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培红中学2023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培红中学2023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参考答案: B 2.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见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 A. 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 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 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 25. 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分条件变化 B. 热量条件变化 C. 农业类型差异 D. 地势高低差异 参考答案: 24. B    25. A 【24题详解】 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A、D项错,B项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项错误。 25题详解】 从青到黄再到白的分布规律,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导致植被的差异,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故选A。热量条件变化、地势高低差异和农业类型差异不是主要原因,B、C、D错。 3. 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地点降水最丰富的是 A. 贡山    B. 德钦    C. 奔子栏    D. 香格里拉 4. 科研工作者在贡山自然保护区北纬25°19′,海拔1300米至1500米范围内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这一现象属于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B. 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 C.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5. 这一片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 ①西南季风  ②东南季风  ③河谷地形  ④盆地地形   ⑤全球变暖 A. ①③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参考答案: 3. C    4. D    5. B 【3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知贡山、德钦、奔子栏、香格里拉四地中贡山降水最丰富,方法是过某点作一竖线与降水量的交点即是某地的年降水量,选择A。 【4题详解】 科研工作者在贡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不是呈现带状分布,只是一个点分布,它是在自然带出现的非地带性现象,选择D。 【5题详解】 热带雨林一般是高温多雨地区,这一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来自西南季风,此地区山河相间,河谷地区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变高,所以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是西南季风受河谷地形抬升降水多,河谷地势低气温高,全球变暖也导致气温升高。选择B。 4. 北美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进行长途迁徙的蝴蝶。近千万只的帝王蝶,每年按图1中的路线,一边飞一边搜寻一种乳草属植物,在其上产卵繁殖。整个迁徙过程至少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 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 与帝王蝶长途迁徙规律相关的是 A. 地球公转 B. 热力环流 C. 太阳活动 D. 地壳运动 2. 帝王蝶 A. 历代繁殖地主要位于热带 B. 越冬地的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C. 迁徙全程超过5000千米 D. 第四代飞行途中会遭遇飓风 3. 科学家发现帝王蝶的数量正逐年锐减,20年后可能会完全消失。可能的原因是 ① 越冬地的生态环境遭破坏  ② 繁殖地的地震、火山等灾害频繁 ③ 气候变化使乳草属植物减少 ④ 城市化快速发展阻断其迁徙路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1. A    2. C    3. B 【1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的帝王蝶的迁徙路径可知,帝王蝶迁徙的重要原因是获取生存所需的气候条件,区域季节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有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热力环流影响局地小气候,太阳活动、地壳运动与区域气候的季节特征关联性不大。据此分析选A。 【2题详解】 结合图示中的帝王蝶的迁徙路线可知,帝王蝶历代繁殖地主要位于亚热带、温带;越冬地的气候夏季较为温和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的地区位于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而迁徙地位于东部地区,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迁徙全程跨越纬度50多度,则纬差1度≈111千米,则迁徙距离超过5000千米;第四代飞行时间为11-12月,此时为冬季,飓风发生在夏秋季节,不会遭遇飓风。据此分析选C。 【3题详解】 根据图示,帝王蝶的繁殖地位于美国的中东部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震、火山等灾害不会频繁发生,②错;美国城市化起步早,近二十年城市化速度不快,而且,迁徙路径多不在城区,④错,据此分析帝王蝶的锐减与②④关联度不大。帝王蝶的迁徙路径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若其迁徙环境或迁徙的繁殖地、越冬地气候受到影响,则会导致帝王蝶大量减少甚至灭亡,据此分析选B。 5. 河口——龙门区间黄河干流长达725千米,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主要有皇甫川、无定河、延河等21条。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下图为该流城1952~2017年降水量及水沙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1952~2017年河口——龙门区间黄河段 A. 输沙量与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 B. 本世纪前,输沙量逐年减少 C. 输沙量与径流量大致呈正相关 D. 本世纪来,径流量逐年增多 12. 河口——龙门区间黄河段输沙量变化主要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①植树种草  ②打坝淤地  ③修筑梯田  ④改良品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11. C    12. A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输沙量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量总体趋势比较稳定,所以二者不是负相关的关系。故A错误。本世纪前,输沙量总体趋势是减少的,具体来说是波动减少,不是逐年减少,故B错误。图中显示,输沙量与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即二者大致呈正相关的关系,故C正确。本世纪来,径流量总体趋势是波动减少的,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题详解】 河口——龙门区间黄河段输沙量总体上是减少的趋势,可能是流域内进行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水土保持作用的措施有①植树种草、②打坝淤地、③修筑梯田,而④改良品种对水土保持没有影响,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6. 读某区域某时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题。 甲地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参考答案: B 根据风向判断方法,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北指向南,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成东北风,选B。 【名师点睛】 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②判断风向 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7.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 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A.Ⅰ、Ⅱ、Ⅲ   B. 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参考答案: 11.B    12.B 8. 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海岸边的山坡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同的大砾石(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导致这些砾石出现在该处的外力是 A. 海浪 B. 风力 C. 流水 D. 冰川 2. 当地现今的气候与该处出现这些砾石的地质时期相比,最确定的变化是 A. 变冷 B. 变暖 C. 变干 D. 变湿 参考答案: 1. D    2. B 【分析】 冰川沉积物大小混杂,没有规律。海浪、风力和河流沉积物由上游向下游沉积物颗粒逐渐由粗变细。 【1题详解】 图示砾石大小不同,棱角分明,且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同,不会是海浪、风力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只能是冰川沉积形成。D正确。 【2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处出现这些砾石的地质时期冰川作用明显,故当地现今已经没有了冰川,故当地现今的气候与该处出现这些砾石的地质时期相比,最确定的变化是变暖,其它都不确定,B正确。 【点睛】冰川是固体状态的水,包裹在它内部的碎屑较少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但随着温度的上升,冰川这个携带体却有消融的可能。冰川运动时,冰川体包裹或推移着碎屑一同前进。当冰川部分消融后,消失冰体中的碎屑就地沉积,最前段的推移物称为终碛,原冰体底部的包裹物称为底碛。 9. 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国,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早期菇民选择某些阔叶树的倒木利用刀痕栽培香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目前,当地形成了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是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庆元菇民采伐菇木林时通常采用“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 利于菇木林的可持续利用 B. 扩大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 C. 促进林下土壤肥力的恢复 D. 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 2. 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为 A. 劳动力廉价丰富 B. 便捷的交通网 C. 悠久的栽培技术 D. 空气质最优良 3. 目前,庆元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 ①扩大栽培规模 ②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③挖掘本地市场 ④促进栽培技术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参考答案: 1. A    2. C    3. D 1.“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只砍伐树龄大的,留下树龄小的,与另一种砍伐方式“皆伐”相比,这样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故A正确。影响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是林木的采伐量 ,不是采伐方式。故B错误。土壤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可见土壤肥力的恢复与采伐林木的方式于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故C错误。香菇适合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