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ET薄膜项目管理分析【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BOPET薄膜项目管理分析 BOPET薄膜项目 管理分析 目录 一、 沟通的障碍 3 二、 沟通原理和沟通模型 5 三、 项目实施阶段 8 四、 项目收尾阶段 15 五、 规划沟通管理 16 六、 管理沟通 16 七、 项目基本情况 27 八、 产业环境分析 33 九、 精密离型膜 34 十、 必要性分析 35 十一、 项目规划进度 3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36 十二、 投资方案 37 建设投资估算表 39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0 流动资金估算表 41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2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3 十三、 经济效益评价 44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5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0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3 一、 沟通的障碍 虽然几乎没有人认为沟通是个轻松而简单的事情,但是不同经历的人对沟通的理解却并不一致。例如: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人经常假设沟通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他们习惯了在一个确定的符号系统下,用简单而准确的语言传递他们的想法;而有文科背景的人则更加擅长利用文字背后所体现的“意境”来传递言语之外的信息。前者追求准确而有效率,后者常常给人遐想的空间。显然两者目的不同,追求的效果也不一样。 但是沟通是一个涉及两方的协作,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匹配”才能够达到目标。我们所说的障碍就来自这种“不匹配”。 语义:这主要是指沟通双方是否采用了同样的符号系统。符号系统的定义相对广泛。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们所用的语言,例如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家交流时就必须进行翻译。更高的层面则是指有关专业领域的术语。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往往存在着一定范围内的语言习惯,这经常被称作“行话”。显然,如果不是熟悉该领域的人就会听不懂“行话”。 “行话”在特定的领域内能起到提高沟通效率的作用。学习项目管理知识,一个最基本的好处就是能够懂得“项目管理行话”,在交流项目管理信息的时候可以用最简明的语言来准确地传递信息。 选择性知觉:这是指人们对信息中最重要的那部分的关注。每个人都倾向选择那些对其自身重要的信息,而对其不重要的信息就会忽视。每个人的选择性知觉并不相同,一个人觉得重要的信息却不被另一个人关注,这就产生了沟通的障碍。人在一生中不断获取经验,增加知识,事实上就是在增强知觉的选择性,不断提高从纷繁复杂的背景中识别出有用信息的准确性。 选择性知觉的形成和人的经历、思维模式、文化背景都有极大的关系。它可能恰恰是某些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但在沟通过程中,选择性知觉却常常给我们造成麻烦,因为它根据过去经验所形成的“滤网”筛选信息,易造成“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 噪声:是指在沟通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或者偏差。噪声大多来源于环境对通道的影响。例如工作或者交流过程中被意外地打断,注意力由于某种原因被临时转移等,都会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 信息漏斗:由于存在上面所提到的各种沟通障碍,这些障碍会产生所谓的“信息漏斗”现象。 从沟通实际是相当困难的。人与人之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信息被误解、被丢失的情况会经常发生。 二、 沟通原理和沟通模型 沟通可以被简化成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直接传递,而是需要经历若干个环节。发信者首先需要把信息进行编码,变成那种可以在通道中进行传递的形式,这经常被称为消息。接收者将收到的消息解码后获得信息。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过程吗?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当我们外出游玩归来的时候,家人会问游玩的情形。这个时候所有有关游玩的信息都是脑子中的一幅幅图像,但是你无法直接把这些图像转递给家人。你不得不将它们用语言来描述,这个时候实际上你是在进行编码过程。原始的信息是图像,经过编码后的信息变成了文字。文字可以通过语言、书面等各种形式传递给接收者。而你的家人在接收到这些文字后,就开始根据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来想象你游玩时的情景。这是一个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但它却包含了信息传递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广泛,五官就是接收信息的器官。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是信息。 第二,信息是无法直接进行传递的,它必须通过编解码转化为某种类型的消息,然后利用支持该消息进行传递的通道进行传输。发送和接收双方必须使用同样的编解码方式,这又被称为符号系统。每一种符号系统所擅长表示信息的种类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第三,消息是通过通道进行传输的,某一种通道只能承载特定的消息种类。在很多情况下,通道在传递消息时可能产生失真。 在实践中,不同类型的信息会由于选择不同的通道和编解码方式体现不同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取文字所传递的信息,通过广播和电视可以接收被传递的声音和图像。 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偏差和失真取决于整个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选择的编解码方式是否可以完整地表述信息。现代的声音和图像记录技术已经可以让我们以接近没有失真的程度来保留信息。但是最古老的文字,虽然其本身很容易被保留和传递,但文字后面所代表的内容却不一定准确地表达了信息发送者的初衷。 第二,双方之间是否采用了同样的编解码方式。声音和图像记录所用的编解码过程都是由机器设备完成的,工作过程是对称而一致的,其失真和偏差也是一种客观而稳定的指标。但是语言文字所用的编解码器却是由人脑完成的,这个编解码器的工作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就自然导致了在语言文字的沟通过程中,编码和解码之间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采用对等的规则。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通道传送中是否会产生偏差。大多数信息传输通道都依赖于某种技术。人类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促进了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从古代的书信传递,到现代的通信技术都是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一个通道在信息传输中经常会由于噪声的干扰而产生偏差。