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浓缩料公司成本费用管理_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猪浓缩料公司成本费用管理 猪浓缩料公司 成本费用管理 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 成本费用决策及其作用 3 二、 成本费用计划 5 三、 成本费用分析 7 四、 成本费用的考核 9 五、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10 六、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 13 七、 分析与考核 18 八、 计划与预算 19 九、 证券组合的风险报酬 20 十、 风险报酬的概念 25 十一、 项目基本情况 29 十二、 产业环境分析 31 十三、 饲料生产区位分布 32 十四、 必要性分析 32 十五、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33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34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5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9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41 十六、 项目投资分析 42 建设投资估算表 44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5 流动资金估算表 47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8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9 一、 成本费用决策及其作用 (一)成本费用决策及其作用 (1)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目标利润实现的保证; (2)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成本和费用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3)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其他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4)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的一个促进手段。 (二)成本费用决策的种类 成本费用决策按其采用方法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硬性技术决策和软性技术决策。 成本费用决策按其决策的内容和范围,可分为单项成本或费用决策和组合成本费用决策。 成本费用决策按其实现目标不同,可分为保本决策和实现最大利润的成本费用决策。 (三)成本费用决策的方法 1.保本点法 运用保本点法进行成本和费用决策的基本原理是:在盈亏相等(即损益为零)的销售量上,假定销售收入与生产经营总费用相等的成本和费用水平。 2.差量分析法 差量是反映不同预测方案之间损益或成本费用的差异值。差量分析法是指在充分分析不同预测方案的差异成本(费用)和差异损益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 3.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法 在企业成本费用决策中,什么样的成本和费用水平可使利润最大化,是最大利润成本费用决策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成本费用与利润水平的关系着手。 4.非确定型决策法 影响企业成本和费用变动的因素十分复杂,有的因素影响程度可以定量测算,从而进行定量决策。而有的因素变动对成本和费用的影响无法定量测算,只有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和分析能力来进行估计、评价和优选。这种决策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所进行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的优劣,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对影响成本(费用)变动的潜在因素的估计程度,非确定性因素未来变化趋势,决策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风险意识力等。总之,非确定型决策质量的优劣与企业决策者的素质有关系。 二、 成本费用计划 (一)成本费用计划及其意义 (1)成本与费用计划是企业实现目标成本费用的基础工作; (2)成本与费用计划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依据; (3)成本费用计划是编制企业其他生产经营计划的依据 (二)成本费用计划的内容 成本与费用计划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费用耗费的一个规划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计划: 1.主要产品单位制造成本计划 单位制造成本计划是对企业的主要产品编制的一个成本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对主要产品成本的管理,加强单位产品成本的控制。 2.商品产品制造成本计划 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一定的产销任务而预计发生的全部制造成本水平。 3.期间费用计划 ①管理费用部分; ②销售费用部分; ③财务费用部分。 4.生产费用预算 生产费用预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测算和计划。它是企业成本与费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费用预算的编制,一般是按生产费用要素来编制的。 (三)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要求和程序 (1)收集整理资料; (2)确定目标成本和费用控制限额; (3)各部门分编成本计划及费用预算; (4)厂部综合平衡,正式确定计划。 在成本与费用计划的编制时,一般应贯彻以下要求: (1)以先进的技术经济定额为成本与费用计划编制的数据基础。 (2)成本与费用计划指标与其他计划指标应紧密衔接。 (3)成本与费用计划的编制要有利于对成本和费用实行归口分级管理。 (四)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方法 1.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制造费用是综合性间接费用,其预算的编制应考虑费用的性态,对于如消耗性间接材料、动力水电费等与产销量有一定依存关系的费用,应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而对于折旧费等与产销量无直接依存关系的费用,可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此外,可供选择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法还有概率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 2.产品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编制产品成本计划是成本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最终结果,具体方法较多,主要有: (1)预测决策基础法; (2)试算平衡基础法; (3)直接计算法。 3.期间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期间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制造费用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即按费用性态分别编制。一般而言,购销环节的营业费用,大多属于变动费用,其预算须结合购销业务量计划,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管理费用则大多属于固定费用,其预算可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 三、 成本费用分析 成本费用分析是指一定期间结束后,将成本费用的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预算数)、上期数以及行业水平比较,揭示成本、费用的计划(预算)完成情况、变动趋势和行业差异,并结合因素分析进一步揭示差异的形成因素以及各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以期为本期效绩评价和下一期间的成本费用计划提供依据的管理行为。 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成本费用分析的内容 (1)销售成本分析包括: 总成本分析具体包括商品产品总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影响商品产品总成本升降因素的分析以及可比产品成本分析等。 单位产品成本分析具体包括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产品单位成本项目分析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对单位成本影响分析等。 (2)营业费用分析则可分为购销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两个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又可具体按费用项目或费用要素进行分析。 (二)成本、费用分析的程序 成本、费用分析的程序是: (1)确定目标,明确要求; (2)搜集信息,掌握情况; (3)揭露矛盾,分析原因; (4)综合评价,解决矛盾 (三)成本费用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成本、费用的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预算数)、上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及其他企业数比较,据以揭露差异,鉴别优劣的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两个经济指标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比率,据以考察和评价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绩效的分析方法,其具体又可分为相关比率分析法、结构比率分析法和趋势比率分析法等。 因素分析法是比较分析法的深化,即它是在指标比较确定差异的基础上,找出致使差异产生的具体因素,并计算各因素变动对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具体方法又有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等。 四、 成本费用的考核 成本费用的考核是指企业内部对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和成本水平的鉴定和评价。正确进行成本和费用的考核,有利于总结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促使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核算,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为后期经营中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企业内部成本费用考核的指标体系是由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期间费用降低率和商品产品综合成本费用率等主要指标构成。 1.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 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是企业成本考核的重要指标。它通过企业主要商品产品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对比分析,以确立企业当期成本计划工作的完成情况,使企业之间的成本在考核中能突出重点,为后期成本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2.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 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对总体资金耗费水平进行考核,以综合反映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完成情况。 3.期间费用降低率 对费用考核主要是考核期间费用降低率,以评价企业管理部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费用控制和计划执行情况。 4.商品产品综合成本费用率 通过对商品产品综合成本费用率的考核,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因取得一定的销售收入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水平,以及企业一定期间的投入产出水平。 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了当期的已销产品制造成本和当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 五、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企业的财务特征决定了分权的必然性,而企业的规模效益、风险防范又要求集权。集权和分权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分权程度的把握历来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点。 从聚合资源优势,贯彻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角度来看,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显然是最具保障力的。但是,企业意欲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除了企业管理高层必须具备高度的素质能力外,在企业内部还必须有一个能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并通过信息传递过程的严格控制以保障信息的质量。如果这些要求能够达到的话,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势便有了充分发挥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信息传递及过程控制有关的成本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此外,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复合优势可能会不断强化,但各所属单位或组织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却可能在不断削弱。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实质上是把决策管理权在不同程度上下放到比较接近信息源的各所属单位或组织机构,这样便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从而使信息传递与过程控制等的相关成本得以节约,并能大大提高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利用效率。但随着权力的分散,就会产生企业管理目标换位问题,这是采用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通常无法完全避免的一种成本或代价。集权型或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本质上体现着企业的管理决策,是企业基于环境约束与发展战略考虑顺势而定的权变性策略。 依托环境预期与战略发展规划,要求企业总部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取向等因素,对不同财务管理体制及其权力的层次结构做出相应的选择与安排。 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分散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时选择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管理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需要考虑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和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以及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作为实体的企业,各所属单位之间往往具有某种业务上的联系,特别是那些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求各所属单位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反之,则相反。如果说客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必要程度是企业有无必要实施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特征则是企业能否采取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指派较多董事去有效地影响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也只有这样,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 事实上,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集中与分散,除了受制于以上两点外,还取决于集中与分散的“成本”和“利益”差异。集中的“成本”主要是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分散的“成术”主要是可能发生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和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散的“利益”主要是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和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 此外,集权和分权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由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因素所决定的企业及各所属单位的管理水平,对财权的集中和分散也具有重要影响。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地集中财权,否则,财权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