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专业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常见技术难点问题解答2.0

举报
资源描述
92第四章第四章暖通空调专业暖通空调专业4.1防烟类防烟类4.1.1 地下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直通室外的门是否能算满足自然通风要求?答答:地下防烟楼梯间地下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可以作为自然通风的面积要封闭楼梯间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可以作为自然通风的面积要求。求。4.1.2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1.3 条第 2 款要求,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这里面所讲送风口设置在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否必须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1.3 图示解释风口设置在前室入口门的正上方或正对门口,多个前室入口门怎么办?答:建筑高度小于等于答: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的住宅建筑的住宅建筑,当独立前室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气流不被阻挡且不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气流不被阻挡且不朝向楼梯间入口时朝向楼梯间入口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时不能满足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压送风系统。4.1.3 三合一前室,前室是否必须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答答:不论建筑高度多少不论建筑高度多少,三合一前室必须设置加压送风系统三合一前室必须设置加压送风系统,见见建筑防烟排烟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第 3.1.3 条。条。4.1.4 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主楼投影范围内仅为 50 m 以下部位服务的楼梯间(含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含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能否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答: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答: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第 3.1.2 条要求,不可条要求,不可以。主楼投影范围内仅为以。主楼投影范围内仅为 50m 以下楼层服务的楼梯间(含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及前以下楼层服务的楼梯间(含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含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室(含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4.1.5 剪刀楼梯间是否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有哪些要求?答答:除建筑高度大于除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住宅建的住宅建筑外,剪刀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或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剪刀楼梯间的防烟设计:筑外,剪刀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或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剪刀楼梯间的防烟设计:(1)剪刀楼梯间的独立前室剪刀楼梯间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含不含“三合一三合一”前室前室、共用前室共用前室)满足满足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第 3.1.3-1 条规定条规定,剪刀楼梯间可不设防烟剪刀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设施;(2)剪刀楼梯间的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含)剪刀楼梯间的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含“三合一三合一”前室)满足自前室)满足自然通风条件,剪刀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然通风条件,剪刀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93(3)剪刀楼梯间的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含剪刀楼梯间的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含“三合一三合一”前室)机械加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的气流不被阻挡且不朝向楼梯间入口时压送风的气流不被阻挡且不朝向楼梯间入口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不能满足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足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4)剪刀楼梯间的剪刀楼梯间的“三合一三合一”前室必须加压送风前室必须加压送风,当加压送风口满足上述第当加压送风口满足上述第(3)条条要求时,剪刀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要求时,剪刀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4.1.6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2.1 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1.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采用直通屋面的门(门高未做到梁下),是否可行?答:直通屋面的门(门高未做到梁下)可以视为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答:直通屋面的门(门高未做到梁下)可以视为可开启外窗或开口。4.1.7对于前室、合用前室、楼梯间的自然通风窗计算面积时,是否需扣除窗框,仅算玻璃的净面积?答:按建筑门窗详图中标注的可开启外窗扇尺寸计算窗口面积。答:按建筑门窗详图中标注的可开启外窗扇尺寸计算窗口面积。4.1.8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2.2 条中规定的面积是否为窗口开启后的净面积?答答: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是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是指:可开启外窗的面积而非可开启外窗的面积而非可开启部分的有效面积。可开启部分的有效面积。4.1.9 首层扩大前室,是考虑排烟设施还是防烟设施?答答:当首层前室为扩大前室或扩大合用前室时,可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不受当首层前室为扩大前室或扩大合用前室时,可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不受建筑高度限制建筑高度限制;扩大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扩大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 3.0,且不应小于且不应小于扩大合用前室地面面积的扩大合用前室地面面积的 3%;扩大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扩大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 2.0,且不应小于扩大前室地面面积的且不应小于扩大前室地面面积的 3%。