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晶桥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晶桥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X、Y两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已知化合物X2Y中,X和Y的质量比为7:5,则 X 和Y 质量比符合7:15的化合物是   A.XY2      B.X2Y3       C.X3Y2     D.X2Y5 参考答案: B 略 2. 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较多的Cu2+,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欲采用化学方法去掉有害成分,最好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和硫酸                B.胆矾和石灰水     C.铁粉和生石灰              D.苏打和盐酸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物质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甲醛        B.甲醇         C.苯甲醛        D.乙酸甲酯 参考答案: BD 略 4.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此解答该题.A.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A错误;B.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氢钠的分解,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5. 某元素二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该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A.12    B.14    C.16    D.18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有关含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B.含氧酸中有多少个H原子,就属于几元酸     C.同一元素的不同含氧酸,非羟基氧越多,该酸的酸性越强     D.含氧酸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一定越强 参考答案: C 略 7.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 A.向SO2水溶液中加盐酸有利于SO32-离子浓度的减少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 C.室温下比高温更有利于合成氨中氨的生成 D.热水可增强纯碱的去污能力 参考答案: B 略 8.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各组单质中,前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将后者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的是 (    ) ①Al、Fe  ②Cl2、S  ③Mg、C   ④H2、Cu  ⑤C、Si  ⑥Fe  H2 A.只有①③⑥                         B.只有②④⑥   C.只有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 D 略 10. 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2O2,则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化合物A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①1mol A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1mol氢气 ②含2个甲基 ③1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接2个羟基. A.7种         B.6种 C.5种         D.4种 参考答案: A 解: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2O2,1mol A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1mol氢气,说明该分子中含有两个醇羟基,含有两个甲基,且1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接2个羟基,当主链为5个碳原子时,有2种符合条件的有机物,当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时,有4种符合条件的有机物,当主链上有3个碳原子时,有1种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所以 符合条件的有机物一共有7种,故选A. 11. 有关铜锌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流出的电极是正极          B.发生还原反应的是负极 C.质量减轻的电极是正极          D.锌电极是负极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Δ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 H2(g)2 NH3(g)   ΔH = -38.6 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 H2(g)+O2(g)=2 H2O(l)   ΔH= -571.6 kJ·mol-1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酸与碱中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用: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来表示的是(Q1,Q2,Q3,Q4都大于0)(  ) A.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Q1 kJ·mol-1 B. H2SO4(浓)+NaOH(aq)=== Na2SO4(aq)+H2O(l) ΔH=-Q2 kJ·mol-1 C.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Q3 kJ·mol-1 D.H3PO4(aq)+Ba(OH)2(aq)=== Ba3(PO4)2(s)+H2O(l) ΔH=-Q4 kJ·mol-1 参考答案: C 解析: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 mol H+与1 mol OH-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57.3 kJ的热量。CH3COOH、H3PO4电离要吸热,浓H2SO4溶解时要放热,故A、B、D均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14. 已知25℃时,AgCl 的溶度积Ksp=1.8×10-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饱和AgCl 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B.AgNO3 溶液与NaCl 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 Cl— )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 Cl— )=Ksp,此溶液为氯化银的饱和溶液 D 将固体AgCl 加入到较浓的KI 溶液中,部分AgCl会转化为AgI ,所以 AgCl的溶解度小于AgI 参考答案: C 略 15. 溴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11.2L(标准状况)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质量增加了8.4g,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 解:n混=11.2L÷22.4L/mol = 0.5mol(1分)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2分)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只吸收乙烯,所以 n乙烯=8.4g ÷28g/mol=0.3mol (2分) n乙烯: n乙烷 = 3:2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  定10.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时使用pH计精确测量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温度为25℃),并绘制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选填下列仪器对应的字母)     由下图可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和温度的变化) Ⅱ.该小组四位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上述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开始时溶液变红,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对此意外现象形成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2)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①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②利用植物油隔绝 (3)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浓度大的溶液中酚酞红色会消失,则证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方案二: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①  (填试剂名称)      ②                                   参考答案: Ⅰ.ABDHJ   ;  4.0mol/L Ⅱ.   (1)因为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后的产物是Na2CO3,溶液仍然呈碱性。 (2)①除去溶液的氧气  (3)①水     ②红色重新出现,则说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4)在850℃时,可逆反应: 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计算: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浓度c3=________,CO2(g)的转化率a=________。 参考答案: 18. A、C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后一个电子都填充在s亚层中,1 mol的A单质同水反应生成1 g H2,同时转化为具有Ne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的核电荷数比A少5个,B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的共价化合物D,原子半径A、B、C依次递减,试判断:  (1)A、B、C各为何种元素?  (2)哪个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能量最高?写出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处的电子亚层符号。  (3)写出D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4)写出A的氧化物的电子式。 参考答案: (1)A:Na  B:C  C:H  (2)Na   3S1 (4) 19. 鉴别四氯化碳和乙醇两种有机溶剂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是最简单?书写出鉴别的原理和实验的步骤。 参考答案: 往不同溶剂中加水,乙醇和水互溶,四氯化碳就和水分层了。 解析:主要利用二者与水混合时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四氯化碳难溶于水,而乙醇十一溶于水的,所以,依照混合后是否分层即可以区别这两种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