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消费电子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消费电子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目录 一、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器具和个体用品管理台账的分类 2 二、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 3 三、 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 4 四、 工作时间的种类 5 五、 工资支付保障 7 六、 最低工资 11 七、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12 八、 工作轮班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14 九、 两班制 16 十、 三班制 16 十一、 多班制 17 十二、 情境模拟测试 21 十三、 情境模拟测试的应用 23 十四、 绩效考评指标的类型 27 十五、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 30 十六、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 32 十七、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 33 十八、 产业环境分析 38 十九、 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39 二十、 必要性分析 40 二十一、 公司概况 41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41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42 二十二、 经济效益评价 42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3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4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6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8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1 二十三、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52 二十四、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3 建设投资估算表 55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56 流动资金估算表 58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59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60 一、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器具和个体用品管理台账的分类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账,按照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和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器具管理台账。 2、一般防护用品发放台账,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靴、防暑降温用品等的发放记录。 3、特殊防护用品发放台账,包括防尘、防毒、耐酸碱、耐油、绝缘、防水、防高温、防噪声、防冲击、真空作业用品等的发放记录。 4、防护用品购置台账。 5、防护用品修理、检验、检测台账。 二、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 为增强员工的安全卫生意识,提高员工安全卫生操作水平,贯彻企业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制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和考核。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的内容为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和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范教育。 (一)新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 1、组织入厂教育。 2、组织车间教育。 3、组织班组教育。 (二)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培训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国家相关标准对特种作业的范围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条件,以及培训考核、发证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1、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和特定的安全卫生技术理论教育和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并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准上岗。 2、组织生产管理人员,特种设备、设施检测、检验人员,救护人员的专门培训。 (三)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员工调整工作岗位的重新培训 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员工调整工作岗位都必须结合新情况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 三、 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 延长工作时间是指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工作的称为加班,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称为加点。为了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促进就业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国家对延长工作时间是严格限制的。法律规定,允许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条件有以下几个。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内生产不能间断的。 (2)必须利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3)完成国防紧急生产任务或其他关系到重大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紧急生产任务,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的紧急任务等。 上述情形出现时,延长工作时间不受限制措施的约束 四、 工作时间的种类 (一)标准工作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是指由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标准工作时间为:职工每昼夜工作8小时为标准工作日;每周40小时为标准工作周,即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 标准工作时间是其他工作时间制度的基准。 (二)缩短工作时间 缩短工作时间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实行的少于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制度。此种工时制度的适用范围为以下工种或岗位。 1、从事矿山、井下、高山、高温、低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的劳动的职工。 2、从事夜班工作的职工。在哺乳期工作的女职工。 3、其他依法可以实行缩短工作时间的职工,如未成年工、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等。 (三)计件工作时间 计件工作时间是指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是标准工作时间的转化形式。 (四)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综合计算工作时间是指因用人单位生产或工作特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宜以日计算,需要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长度的工时制度。此种工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如下。 1、交通、铁路、邮电、航空、水运、渔业等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2、地质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岗位或工种的职工。 3、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五)不定时工作时间 不定时工作时间是指每日没有固定工时数的工时制度。此种工时制度基本上按照标准工时执行,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其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可以不受限制,且超过部分不计为延长工作时间。此种工时制度适用以下岗位或工种的职工, 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照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的职工。 对于非标准工作时间的工时形式和适用岗位,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履行法定的审批手续。 五、 工资支付保障 工资支付保障是对劳动者获得全部应得工资及其所得工资支配权的法律保护。劳动关系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因此,工资支付保障比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权的保护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更进一步。因为它不仅限于确定最低工资,而且发展到全部工资及其工资支付行为。 (一)工资支付保障主要包括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 1、货币支付。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领取者的姓名、支付项目和金额、加班工资金额、应发金额、扣除的项目和金额、实发金额以及支付时间等事项,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3、按时支付。工资应当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和周工资制的人员,工资也可以按日或周支付。对完成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按时支付工资意味着不得无故拖欠,但无故拖欠不包括以下情形。 (1)用人单位遇到不可抗力的影响,如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2)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 4、全额支付。《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在正常情况下工资应当全额支付,但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此外,以下减发工资的情况也不属于“无故克扣” (5)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6)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7)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例如,由于劳动者本人的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或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规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扣除后的余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则按最低标准支付。 (8)因劳动者请事假等原因相应减发工资。 (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主要是指以下情形的工资支付。 1、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或者担任集体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参加集体协商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其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工资。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1)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 (2)当选代表出席政府、党派、工会、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席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大会。 (3)不脱产基层工会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 (4)其他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3、劳动者依法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包括以下情形。 (1)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在病休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约定支付病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3)劳动者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依法享受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 (4)劳动者因产前检查和哺乳依法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其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工资。 (5)部分公民节日期间,如妇女节、青年节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息、参加节日活动的,应当视同其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工资,劳动者照常工作的,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4、用人单位停工、停业期间的工资支付。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一般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劳动者基本生活费;如果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另有约定的,可按照约定执行。 5、用人单位破产、终止或者解散的,经依法清算后的财产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优先用于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费。 六、 最低工资 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3、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人单位,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基础上,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于最低工资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并可责令其按所欠工资的1-5倍支付给劳动者赔偿金。 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