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 14后赤壁赋

举报
资源描述
214后赤壁赋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也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学会谅解谅解是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温和的细雨,能浇灭燃烧于人们心中的怒火。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屡次为自己“挑刺”的魏征,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32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赏读: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赏读: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低下而改变一个人的志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赏读: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赏读: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人的气节,而这些表现出气节的人每一个都能名垂历史。作者视窗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还记得吗,就是在那片冷风凄雨之中,在那条崎岖难行的泥泞道路上,有这样一位老者,他脚着着芒鞋,手持着竹杖,阵阵的凉风吹过他苍白的发梢,冰冷的雨滴打落在他瘦弱的身躯上,而他却浑然不觉,依然悠然吟啸,缓步徐行。还记得吗,在那个曾经烈火雄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赤壁前,有这样一位老者,他面对着滚滚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种种过往,不禁从胸中倾泻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美篇章,回首自己这风雨飘零的一生,他更是从心底翻涌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千古长叹!是的,这个人,便是苏轼。苏轼,中国文人心中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唐宋八大家之一,大书法家,大文学家,佛学大师,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是的,我们可以给他冠上许多诸如此类的名号,但是,无论我们如何的褒扬他,都绝不会显露出一丁点的过分与夸张。他,不仅有着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更可贵的是,多舛的命运和人生32路途的风雨飘零,并没有让他高尚的人格遭到一丝的磨灭,相反,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之后,他依然还拥有着一份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的难得心境。人生的风雨何其多,但是,即使路上的风雨再大,即使在他人都感到狼狈困顿之时,他却还依然能够吟啸徐行;惟大英雄能显本色,是真名士自然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写作背景写作背景这篇赋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直、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境,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作者是元丰三年(1080)春到黄州的。元丰五年秋、冬,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2)反而登舟(3)俛而不答通_,_。通_,_。通_,_。答案(1)“需”需要(2)“返”返回(3)“俯”低头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义:.今义:.(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古义:.今义:.(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形容声音响亮悠长。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2)古义:江河与山的景象。今义:泛指拥有主权的领土。(3)古义:绝壁,陡峭的江岸。今义:岸边。3.一词多义(1)顾Error!Error!32(2)危Error!Error!(3)适Error!Error!答案(1)可是回头看反而看(2)高正直的孤立(3)恰好到,往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行歌相答:.予乃摄衣而上:.掠予舟而西也:.羽衣翩跹:.(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答案(1)唱歌。上山。向西飞。穿羽衣。(2)从东面。(3)以为乐。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2)步自雪堂:.答案(1)被动句。(2)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6.文白对照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Error!Error!Error!Error!二客从予,Error!Error!有两位客人与我同行,过黄泥之坂。从:跟随。予:我。黄泥之坂:往来于雪堂与经过黄泥山坡。临皋之间的山坡小路。作者有黄泥坂词。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都已落光。人影映在地上,抬头就能看见一轮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俯仰环顾,觉得很快乐,主客唱歌,相互应和。Error!Error!已而叹曰:“有Error!Error!过了一会儿,我又叹气说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客人却没有酒,就算有酒,又没有菜肴,月光皎洁,晚风清爽,如此良夜何?”已而:随即,不久。肴:用鱼肉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如何度过呢?”等做的荤菜,也指精美的菜。32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客人说:“今天傍晚的时候,我撒网打了一条鱼,大口细鳞,形状如同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的鲈鱼,可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Error!Error!归而谋诸妇。妇曰:“我Error!Error!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她说:“我这儿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有一斗酒,已经存放了很久,是为了你临时的需要而准备的。”谋:咨询、商量、谋议。诸:相当于“之于”。妇:指自己夫人。待:应付,对付。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于是我与客人们带上酒和鱼,又来赤壁下面游玩。江中流有声,断岸千尺。水不断地发出巨响,江岸绝壁有千尺之高。Error!Error!山高月小,水落Error!Error!山岭高峻,月亮显得小;江水退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礁石露出。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Error!Error!予乃Error!Error!我于是提起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衣襟上山,爬过险峻的山岩,拨开茂盛的草丛,坐上形同虎豹的登虬龙。石头,登上形同虬龙的古树。Error!Error!Error!Error!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直登到鹰隼筑巢的高处,俯视水神幽深的宫殿。Error!Error!Error!Error!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两位客人都跟不上我了。我放声长啸,草木为之震动。山谷间发谷应,风起水涌。盖:大概。划然:刀予亦出回响,大风骤起波涛涌动。突然破物的声音。这时我也不由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得心生忧伤,感到震惊和恐惧,寒意顿生,觉得不能在那里停留。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江中心任其漂流,船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悄然:忧愁的样子。肃然:严肃,严正。凛:寒冷。反:返回,回到。中流:江中心。听:听任,任凭。焉:句末语气词。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时间已经是快到半夜了,环顾四周,寂寞清冷。刚好有一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只孤鹤,横飞过江面,从东飞来,翅膀像车轮那么大,就像穿着32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黑裳白衣,发出尖厉的长鸣,掠过我们的小舟又向西飞去。Error!Error!Error!Error!须臾客去,Error!Error!过了一会儿,客人告辞离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我也昏昏入睡,我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衣飘然起舞,从临皋下经过时,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向我拱手施礼说:“在赤壁玩得尽兴吗?”Error!Error!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Error!Error!我问他姓名,他低头不答。哎呀,我知道了,以前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夜里长鸣着从我们船上飞过的,不就是您吗?道士回头微笑,这时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我也突然惊醒。打开门看时,他已经不知所向了。Error!Error!Error!Error!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游览前1写影见月,行歌相答前奏游览中2山谷深幽,诗情画意主体游览后3如梦如幻,反映人生向往神来之笔后赤壁赋人生感悟处逆境能超脱超尘绝世重点突破重点突破一、“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答案短短四句,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二、“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分析动词的运用及效果。答案这一段写“我”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履”“披”“踞”“登”“攀”“俯”这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秋夜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32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着。三、诗人为什么在登山览景后会产生“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的感受?答案诗人登山所见景物“巉岩”“蒙茸”“虎豹”“虬龙”“危巢”“幽宫”,色彩是阴暗的,“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营造的是阴森恐怖的氛围。与自然合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四、文章第一段先写黄泥坂夜游,而不直接写游赤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起笔不写赤壁之游,文章将时间、地点、人物作了扼要的交代之后,即用彩笔描绘黄泥坂一带的冬夜之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静谧宁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通过主、客、妇三方的对话,写良宵、美酒、贵宾、佳肴四美已具,因此,为夜游赤壁酝酿好了气氛。五、诗人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答案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这也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六、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答案这一情节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结合“鹤”的特性,注重“孤”的意义,联系“道士”的职业追求,言之成理即可。鹤是实体,梦中的道士如鹤,是作者的积想所致的幻觉。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同时也有“人生如梦”的感叹。技法赏析1.本文写景,一向为历代文评家所推赏,认为体物精工,造语神妙,写冬景一字不可移易。如首段的“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第二段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等语句,全用白描,却给人以清新之感,文字质朴而诗情丰腴。2.作为赋,本文比赤壁赋更散文化,但音律依然有韵文的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