物块做匀加速运动,t=0.5s时刻两者速度相等.根据v﹣t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由数学知识求出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求解动摩擦因数;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速度相同后两个物体能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求出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两个物体的总位移,两者之差即为相对位移. 解答: 解:(1)设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木板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 v﹣t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得: 在0﹣0.5s时间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m/s2=8m/s2. 对木板:地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速度相反,物块对它的滑动摩擦力也与速度相反,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μ2?2mg=ma1,① 对物块:0﹣0.5s内,物块初速度为零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2==μ1g t=0.5s时速度为v=1m/s,则 v=a2t ② 由①②解得μ1=0.20,μ2=0.30 (2)0.5s后两个物体都做匀减速运动,假设两者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μ2g 由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μ1mg<μ2mg,所以物块与木板不能相对静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a2==μ1g=2m/s2. 0.5s后物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1′==4m/s2 故整个过程中木板的位移大小为x1=+=1.625m 物块的位移大小为x2==0.5m 所以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s=x1﹣x2=1.125m 答:(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20和0.30;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