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文殊中学2023年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文殊中学2023年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图中①海区与相邻海区主要相通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卡特加特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曼德海峡 参考答案: B 2. 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25.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减弱噪声        B. 减少酸雨       C.保持水土       D. 绿化环境 参考答案: 24.A    25.B 3.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7—18题: 17.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8.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 参考答案: 17.A   18.A 4.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陡坡修筑梯田 B.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工业规模扩大 D.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24. 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下游修建平原水库   ④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23. B    24. C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黑河是我国内流河,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主要是水资源消失,与其上游水资源利用不当有关。选B正确。 【24题详解】 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上游推广节水灌溉,可行;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减少水资源流失,可行;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进行水资源统一调配,可行;下游修建平原水库,会加速干旱区水资源流失,不可行。选C正确。 5.  “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体现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地相关论思想     C、人类中心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参考答案: C 6. 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乌最重要的合作项目之一。卡姆奇克隧道全长19.2千米,在中亚地区排名第一,苏联时期就曾计划修建,预计施工期为25年,而中国建设者仅用900天就实现了全隧贯通,首次将乌兹别克斯坦东部人口密集的费尔干纳盆地与内地连在一起,有效的推动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下图示意“安格连——帕普”铁路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卡姆奇克隧道贯通前,费尔干纳盆地各州与首都通行需要(   ) ①绕行他国 ②预订安格连至帕普火车 ③翻越山脉 ④避开雨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9.中国建设者仅用900天就实现了卡姆奇克隧道贯通的奇迹主要得益于(   ) A. 乌兹别克斯坦充足的资金 B. 当地居民积极的参与支持 C. 中国先进的隧道建设技术 D. 稳定疏松的隧道岩层特征 30.卡姆奇克隧道贯通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直接体现在(   ) A. 提高物价水平 B. 扩大城市规模 C. 提升科技水平 D. 降低运输成本 参考答案: 28. A    29. C    30. D 28.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①、②项:卡姆奇克隧道贯通前,费尔干纳盆地各州与首都通行需要绕行塔吉克斯坦到达首都;①正确、②错误; ③项:需要翻越山脉,③正确; ④项:无论走哪里去首都,无法避开雨季,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A。 29.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因素,交通运输建设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科学技术的保障因素,中国能够900天实现了卡姆奇克隧道贯通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先进的隧道建设技术,故选C。 30.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作用,卡姆奇克隧道贯通直接缩短两地间运输距离,直接作用是降低了两地之间货物或产品运输的成本,降低了物价,D正确,A错误;扩大城市规模是后期的慢慢的作用,B错;对于提高科技水平作用不明显,C错,故选D。   7.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热带季雨林 10. 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9. A    10. 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问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降水量少,不适直种植需水量大树种,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再结合塞罕坝的海拔可知针阔混交林适宜该地区种植。故选A。 【10题详解】 影响植被森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降水,地形、土壤也是重要因素。塞罕坝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适宜生长期较短;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而导致植树功亏一篑,故选C。 8. 读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表1,完成35~36题。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江苏 福建 山东 种植业比例 - - - -+ - - - 林业比例 -+ · - + · · · 牧业比例 + + + +- +-· · + 渔业比例 + + + + + + +· 农业结构变化率(%,1978~2005年) 36.3 35.19 56.95 20.9 16.37 14.45 52.05   注:“+”代表上升,“-”代表下降,“·”代表稳定。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35.下列关于表格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增大    B.种植业比例都呈下降趋势 C.林业比例的变化对农业结构变化率的影响最小 D.导致牧业比例上升的原因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大力发展 36.导致东部地区各省市种植业、牧业及渔业比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科技  C.气候  D.市场 参考答案: CD 9. 图5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图5 9.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开垦土地、单产增加               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               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10.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工业  D.扩大耕地面积 参考答案: DB 10. 上海原是一个小渔村,自清朝开埠以来,工商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和港口。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举行。这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据此回答21~22题。 21.上海市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 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劳动力充足 22.下列不属于上海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广阔的经济腹地         B .高素质的劳动力    C. 矿产资源丰富           D.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参考答案: 21. A     22. C 11. 分布密度是指某种地理事物在某区域内的分布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右图是某区域农作物分布密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15. 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棉花         B.水稻         C.甜菜         D.亚麻 16. 造成图中该农作物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参考答案: 15.A   16.C 12. 下图为云南省罗平县著名旅游景观“金鸡峰丛与油菜花海”照片。读图,回答第5~6题。 5.该景观 A.为自然旅游资源    B.应把握观赏时机欣赏  C.历史文化价值高    D.是世界文化遗产 6.“金鸡峰丛”由石灰岩组成,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C.固结成岩—侵蚀搬运—流水堆积    D.岩浆喷出—侵蚀搬运—风力堆积 参考答案: 5.B   6.A 13. 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图中甲所代表的省份是(    ) A. 贵州 B. 西藏 C. 辽宁 D. 广西 15. 东部省份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老龄化问题严重 B. 高等教育发达 C. 城乡间人口流动 D. 基础设施完善 16. 西南地区最适宜承接东部转出的产业类型是(    ) A. 资金密集型 B. 劳动力密集型 C. 技术指向型 D. 市场指向型 参考答案: 14. A    15. C    16. B 【14题详解】 图中为长江经济带的部分统计数据,因此可以排除辽宁和广西两省区,由图中甲省城镇化率为40%,说明当地的城市化水平不是很低,因此可以排除西藏,故甲省为贵州,A对。 【15题详解】 如果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则老龄化问题不严重,A错;高等教育发达和基础设施完善对15-64岁人口的吸引力有限,不是造成东部省份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B、D错;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西部农村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东部地区的城市打工,使东部省份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C对。 【16题详解】 西南地区经济落后,没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因此不可能承接东部转出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指向型产业,A、C错;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水平低,因此不具有市场的优势,不适合布局市场指向型产业,D错;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产业水平低,就业机会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适合布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对。 14. 图7为不同节气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图7   9.图示①气压带的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0.甲节气时,江苏省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湿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