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林南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林南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参考答案: B 2. “勾股圆方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设计的一幅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如图所示在“勾股圆方图”中,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满足,则从图中随机取一点,则此点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设大正方形边长为5,由知对边等于3,邻边等于4, 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面积等于S=1,.故选D. 3.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时,,则对任意,函数的根的个数至多为(   ) (A) 3           (B) 4           (C) 6           (D) 9 参考答案: A 当时,由此可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且时,又在上为奇函数,所以,而时,所以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令,则时,方程至多有3个根,当时,方程没有根,而对任意,,方程至多有一个根,从而函数的根的个数至多有3个。 4. 已知,则y=f(x)的对称轴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GL: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H2:正弦函数的图象. 【分析】化简函数f(x)的解析式,求出函数的对称轴即可. 【解答】解:, ∴对称轴方程为, ∴x=﹣,令k=1,得x=, 故选:B. 5. 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 D 6. 命题“若,则有实数根”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 C 略 7. —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相同,均为右图所示,则其俯视图可能是(    )        参考答案: B 8. 若对于任意都有,则函数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对任意x∈R,都有f(x)+2f(–x)=3cosx–sinx①,用–x代替x,得f(–x)+2f(x)= 3cos(–x)–sin(–x),即f(–x)+2f(x)=3cosx+sinx②;①②联立,解得f(x)=sinx+cosx,所以函数y=f(2x)–cos2x=sin2x+cos2x–cos2x=sin2x,图象的对称中心为(,0),k∈Z,故选D. 9. 设 都是锐角,sin=(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10. 设集合U={0,1,2,3,4,5},A={1,2},B={x∈Z|x2﹣5x+4<0},则?U(A∪B)=(  ) A.{0,1,2,3} B.{5} C.{1,2,4} D.{0,4,5} 参考答案: D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析】求出集合B中不等式的解集,找出解集中的整数解确定出B,求出A与B的并集,找出全集中不属于并集的元素,即可求出所求. 【解答】解:集合B中的不等式x2﹣5x+4<0, 变形得:(x﹣1)(x﹣4)<0, 解得:1<x<4, ∴B={2,3}, ∵A={1,2}, ∴A∪B={1,2,3}, ∵集合U={0,1,2,3,4,5}, ∴?∪(A∪B)={0,4,5}. 故选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平行四边形中,为的中点.若在平行四边形内部随机取一点,则点取自内部的概率为      . 参考答案: 12. 若随机变量~,且=0.1587,则__________. 参考答案: 0.8413 略 13. 已知则常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解得。 14. 已知函数,则          ;若,则          . 参考答案: 或  15. 设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M,二项式系数之和为N,若M-N=240, 则N=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6. 已知数列中,,(),则          . 参考答案: 17. 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均相等,D为AA1的中点,M,N分别是线段BB1和线段CC1上的动点(含端点),且满足BM=C1N,当M,N运动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序号为       . ①△DMN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②三棱锥A1﹣DMN的体积为定值;③平面DMN⊥平面BCC1B1;④平面DMN与平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范围为(0,]. 参考答案: ②③④ 【考点】MT: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分析】①,利用反证法思想说明△DMN不可能为直角三角形; ②,由△A1DM的面积不变,N到平面A1DM的距离不变,得到三棱锥A1﹣DMN的体积为定值; ③,由BM=C1N,得线段MN必过正方形BCC1B1的中心O,由DO⊥平面BCC1B1,可得平面DMN⊥平面BCC1B1; ④,平面DMN与平面ABC平行时所成角为0,当M与B重合,N与C1重合时,平面DMN与平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最大. 