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子__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分子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分子及其性质铁门一中 郭利行课题来源课题来源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九年级上学期学生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物质的变化”、“空气的组成”以及“水的组成”等知识点,对化学学科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一定兴趣,明确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课题后将进一步探究学习“原子的性质和构成”、“元素的基本知识”等内容。因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们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和化学变化过渡到微观世界,进一步研究变化的本质。在整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宏观物质和日常现象入手,引入物质的可分性,展示科学家对分子的猜想及研究成果,确立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进而通过实验探究,教师讲述,小组讨论,类比迁移的手段进一步探究分子的性质。本课题针对的是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接触化学学科时间尚短,不具备深厚的化学基础,却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本节课开始,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和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将从宏观向理解微观世界过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接触较少,认识比较抽象,因此需要用生活总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做类比,也可与其它学科中的知识点做类比迁移,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具体化,进而直观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攻克难点。本节课所学内容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将引领学生从宏观的认知过渡到微观的探索。而微观世界对学生来说接触不多,有一定认知难度。因此我将用两条线索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明线-水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作为主线,通过对水的分析以及与水相关的实验来确立分子的真实存在性,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分子的相关性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抽象的知识点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暗线-分子的性质整堂课将以分子的性质为中心,引导学生们通过学科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并思考实验现象,小组讨论等手段,正确归纳并掌握分子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可分性,确立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2、了解分子的基本特点。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自然现象和身边事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2、学会运用实验探究、迁移、类比、归纳、小组研讨等方法从已知现象及结论学习新知识。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世界,领悟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2、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从而获得自豪感,并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意愿。3、理解“知识源于生活,知识服务于生活”的观点。重点:了解物质是可分的,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性。掌握分子的性质及特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难点:从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探究肉眼无法看到的分子的性质及特征。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创创设设问问题题情情境境,引引入入新新课课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手中的纯净水,并将一杯水分给几名同学,进而提出问题:一杯水可以分成两份、十份、上百份如果要把一杯水分给全国人民,能否将其分成 13亿份?引入课题:物质能不能无限次的分割下去?分割的极限是什么?组成每种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倾听教师的讲述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思考,讨论,尝试对引发的问题进行 解答。观察体会,以自身经历回答教师问题。回答教师问题:可以看到细胞。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并记录观察现象并思考思考教师提出的 问题,小组讨论提出假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小矛盾,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引出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说法。提出矛盾,引发大家的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而引发大家的探究欲望。联联想想迁迁移移,推推出出重重点点教师讲述并提出问题: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对化学的学习将从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世界。大家对微观世界有什么了解?展示一枚树叶,提问:树叶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什么?讲解:树叶是肉眼可见的,细胞肉眼不可见,需要借助仪器观察。同样的,身边的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不可见的微粒构成。教师演示:向清水中滴入一滴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大家对微观世界有较为形象的认识,提出猜想和假设。通过与细胞的类比以及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向学生灌输“物质由微小粒子构成分分析析矛矛盾,盾,归归纳纳特特征征墨水。提问:为什么墨水没有呈水滴状静止在水中而是扩散开?讲解:物质由连续不断的微粒构成,其中一种微粒就是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物质是分子和原子等构成,因此,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我没没有在水中看到微粒状的物质即分子?得出结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举例说明: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26是 310 kg,一滴水(以 20滴水为 1mL 计)中大约有 1.672110 个水分子。设。听取教师的讲解,思考问题。思考问题,归纳并猜想:水分子很小,因此肉眼看不到。大量水分子汇集在一起,组成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水滴。的”观点。通过肉眼无法直接看到来揭示分子体积很小的特点,直观易懂。用数据来进一步说明分子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结结合合实实际际,推推测测性性质质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滴入墨水的观察现象,思考并讨水杯,提问:为什么在没有人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干预的情况下,黑色在水杯中分布的更均匀了?教师讲解:黑色的墨水分子和倾听教师讲解,思考无色的纯净水分子在水杯中自并记录。发的运动。一段时间后,黑色的墨水分子便可以均匀分布到整杯水中,因此黑色在水杯中分布的更均匀。得出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讨论问题,提出并与运动着。大家交流自己的 想引导大家思考:生活中还有那法。进而得出结论:些事例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分子等粒子总是在不动?断地运动着。如饭菜飘来香味,衣服晾干的过程等教师演示实验:两个相同的量筒中分别装有 50ml 水和 50ml酒精。将二者混合后观察混合液体的总体积。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直观的让大家感受到分子在不断运动,更具说服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交流想法,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完成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与学生认知的矛盾激发学习兴趣。演演示示实实验验,得得出出结结论论提出问题:为什么混合液体的总体积小于 100ml?教师演示类比实验:取两个相同大小的烧杯,分别装有半烧杯石块和半烧杯细沙,将细沙倒入盛有石块的烧杯中,观察混合后的总体积。引导学生通过石块与细沙混合的实验推测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1、通过联想树叶与细胞的关系引导学生接受“物质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概念2、通肉眼看不到水分子,引导学生掌握分子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3、以墨水的扩散,饭菜飘来芳香等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不断运动。4、通过回忆两组有趣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分子间有间隙的特点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组内交换意见。观察实验并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倾听教师的讲解,思考并记录。以宏观可见的石子和细沙做类比实验,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去探究分子和原子的特点。有生活现象迁移到抽象的知识点,直观易懂。随随堂堂小小结结,知知识识升升华华紧随教师思路,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用直观易懂的现象或趣味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