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塑形产品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减脂塑形产品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减脂塑形产品项目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2 二、 激光塑形适用性 3 三、 必要性分析 4 四、 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原则 5 五、 装配式建筑特征及实施模式 7 六、 绿色建筑的特征 13 七、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及标准 14 八、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18 九、 木结构体系 24 十、 室内环境控制与室外环境设计 30 十一、 建筑节材与绿色建筑设施设备 36 十二、 项目概况 44 十三、 公司简介 47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48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48 十四、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9 建设投资估算表 51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51 流动资金估算表 53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54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55 十五、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56 一、 产业环境分析 未来五年,按照全市“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到2020年力争实现如下发展目标: 1、工业总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 2、发展质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27%左右。 3、产业发展。打造形成汽车、农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光电信息和新能源汽车六大产业基地。 4、结构调整。全市三大优势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在84%左右,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含新能源汽车)产值占全市的60%,农产品加工业占15%以上,除汽车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占9%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24%以上。 5、科技创新。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升到2%左右。 6、工业投资。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 7、民营经济。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0%。 8、开发区转型。全市开发区GDP年均增长10%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以工业为主导的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度达到85%,省级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度达到65%。 9、工业节能。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末期下降18%左右。 10、工业外向度。全市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0%左右。 11、信息化建设。4G网络及光纤100%覆盖,城市和农村普及100M带宽,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4T,基本建成高效、泛在、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企业信息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二、 激光塑形适用性 Sculpsure获批开启国内激光溶脂序幕。激光减脂使用激光摧毁治疗区域的细胞组织,随后受损的脂肪细胞通过自然代谢排出体外。22年8月,国内首款基于激光技术的减脂塑形产品塑可秀Sculpsure获批上市,进一步丰富赛诺秀公司于国内的产品布局。Sculpsure早在2017便获FDA认证,成为全球首台获批用于治疗局部顽固脂肪的无创激光温热溶脂仪,使用1060nm激光波长,精准穿透皮下脂肪层,提升皮下温度至42-47℃,利用热能致使脂肪细胞凋亡进而被自身代谢。单次治疗时间仅25min且治疗后6-12周可见24%的脂肪厚度减少,无需麻醉、几乎无恢复期且对周围神经组织无损伤。 以Sculpsure为例其区别于冷冻溶脂项目的优势在于:1)治疗时间短:相比于1h左右的冷冻溶脂操作,塑可秀仅需25min治疗时间更短;2)体验感佳:塑可秀通过1060nm激光对脂肪细胞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准确,全程以温热治疗为主且痛感较低;3)适用人群及部位更广泛:冷冻溶脂因需将脂肪吸入卡槽再进行冷冻破坏,故更适合脂肪堆积问题较严重的人群,而塑可秀每台设备配备四颗5×7cm平贴式探头,施用时仅需将探头贴合皮肤表面,无脂肪厚度限制,同样适用于微胖或局部脂肪堆积问题,适用部位更加灵活、适用人群更广。 三、 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 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原则 (一)发展目标 我国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2016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中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2020年7月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中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 (2)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格局。 (3)坚持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把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等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抓手,推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提质增效,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 装配式建筑特征及实施模式 (一)装配式建筑特征 装配式建筑集中体现了工业产品社会化大生产理念,具有系统性和集成性,设计、生产、建造过程是各相关专业的集合,可促进整个产业链中各相关行业整体技术进步,需要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方面人力、物力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六化”,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 1、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是指对于通用装配式构件,根据构件共性条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模数,开展适用性范围比较广泛的设计。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采用标准化设计理念,各构件具有互换性和通用性,满足少规格、多组合原则,且更加经济适用、科学高效。当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手册、图集完善以后,就像机械设计一样选择标准化部品部件满足功能要求。同时,在标准化设计中融入个性化需求,可以进行多样化组合。 2、工厂化生产 利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由大量施工现场作业向工厂生产作业转化。装配式建筑的部分或全部部品部件在工厂生产,具有工业化生产优势。工厂化预制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科学的生产管理系统、较高的工厂信息化水平,使得部品部件的质量更加可控。 3、装配化施工 利用现代机械化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手段,实现将传统现浇施工或手工湿作业向部品部件与可靠连接转化。基于结构设计和装修一体化设计,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时,在准确位置设置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便于在施工及装修阶段与已有建筑构件的完好连接,避免打凿穿孔。运至施工现场后,利用构件连接技术,将其与已有建筑构件进行完好连接。而且在按预先设定的施工顺序完成一层结构构件吊装后,在不停止后续楼层结构构件吊装施工的同时,可以进行下层的水电装修施工,逐层递进,各工序交叉作业、方便有序,加快施工进度。装配化施工方便快捷,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质量易于有效控制。 4、一体化装修 以建筑系统为基础,结构系统、机电系统和装修系统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在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前期策划将建筑、结构、内装、机电等各专业的要求与模数在设计阶段提前植入,进行整体统筹安排,以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碰撞,浪费人力与物料。这种整体统筹安排有利于建筑与装修的模数协调。预制构件在生产时,采用技术集成化的部品部件,且在装修面层预埋固定部件,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对已有建筑构件进行打凿和穿孔。为保障建筑百年寿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成为建筑内装修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突破口。 5、信息化管理 装配式建筑将建筑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紧密结合,是信息化与建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装配式建筑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包括统计信息系统、产业链追溯系统、动态监测系统、质量检测监督系统、培训考测系统、人力资源共享系统等。另一方面是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基于BIM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主要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混凝土构件生产管理系统、钢结构构件生产管理系统、木结构构件生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装配化装修系统、一户一码住区服务系统等。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进行立体化设计和模拟,避免设计错误和遗漏;生产中预埋信息芯片,“虚拟构件”有了对应的专属编码(ID)可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追溯;利用BIM输入项目技术信息,模拟施工过程,确定场地平面布置、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吊装顺序,进而决定预制构件的生产顺序、运输顺序、构件堆放场地等,实现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和可视化管理。同时,BIM又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建筑全寿命期,使建筑数据流在建筑模型中传输,流通到全寿命期所有参与单位,使之实现协同工作,达到“一模到底” 6、智能化应用 结合现代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各种智能化设备在装配式建筑加以集成,使装配式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实现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设备设施自动化,进而形成高效、便捷、舒适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的智能化运维和应用,需要根据建筑用途、规模、客观环境和用户性质、用户个性化需求等,进行具体的智能化方案设计和实施。 (二)装配式建筑实施模式 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优化项目管理方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2019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建市规[2019]12号)要求建设单位依法采用招标或者直接发包等方式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 1、招标要求 对于需要招标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特点和需要编制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投标人须知。 (2)评标办法和标准。 (3)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4)发包人要求。列明项目的目标、范围、设计和其他技术标准,包括对项目的内容、范围、规模、标准、功能、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