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备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备考教师资格证备考:语文教学过程(上)语文教学过程(上)一、诗歌教学过程1.多种方式,导入课题诗歌导入、温故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悬念导入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知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是了解诗词情感的一种手段,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提前让学生自学,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第二种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2)读诗文:“读”是学习诗词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诗词之前可采用自由朗读、齐声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诗词。(3)正读音:引导学生明确通假字、多音字、词牌名、古代单音节字的读音;朗读时,注意押韵,将韵字读得舒展些。(4)纠断句:划分诗歌的基本节奏,根据音节和意义对节奏进行划分;正音断句后,可指名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5)析诗题:诗题一般是诗歌所写的中心内容,也可能是在交代这首诗的背景;有的诗题不反映内容,但能表明诗词的体裁,如长歌行绝句。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可能都是困扰学生的难点,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指导。3.研读诗歌,深入分析(1)抓字眼:抓字眼即在诗词中找寻关键词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可以让学生领会炼字的妙处。针对动词炼字的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表演法或字词替换法;针对形容词炼字的教学,可以采用板画法、视频呈现或是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针对副词炼字的教学,可以采用字词替换法或者朗读指导法。(2)寻意象(典故):理解诗词情感的基础是理解意象和典故的深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和典故时,可采用迁移法(即借助之前学过的相关意象感知)、联想法(即通过想象画面感知)、讨论法和讲授法等,让学生对意象和典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3)悟诗境:在理解关键字词和意象典故的基础上掌握诗词的整体大意,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内容,领悟诗歌意境。(4)知诗情: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基调。(5)学技巧:讲解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4.巩固拓展,提升认知古诗拓展的方法常用的有四种:(1)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取各种形式的“读”,如朗读、吟读、品读、配乐读、范读、竞读、指名读等,指导学生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徐缓疾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带着感情去读,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味诗词的语言美。(2)谈,让学生谈一下学习后的感受,如感受到了诗的文字美,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底蕴等。(2)写,可引导学生尝试着改写古诗,如改写成现代诗,改写成小故事等。(4)演,叙事性的古诗可以让学生编排出一个小话剧进行表演,补白内容。5.归纳总结,深入理解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归纳补充,升华诗歌主旨。6.实际演练,分层作业内容复述、改写、根据内容绘画、搜集诗人的相关诗作、品析诗人的写作风格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