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实验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实验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没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漏掉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 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C.次氯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拆; D.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 【解答】解:A.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故A错误;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2H2↑,故B错误; C.氯气通入水中,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故C错误; 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D正确; 故选:D. 3. 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   ) A.0.45 mol / (L·s)   B.0.15 mol / (L·s)   C.0.225 mol / (L·s)    D.0.9 mol / (L·s) 参考答案: C 略 4. 下列物质中,不能向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无机盐        B.油脂         C.蛋白质         D.糖类 参考答案: A 略 5. 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 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已知下表数据: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B.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3~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 C.该溶液中c(SO)∶[c(Cu2+)+c(Fe2+)+c(Fe3+)]>5∶4 D.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金属中属于黑色金属的是 A.铁 B.金 C.银 D.铜 参考答案: A 7. 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1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 A.0.10 mol·L-1 Ag+ B.0.02 mol·L-1 Zn2+ C.0.20 mol·L-1 Cu2+ D.0.20 mol·L-1 Pb2+ 参考答案: A 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可知,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的电子时,能析出金属的只有选项A和C,根据Ag++e-===Ag和Cu2++2e-===Cu可知,析出的金属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4 mol的Ag和0.02 mol的Cu,其质量分别为4.32 g和1.28 g。 8. 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 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 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 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D. 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参考答案: C 略 9. 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右图所示标  志,应向此垃圾箱中丢弃的垃圾是     A.废旧电池      B.厨余垃圾       C.危险废物        D.可回收物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有机物,属于酚类的是(    ) 参考答案: A 略 11. 现代无机化学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下图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的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SN B.该物质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C.该物质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D.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参考答案: C 12. 已知两分子乙醛可发生下列反应:CH3CHO +CH3CHO→CH3-CH-CH2 CHO,则乙醛与丙醛的混合物发生上述加成反应的产物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参考答案: B 略 13. 250C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4+ 、Fe3+ 、SO42— 、Cl—       B. CO32— 、PO43— 、K+ 、Na+ C. Na+ 、SO42— 、NO3— 、Cl—           D. HPO42— 、 Na+ 、 HSO3— 、K+ 参考答案: C 略 14. 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υ(H2)=0.1 mol·L-1·min-1          B、υ(N2)=0.2 mol·L-1·min-1 C、υ(NH3)=0.15 mol·L-1·min-1        D、υ(H2)=0.3 mol·L-1·min-1 参考答案: B 15.   向1 mo1酒石酸[HOOC(CHOH)2COOH]中加入1 mol·L-1  KOH溶液1 L时,得最大沉淀量,再向其中加入1 L上述KOH溶液时,沉淀完全溶解,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酒石酸是有机二元酸      B.酒石酸与铝盐性质相似 C.酒石酸氢钾的溶解度小    D.酒石酸钾的溶解度大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并不马上变色为止,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          色变为       色时,停止滴定;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同学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                                 ; (5)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6)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50 20.40 第二次 25.00 4.00 24.1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                      mol/L 。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农业、农民”是党中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化肥与农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药波尔多液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常用配方为胆矾、生石灰、水,按质量比1∶0.56∶100混合,分析其防治病虫害的原因                      。  (2)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对昆虫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图:   其分子式为          ,则下列对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B.该化合物属于卤代烃 C.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失去药效 D.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 参考答案: (1)Cu2+使菌体蛋白质变性 (2)C23H21NO3Br2 CD 解析:Cu2+为重金属离子,其药效体现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而达到杀菌效果。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酯类化合物,所以该化合物不属于烃类,该化合物具有酯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而失效,该化合物中含C=C、苯环及—CN能发生加成反应,其分子式为C23H21NO3Br2。 18. 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2HI(g)H2(g)+I2(g),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  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 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                        。 (2)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参考答案:  0.1 mol/(L·min)    80      b  略 19. 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参考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