例如:我们在公共场合谈话,经常会由于周围噪声的干扰而听错。但是在现代通信技术条件下,例如无线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则基本不用考虑通道所带来的偏差。 综上所述,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那种基于语言文字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准确地说这才能被定义为“沟通”。虽然同样是信息的发送和传递,但是在人与人之间和设备与设备之间,同样过程中的困难和关注有着很大的不同。下面给出有关“沟通”的一个更详细而准确的描述:沟通,就是通过说话、信号、书写或行为来交换思想、消息或信息;是指信息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符号系统在个人间传递的过程;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的过程。 这种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沟通的过程存在其特殊性,因此需要细化上面那个被简单化了的信息传递模型。 发送者、编码、通道、解码和接收者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被扩展了可能影响其“性能”的外部因素。编码和解码都分别处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经验区域之内,这意味着它们的工作受到发送者和接收者个体的影响。在传递信息的通道“两端”包含受发送者和接收者个体影响的“个性滤网”。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就使得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出现偏差。例如:编解码由于个体差异而不对称,个性滤网的存在意味着信息在通道内传递会有选择地丢失等。 事实上,我们在讨论这个沟通模型的时候,更关注那些会导致沟通障碍的因素。 三、 项目实施阶段 在项目的基准计划被批准后,就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是: •项目实施活动:按照计划开展项目活动。 •项目控制活动:获取项目实施的真实状态,和项目计划进行比较。 •项目变更活动: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项目计划变更,对变更进行控制。 项目实施活动主要体现在工程活动上。项目组成员按照计划进行工程活动,并最终产生项目的可交付物。而在管理活动上,主要是集中在获取项目实际执行状况、监控绩效、及时处理偏差三个环节上。 传统上的管理策略是坚持以基准计划为核心,这对于那些不确定性程度不是很高的项目是适当的,这种策略非常强调计划的权威性,前期制订准确的计划,后期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所有这一切都非常依赖于对未来的可预测性上,力图消除或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这种策略下,项目控制的主要活动就是监测实施绩效和计划之间的偏差程度,包含了进度、成本和范围信息的净值分析技术可以作为度量项目执行绩效的指标。当出现偏差的时候,只有两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变更计划,要么采取措施消除偏差。 另外一种项目控制策略是充分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项目在计划时对风险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并且预留出项目缓冲来抵御风险发生的影响。在项目实施中,每个任务预留的计划进度都是按照没有风险影响的乐观考虑来安排的,出现任何延误都被认为是风险发生的影响,从而消耗预留的项目缓冲。在这种策略下,项目控制的主要工作就是关注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情况,监控项目缓冲的余量,估计项目缓冲是否还有富余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按照这种策略实施的项目进度计划可分成三部分: •已经完成的任务,记录实际发生的进度。 •未来的任务安排仍然是乐观的。 •剩余的项目缓冲用于评估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关键链管理的核心是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它在一些高度变化的项目中体现了较强的适应性。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关键链管理也有缺陷:由于计划在随着实际发生的状况随时更新变化,使得对未来任务发生的时间点很难再准确预测了。 上述两种项目控制策略都是关注项目的范围、进度和成本绩效。实施阶段的另外一个重要管理工作就是对项目质量的掌控。项目质量的实现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第一,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这是制度建设层面的要求;第二,在实施上,关注事前的预防工作和事后的质量控制活动。虽然对质量实际结果的判断都要在项目后期才能进行,但在项目计划以及前期的实施中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并可以依据这些信息预测后期的结果: •项目是否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 •在制订项目计划时,是否安排了足够的质量管理活动? •项目实施中,预防活动是否得到足够重视? •独立的质量保证是否在有效地监督项目运行? 项目实施阶段的控制活动主要集中在了解项目的4个目标完成的真实状况上。4个目标中需要特别关注范围目标。因为项目范围是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基础。范围目标的确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确保后续的实施遵循事前计划的目标;另一方面,需要保证目标本身是正确的。这就是“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实现适用性质量的活动是质量控制的确认活动,确认活动的目的是检查项目的范围目标和客户期望相一致。检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确认项目的产品范围构成和客户期望一致;第二,确认交付结果应该达到的要求和客户期望一致。这一活动必须在真正开始构造交付结果之前,由客户参与来实施。这就是确认活动难以实施的最大障碍,因为客户很难在看到交付结果之前就作出判断,所以几乎所有有效的确认活动都在试图帮助客户去想象未来的交付结果,并以此来做判断。只有得到客户确认的项目范围目标才能作为后续实施活动的参照基础,否则就会作“有效率没效果”的事情。 确认范围活动的目的也是同样的。但在项目管理里的确认范围更接近最后的验收活动,其目的是确认买方对交付结果的认可,而不同于前期以查错为目的的质量控制活动,所以不能单纯依赖最后阶段的确认范围活动。 由于项目范围来源于客户的需求,这种需求有可能在项目实施期间产生变化。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控制范围活动来有效地控制这种变更请求,使它能够被正确地反映在项目成果中,而不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和冲击。 项目管理活动的主要作用就是确保在预定的进度和成本之内实现范围和质量目标,这也是项目核心知识领域所涉及的管理过程最主要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类辅助知识领域中的活动,对项目的有效运行也是非常有用的。 项目沟通管理是传递项目信息、获取项目执行绩效的主要管理活动。在项目初期就建立正规的信息发送渠道和方式,对于保障项目顺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