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案初中化学教案 1 1酸和碱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相关的 CAI 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结构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问题 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 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 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 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 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 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问题 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二板块:教学设计创设情景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引入课题 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活动与探究 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学生猜测、讨论、分组实验、总结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实践与应用“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用洗洁精清洗厨具实践与应用 设计实验: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在食用前可如何处理并完成该实验第三板块:教学范例我们已经知道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我们还应知道提出问题: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猜想: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结论1.取 10 mL 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2.向 1 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小结: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2.盐的定义。知识小结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我发现的新问题:猜想依据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现象结论12我们怎样应用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 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 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教学设计我们的感受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初中化学教案初中化学教案 2 2一、说教材物质的溶解性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 1 单元第 3 节的内容。本节课主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节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绍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和温度的关系说明了物质在一定溶剂和温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以此得出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线包括回执溶解度曲线、分析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区别、体会列表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导学生体检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简单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并结合有关汽水的讨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密切相关。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二、说学情基于溶液在化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认识溶液。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本节学习中所需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等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对溶解度概念的运用时忽略条件;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2.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作用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难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教授法等。本节课主要是实验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概括总结等基本环节循序渐进学习本节课。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上一节课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室温、10mL 水)制得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大家知道了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现在请大家考虑:什么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然后,我们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悬疑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探究的热情。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探究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教师提问不同的物质在同一份水中溶解的质量是否相同?向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硝酸钾、熟石灰,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固体的溶解。注意不变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如何控制,让学生们边做实验边思考。然后再引导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呢?有学生可能回答温度,然后再问如何操作?学生们能够说出方法:即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然后按大家提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蒸馏水各 5 克、硝酸钾、熟石灰各准备了一克完成实验一;实验二中准备了 5 克蒸馏水,2 克硝酸钾。仪器、药品先检查是否齐全,然后开始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硝酸钾全部溶解,熟石灰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物质的种类不同,他们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实验二中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能增加硝酸钾的溶解限量。从而得出溶解度的概念,要强调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灵活拓展教材实验探究 2-3,设计为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不断被追问下不断被调动思维,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不断反思改进实验设计,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2)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应用学生自行看课本上的溶解度曲线图,然后讨论回答观察到的信息:能找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何变化;两物质相交的点表示同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老师设置问题,“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 它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即学即用,灵活运用。老师再次强调: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 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让学生观察冷却后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已有固体析出,这是什么结晶?与海水晒盐的蒸发结晶有什么不同?比较得出结晶的不同方法:一个是改变温度,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 KNO3;一个是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 NaCl;还有一种是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的物质,如 Ca(OH)2。(3)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讨论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想出办法。第三环节:深入学习,巩固提高知识点 1:溶解度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把 36g NaCl 溶解在 10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B、20时 10g NaCl 可溶解在 100g 水中,则 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10gC、20时 18g NaCl 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 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18gD、20时 136g NaCl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36gNaCl,则 20 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知识点 2:溶解度曲线3.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A)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A.全部 B.C.D.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A.甲物质的溶解度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准确、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 10g 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 1g 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 1g 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 0.01g 的,叫难溶物质。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