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课件(共10章)项目三-阅读教学

举报
资源描述
项目三阅读教学目目录录任任务一一 阅读教学的意教学的意义与目与目标任任务二二 阅读教学的一般步教学的一般步骤任任务三三 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项目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与目标2.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3.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完成指定内容的阅读教学设计。具有较宽的阅读面和较大的阅读量,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任任务一一 阅读教学的意教学的意义与目与目标1.阅读2.阅读教学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凭借书面材料获取知识和阅读技能,形成和提升语文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与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一、阅读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教学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二、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促进智力发展。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一)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三、阅读教学的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三、阅读教学的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三、阅读教学的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阅读教学的目标(一)凸显学科性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的任务及阅读教学的特点。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首先要体现工具性。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这也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四、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二)把握发展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弘扬学生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与情感态度为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四、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三)增强可操作性在实现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内容应是可操作的,在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到何种程度上又是可检测的。1.目标表述应该具体明确,目标指向清晰分明。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2.目标表述的内容需集中精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要一目了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怎样的人、事、物等。如“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等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而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那是不具体的,无可操作的。四、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阅读欲望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阅读渠道,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孔子说:“习惯成自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养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愉快地阅读,能动地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五、阅读教学的理念(二)提倡个性阅读,尊重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是以其独特的感性和经验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应该关注的焦点是“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等等,而不是以教师的“一言堂”、“标准答案”去代替学生对文本彰显个性风采的解读。五、阅读教学的理念(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体现了阅读教学理念的变化,将以前注重认知和被动接受的阅读,转变为注重发展和主动探究的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阅读方法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实施建议”里又明确阐释:“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五、阅读教学的理念任任务二二阅读教学的一般步教学的一般步骤一、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阅读教学要体现从语言文字入手,将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二者有机统一的特点。阅读教学的步骤(过程)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一、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温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或由教师说明,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标本、模型或观看PPT、录像、影视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其间包括查字典自学字词、读通文句、了解课文大意,质疑问难。一、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2.精读课文,思考感悟在第一阶段整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段进行细读、深读。这一阶段,学生是带着教师或自己提出的问题去重读和精读。由于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强化阅读体验和语言积累。一、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3.熟读课文,拓展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各段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某个片断或全文;复述课文,欣赏精彩片断;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个阶段,还可以安排读写结合训练,巩固知识,逐步形成能力。二、阅读教学中的程序变式(一)程序变式阅读教学的程序变式,是指课文教学中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改变逐段讲读的程式组织教学。“变序”教学改变固有的教学程序,以新奇夺人,以变化引入,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动的心理特点,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探索、积极思维的学习氛围。变序阅读教学仍然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只不过在对课文各部分进行分析时,改变了先后次序而已。因为变序教学的切入点是依据课文内部的逻辑联系确定的,所以不但没有损害文章原有的整体性,反而强化了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通过变序教学,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对课文内部的逻辑关系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最终提高阅读效率。二、阅读教学中的程序变式(二)程序变式教学的常用方法1.中心突入式“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是程序变式教学常用的方法,又称“直接切入式”或“重点先行”。即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段直接切入。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句段,找到它们,把它们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这样从文章的精彩或重点部分入手,既能够开门见山,吸引学生,又可长文短教,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赵州桥这类文章,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到文章的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揭示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