【解答】解:如图, 对于①,若△DMN为直角三角形,则必是以∠MDN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但MN的最大值为BC1,而此时DM,DN的长大于BB1,∴△DMN不可能为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对于②,当M、N分别在BB1、CC1上运动时,△A1DM的面积不变,N到平面A1DM的距离不变,∴棱锥N﹣A1DM的体积不变,即三棱锥A1﹣DMN的体积为定值,故正确; 对于③,当M、N分别在BB1、CC1上运动时,若满足BM=C1N,则线段MN必过正方形BCC1B1的中心O,而DO⊥平面BCC1B1,∴平面DMN⊥平面BCC1B1,故正确; 对于④,当M、N分别为BB1,CC1中点时,平面DMN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0,当M与B重合,N与C1重合时,平面DMN与平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最大,为∠C1BC,等于.∴平面DMN与平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范围为(0,],故正确, ∴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②③④.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60°,AA1=AC=2,A1B=A1D=2,点E在A1D上. (1)证明:AA1⊥面ABCD. (2)当为何值时,A1B∥平面EAC,并求出此时直线A1B与平面EAC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I)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1A⊥AB;A1A⊥AD.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 (II)①当=1时,A1B∥平面EAC.下面给出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1B∥OE,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A1B∥平面EAC. ②由OE是△A1BD的中位线,可得求出点D到平面EAC的距离即直线A1B与平面EAC之间的距离.利用VE﹣ACD=VD﹣ACE,即=,解出即可得出. 【解答】(I)证明:∵AA1=2,A1B=A1D=2, ∴=8=,可得∠A1AB=90°, ∴A1A⊥AB;同理可得:A1A⊥AD. 又AB∩AD=A,∴AA1⊥面ABCD. (II)①当=1时,A1B∥平面EAC.下面给出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 连接OE,则OE是△A1BD的中位线,∴A1B∥OE. 又A1B?平面EAC,OE?平面EAC, ∴A1B∥平面EAC. ②∵OE是△A1BD的中位线, ∴求出点D到平面EAC的距离即直线A1B与平面EAC之间的距离. 点E到平面ACD的距h=AA1=1. S△ACD==. EC==2=AC,AE=. ∴S△ACE==. ∵VE﹣ACD=VD﹣ACE, ∴=, ∴d==. 19. 在某次水下科研考察活动中,需要潜水员潜入水深为60米的水底进行作业,根据以往经验,潜水员下潜的平均速度为v(米/单位时间),每单位时间的用氧量为(升),在水底作业10个单位时间,每单位时间用氧量为0.9(升),返回水面的平均速度为(米/单位时间),每单位时间用氧量为1.5(升),记该潜水员在此次考察活动中的总用氧量为y(升). (1)求y关于v的函数关系式; (2)若c≤v≤15(c>0),求当下潜速度v取什么值时,总用氧量最少. 参考答案: 【考点】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分析】(1)分别计算潜入水底用时、用氧量;水底作业时用氧量;返回水面用时、用氧量,即可得到总用氧量的函数; (2)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时取等号,再结合c≤v≤15(c>0),即可求得确定下潜速度v,使总的用氧量最少. 【解答】解:(1)由题意,下潜用时(单位时间),用氧量为(升), 水底作业时的用氧量为10×0.9=9(升),返回水面用时(单位时间),用氧量为(升), ∴总用氧量(v>0). (2),令y'=0得,在时,y'<0,函数单调递减,在时,y'>0,函数单调递增, ∴当时,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此时时用氧量最少.当时,[c,15]上递增,此时v=c时,总用氧量最少. 20. 设f(x)=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Ⅰ)求A、B; (Ⅱ)若p:x∈A,q:x∈B,¬p是¬q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专题】简易逻辑. 【分析】(Ⅰ)要使f(x)有意义,则需由 2﹣≥0,按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求解,要使g(x)有意义,则由真数大于零求解即可. (Ⅱ)由¬p是¬q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必要不充分条件,继而求出a 的范围 解:(Ⅰ)由 2﹣≥0,解得x<﹣1或x≥1,即A=(﹣∞,﹣1)∪[1,+∞) 由(x﹣a﹣1)(2a﹣x)>0得:(x﹣a﹣1)(x﹣2a)<0,由a<1得a+1>2a,∴2a<x<a+1,∴B=(2a,a+1). (Ⅱ)∵p:x∈A,q:x∈B,¬p是¬q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必要不充分条件, ∴或 解得≤a<1,或a≤﹣2,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1) 【点评】本题通过求函数定义域来考查分式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集合的运算. 21. 函数, (Ⅰ)若求不等式的解集 (Ⅱ)若不等式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Ⅰ)(﹣∞,﹣2)∪(﹣,+∞)(Ⅱ)(﹣1,0). 【分析】 (Ⅰ)若a=﹣2,分类讨论,即可求不等式f(x)+f(2x)>2的解集;(Ⅱ)求出函数f(x)的值域为[﹣,+∞),利用不等式f(x)+f(2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 【详解】(Ⅰ)当a=﹣2时,f(x)=|x+2|, f(x)+f(2x)=|x+2|+|2x+2|>2, 不等式可化为或或, 解得x∈(﹣∞,﹣2)∪(﹣,+∞); (Ⅱ)f(x)+f(2x)=|x﹣a|+|2x﹣a|, 当x≤a时,f(x)=a﹣x+a﹣2x=2a﹣3x,则f(x)≥﹣a; 当a<x<时,f(x)=x﹣a+a﹣2x=﹣x,则﹣<f(x)<﹣a; 当x≥时,f(x)=x﹣a+2x﹣a=3x﹣2a,则x≥﹣, 所以函数f(x)的值域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