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产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音视频产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音视频产品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x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2 二、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 5 三、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 6 四、 劳动标准的结构 9 五、 工作时间的概念 10 六、 劳动争议概述 11 七、 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15 八、 目的和要求 19 九、 绩效考评方法的分类 19 十、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21 十一、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 24 十二、 绩效管理的职责划分 25 十三、 绩效考评误差的含义和类型 29 十四、 公司简介 35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36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36 十五、 发展规划 37 十六、 法人治理 44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74.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2346.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942.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07%;建设期利息767.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1%;流动资金10636.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12%。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2346.2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6692.26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5654.01万元。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926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77525.24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007.51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8.40%。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34年(含建设期24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6023.09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9333.00 约74.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93126.44 容积率1.89 1.2 基底面积 ㎡ 32066.45 建筑系数65.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415.22 2 总投资 万元 42346.27 2.1 建设投资 万元 30942.62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7308.08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922.79 2.1.3 预备费 万元 711.75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767.04 2.3 流动资金 万元 10636.61 3 资金筹措 万元 42346.27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6692.26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5654.01 4 营业收入 万元 926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77525.24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4676.68 "" 7 净利润 万元 11007.51 "" 8 所得税 万元 3669.17 "" 9 增值税 万元 3317.28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98.08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7384.53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5970.90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36023.09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34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8.40%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8440.01 所得税后 二、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用人单位制定并实施内部劳动规则是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和用工权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用人单位内部强制性规范的功能。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制定重要的管理制度是公司的权力,是董事会和经理的职责。制定、实施内部劳动规则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对国家和用人单位财产投资者的义务。在劳动关系的运行当中,劳动者处于被指挥和管理的从属地位,其权利义务的实现受用人单位支配和约束。制定和实施内部劳动规则,并结合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履行,一方面可以使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用人单位的管理行为规范化,从而限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现权利义务过程中的任意支配,特别是防止用人单位滥用惩戒权。此外,现代的劳动过程是一种联合劳动,分工协作更为精细、周密,每一个劳动者的工作绩效一般都与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有着紧密联系,因而,每一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都与其他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相互关联。在实现各自的权利义务过程中,劳动者之间极有可能发生矛盾与冲突。制定与实施内部劳动规则,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劳动者之间行使各自权利、履行各自义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全体劳动者都能以优化的秩序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格局。 三、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 制定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必须遵循以下法定程序。 1、制定主体合法,即内部劳动规则制定主体必须具备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法律资格。内部劳动规则只能由单位行政制定,而单位行政是一个由多层次、多部门管理机构所组成的管理系统,并非其中任何一个管理机构都有权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有权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应当是单位行政系统中处于决策层次、对用人单位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全体职工有权实行全面和统一管理的机构。这样才能保证所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在本单位范围内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至于单位行政系统中的其他管理机构,虽然可参与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但无权以用人单位名义制定内部劳动规则。这种主体资格应当依据公司法或用人单位的章程来确定。只有依据公司法或用人单位的章程有权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管理机构,才具有内部劳动规则制定主体的资格。 2、内容合法,即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与集体合同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应使之保持协调而不能相互冲突。内部劳动规则与集体合同在内容上虽然有交叉,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规定在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中劳动者和单位行政双方的职责,即劳动行为规则和用工行为规则;后者则侧重于规定本单位范围内的最低劳动标准。单位行政在其劳动管理中应当履行集体合同所约定的义务,而制定和实施内部劳动规则是单位行政进行劳动管理的一种方式,所以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应当符合集体合同的规定,即内部劳动规则所规定的劳动者利益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所规定的标准。 3、职工参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虽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权的表现,是单方的法律行为,但只有在吸收和体现劳动者一方的意志,或者得到劳动者认同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其实施。而且,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调整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的标准,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利益。我国立法规定,劳动者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因此,制定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用人单位有义务保证职工参与,听取、征求工会和职工意见。 4、正式公布。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以全体职工和企业行政各个部门或组成部分为约束对象,应当为全体职工和企业各个部门所了解,因此,应当以合法有效的形式公布。其公布形式通常为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 1997年11月25日发布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指出,自1998年1月1日起,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备案制度是劳动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工作,促进用人单位提高劳动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新开办单位实行备案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开办用人单位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防劳动违法行为的发生,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备案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劳动规则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要求用人单位对其内部劳动规则进行备案是劳动部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一种行政监督管理措施。鉴于劳动行政管理机关规定了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应当送交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的制度,并将该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对企业劳动年检的内容之一,因此,如果企业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提供备案,建议企业在内部劳动规则制定后及时送交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但内部劳动规则备案与否并不影响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只要该内部劳动规则具备前面的三个要件,是否送交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备案并不影响规章的效力。 四、 劳动标准的结构 (一)劳动标准的横向结构 按照劳动标准的对象分类,可以划分为就业、劳动关系、工作条件、劳动报酬、职业技能开发、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劳动福利、劳动行政管理等标准。 (二)劳动标准的纵向结构 按照劳动标准适用的层次划分为以下标准。 1、国家劳动标准,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授权的机构如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通过法定或行政程序制定、发布的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劳动标准。 2、行业劳动标准,是指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在全国某行业范围内适用的劳动标准。 3、地方劳动标准,是指由各级地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授权的地方标准化机构制定、发布的在该地区内适用的劳动标准。 4、企业劳动标准,是指根据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由企业自行制定、发布的,在本企业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标准。 (三)劳动标准的功能结构 按照劳动标准的功能划分为以下标准。 1、基础类劳动标准,如专用劳动标准术语、符号、代码、图形、标志等。 2、管理类劳动标准,如劳动管理目标标准、劳动管理项目标准、劳动管理程序标准、劳动管理方法标准、劳动统计标准等。 3、工作类劳动标准,如工作时间标准、用人单位内的岗位规范和劳动规则、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劳动统计计量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 4、技术类劳动标准,如劳动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工伤评残等级标准等。 五、 工作时间的概念 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劳动给付义务,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生产的时间,即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一天、一周、一个月等)内必须用来完成其所担负工作的时间。既然工作时间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合同约定,那么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不遵守工作时间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作时间的法律范围包括以下工作时间形式。 1、劳动者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所需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即劳动者在工作日(班)为完成生产任务或作业的准备和结束所消耗的时间。 2、劳动者实际完成工作和生产的作业时间,即劳动者直接用于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或作业所消耗的时间。 3、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劳动者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是指劳动者因自身的生理需要而必须中断正常工作的时间。 4、工艺中断时间、劳动者依法或单位行政安排离岗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工艺中断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中,因工艺技术特点的需要使工作必须中断的时间。 5、连续从事有害健康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等。 六、 劳动争议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也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