4.1.10 依据住宅设计标准DB32/3920-2020 第 8.7.12-2 条文说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排烟采用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可包括固定扇的面积,比如说 1.5m*1.5m 的推拉窗,可开启面积 1.12,但总面积仍然满足 2,所以应该也视为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是否也可以按照此执行?答答:可以按整个推拉窗面积计算可以按整个推拉窗面积计算。按按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第第 3.2.2 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是指: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是指:可开启外窗的面积而非可开启部分的有效面积。而非可开启部分的有效面积。4.1.11 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1.6 条、第 3.2.1 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1.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 3 层。”地下室怎么算高度和层数?与地上楼层叠加计算,还是地下室自己单独算高度和层数?比如地下室仅有一层或二层,地下埋深不足 10m,是不是仅需要在地下室楼梯间最高处设置 1 可94开启外窗即可?有些认为要在地下室楼梯间最高处设置 1.0 可开启外窗,另外还要设置 2.0 可开启外窗,等于总共要做 1+2=3 可开启外窗?答:地下室高度即地下楼梯间高度,层数即为地下室层数,与地上无关。答:地下室高度即地下楼梯间高度,层数即为地下室层数,与地上无关。GB51251-2017-3.1.6 仅适用地下一层;公共建筑仅适用地下一层;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地下二层及以上的工业建筑,地下二层及以上的按按GB51251-2017-3.2.1 条执行条执行:地下一地下一、二层的防烟楼梯间二层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当采用自然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通风方式时,应在地下楼梯间的外墙上设置总面积不小于应在地下楼梯间的外墙上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0 的可开启外窗的可开启外窗,其中其中含防烟楼梯间的最高部位设置不小于含防烟楼梯间的最高部位设置不小于 1.0 的可开启外窗,即的可开启外窗,即 1.0+1.0。4.1.12 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2.1 条要求,地下、半地下楼梯间在最高处设置不小于 1.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设在半层平台处的梁下是否可行?答答: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工业建筑地下一地下一、二层的封闭楼梯间二层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当采用自然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通风方式时,应在地下楼梯间的外墙上设置总面积不小于应在地下楼梯间的外墙上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0 的可开启外窗的可开启外窗,且其且其中在封闭楼梯间中在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最高部位设置不小于防烟楼梯间的最高部位设置不小于 1.0 的可开启外窗的可开启外窗。设置于半设置于半平台梁下处的可开启外窗未设于楼梯间最高处平台梁下处的可开启外窗未设于楼梯间最高处,不满足不满足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第 3.2.1 条规定要求。条规定要求。4.1.1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图示 15K606 中,第 3.1.3.2a2c图示开窗面积均为有效面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2.1、3.2.2 条中开窗面积未指有效面积,此处是否指整体窗户面积?答: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答: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图示图示 15K606-18 中,中,第第3.1.3.2a2c 图示开窗面积均为有效面积有误图示开窗面积均为有效面积有误,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及合用前室自然通风防烟设施的描述,应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前室自然通风防烟设施的描述,应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0-2017第第 3.2.1、3.2.2 条规定的可开启外窗面积。条规定的可开启外窗面积。4.1.1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3.3 条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是否只适用改造项目,不适用新建项目?答: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答: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0-2017 第第 3.3.3 条文说明:在确实条文说明:在确实没有条件设置送风井道时没有条件设置送风井道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送风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送风。直灌式送风是采用安装在建筑直灌式送风是采用安装在建筑顶部或底部的风机顶部或底部的风机,不通过风道不通过风道(管管),直接向楼梯间送风的一种防烟形式直接向楼梯间送风的一种防烟形式。经试验经试验证明证明,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是一种较适用的替代不具备条件采用金属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是一种较适用的替代不具备条件采用金属(非金属非金属)井道井道时的加压送风方式。时的加压送风方式。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第第 3.3.3 条及条文说明未明确本条条及条文说明未明确本条文只适用改造项目,对于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文只适用改造项目,对于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50m 的新建建筑,当楼梯间不具备设的新建建筑,当楼梯间不具备设置加压送风竖井的条件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置加压送风竖井的条件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4.1.15 机械排烟风机出风口和自然补风口是否可不按照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第 3.3.5 条中排烟风机出风口和进风机进风口的距离要求?95不同防火分区的排烟风机出风口和消防补风机、加压送风机进风口的距离是否可以不按此条要求执行?答答:服务于同一防火分区的排烟风机出口与加压送风机进风口服务于同一防火分区的排烟风机出口与加压送风机进风口、补风机进风口的补风机进风口的距离要求:距离要求:(1)进风口与排烟口同一朝向且在同一个垂直线上时:两者边缘垂直距离不应)进风口与排烟口同一朝向且在同一个垂直线上时:两者边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