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市区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市区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图为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工业化水平指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一、二阶段 26.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 A.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    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C.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    D.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 参考答案: 25.B   26.A  2. 在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搭起一座“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水,形成“湖泊”;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7)。用喷水壶往“小山”上洒水,模拟降水,观察盒子内水面的变化。据此回答30-31题。 30.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河流        B.沙滩 C.沼泽        D.岩石 31.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参考答案: C  C 3. 读右图6:回答19—21题 19、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我国最大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   ) A、西南、西北地区    B、京津、华北地区   C、东北和华北地区    D、华东、华南地区 20、图6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1、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一电一铝   ②煤一焦一化  ③煤一气一液   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19.B    20.B    21.C 4. 右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据此完成12 -13题。 12.导致图中L地与R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离海的距离 C.地形            D.植被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参考答案: C  D 5. 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热带雨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参考答案: C 【详解】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为热带,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热带雨林,C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的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A、B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地区,D错。 6.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左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左图中四地最早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右图是某同学在④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 5:30 B. 6: 30 C. 17:30 D. 18:30 参考答案: 1. A    2. C 【1题详解】 站的越高,视野越开阔,越有利于观察日出。由图可知,①海拔最高,看见日出早,②、③面向大海,前面没遮挡,可能看见日出海平面;④东面是山脊,挡住了日出方向,只有太阳升到山顶时才可看见太阳。故①地是四地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据此分析选A。 【2题详解】 图中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应为日出或日落景观。在④地受地形影响,无法向偏东方位观看太阳位于地平线的景观,故图片为日落景观。由于夏季太阳日落方位为西北方位,冬季日落方位为西南方位,结合图中地形分布可判断,此景观为冬季的日落图片,冬季昼长应小于12小时,夏季昼长应长于12小时; 5:30应是夏季日出时间,6:30为冬季日出时间,18:30为夏季日落时间,17:30是冬季日落时间。据此分析选C正确。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连接两地间没有障碍,则两地可以通视;除赤道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日出晚于六点,日落早于18点;若为当地的夏季,则日出早于6点,日落晚于18点。 7.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多锋面、气旋活动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地处山地的迎风坡 4.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C.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D. 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参考答案: 3.D   4.C 8. 读下表,回答23-24题。 23.表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24.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23.B 24.B 9. 2008年12月26日,中线黄河北—羑河北工程(简称黄羑段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河南省南水北调黄河以北干线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B    2.D 10.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区      ③热量区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参考答案: D 11.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 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生产过程中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②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③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④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B   12. 有关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洲 B、亚洲中部低、四周高,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C、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洲 D、南北美洲的地形东部高山、西部高原、中部平原 参考答案: A 13.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了泄漏。读图21和表4,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     (1)日本境内火山、地震频发,主要是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所致。     (2)此次强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震级高、震源深、破坏力大     B. 未能在震前发布预报和警报     C. 主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    D. 强震及诱发灾害的共同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汽车工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表4  日本主要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主要产品 轿车 摩托车 船舶 车床 合成纤维 录像机 照相机 产量比重 43.1% 78.1% 72.6% 57.2% 48.7% 77.3% 87.0%     (4)根据表4推测,受此次超强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最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现象是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含碘食盐、蔬菜价格上涨       B. 录像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价格上涨     C. 船舶、铁矿石的价格下跌       D. 汽车轮胎的原料——橡胶价格下跌     (5)研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分布、灾害损失大小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数字地球      ②全球定位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  ④遥感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黑色旅游”指人们到灾难、恐怖事件或悲剧等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     (6)如果日本震后想开发“黑色旅游”,试说明其对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亚欧    太平洋(无先后次序)     (2)D     (3)太平洋沿岸     (4)B     (5)C     以上每答对1处得1分     (6)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答对一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略 14.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 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B. 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C. 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 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4.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 A. 年降水量增多 B. 热量交换变缓 C. 水汽蒸发加快 D. 地面风速增强 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参考答案: 3. B    4. B    5. D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冷岛效应”  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该效应大气不会形成热力环流,A错误;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误;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误。 【4题详解】 “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正确。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误;绿洲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误。 【5题详解】 读图,丁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  “冷岛效应”最显著,D正确。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B、C错误。 15.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 A.北纬200    B.赤道上    C.北回归线上    D.南回归线上 参考答案: C 16. 读我国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