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举报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原始鱼类开始出现的地质时期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完成以下各题。 (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总体比拟寒冷 B. 总体比拟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明显 (2)在图示甲时期〔 〕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 D. 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3、读我国某区域各时期新建城市平均海拔变化图 ,完成1~2题。 (1)该区域最可能是(  ) A.河西走廊 B.三峡地区 C.黄河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2)该区域新建城市平均海拔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 C.用地紧张 D.河流侵蚀 4、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一呼吸作用量。以下图是某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与气温关系统计曲线。完成以下各题。 (1)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可塑性 D. 临界性 (2) 气温25℃以上 ,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热量 D. C02 5、读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 B. 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C. 末期恐龙灭绝 D. 时期哺乳动物大量繁殖 6、以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 (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比现代寒冷 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降水比现代丰富 (2)从图中信息分析 ,以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 mm等降水量线 7、L 湖位于天山中段南源 ,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读“1 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 答下面小题 。 (1) 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 艾丁湖 1 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气候变干 8、三叶虫大量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古生代末期 ,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全部灭绝 ,导致此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 D.陆地消失 10、以下图为某城市形成示意图。完成以下题。 (1)对该城市形成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属于〔 〕 A.气候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2)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区内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减少 B.该城市内降水强度比周边小 C.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D.就业主要从农业转向效劳业 (3)煤炭过度开采易给该地带来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寒潮 C.地震 D.地面塌陷 11、读某地质时期冰川分布图 ,完成1-2题。 〔第20、21题图〕 (1)图示冰川主要分布在当前的〔 〕 ①高纬度地区 ②高海拔地区 ③热带草原地区 ④干旱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与图示时期相比 ,现代〔 〕 A.陆地海岸线变长 B.我国1月0℃等温线南移 C.山地林线上限海拔上升 D.北大西洋暖流水温较低 12、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答复下面小题。 (1)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拟 A. 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 B. 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 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 D. 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2)关于乙地开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 ,正确的选项是 A. 全年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B. 年均温较低 ,土壤有机质丰富 C. 地表径流丰富 ,水源充足 D. 地形平坦 ,土层较厚 13、古丈红石林位于湘西 ,景区内遍布全球罕见的寒武--奥陶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据地质专家考证 ,红石林分布区地质史上属于扬子古海。完成以下题。 (1)奥陶纪时 ,地球上开始出现〔 〕 A.孢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 (2)古丈红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大致为 〔 〕 A.固结成岩—海浪侵蚀—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C.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14、读中生代时期气候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气候特点是 A. 暖湿 B. 冷干 C. 暖干 D. 冷湿 (2)图示时期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A. 原始鱼类 B. 两栖类 C. 三叶虫 D. 恐龙 15、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答复下面小题。 (1)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泼的要素是 A. 风化基岩 B. 气候 C. 地形 D. 生物 (2)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拟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6、梅原产中国南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它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 ,给人以立志备发的鼓励 ,华北地区梅的正常花开期为3~4月。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湿度 ,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引种、育种。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 ②长日植物起于高 ③长照植物多在春开花 ④长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⑤海拔高的植物多为低温长目照 ⑥海拔高的植物多为高温短日照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2)北京花匠为使梅在春节期的提前开放的有效方法可能是〔 〕 A.推迟种植时间 B.自天用黑布笼罩 C.白天放在背阴处 D.提高环境的温度 17、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有重要影响。发育在大河下游冲积物上的土壤性状一般是 A. 土壤颗粒较大 B. 粉砂、黏粒成分低 C. 分层现象明显 D. 颗粒的磨圆度较差 18、“金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 ,从天 ,以昭孝也。右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结合材料 ,答复以下各题。 (1)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 ,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 ,其最有可能是 A. 太阳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2)“金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太阳〔自然〕的崇拜现象 ,类似现象最常见于 A. 采猎文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文明时期 D. 新技术革命时期 19、“金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 ,从天 ,以昭孝也。右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结合材料 ,答复以下各题。 (1)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 ,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 ,其最有可能是 A. 太阳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2)科学研究说明 ,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 ,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 A. 新生代 B. 中生代 C. 古生代 D. 太古代 20、欧洲航天局2019年9月30日称 ,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已成功按方案撞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外表 ,结束了12年的“追星〞之旅。答复以下问题。 (1)以下选项中 ,与彗星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 A.火星 B.月球 C.北极星 D.河外星系 (2)有人称地质时期恐龙的灭绝与太阳系中的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恐龙灭绝的时间大约在〔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早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21、湖泊是自然地理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其面积的变化深刻反映地理环境的变迁。咸海及色林错面积变化刚好呈反方向开展。读图答复1~2题。 (1) 咸海、色林错面积的变化 ,其共同因素有〔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气候干旱 ,降水少 C. 地壳运动 D. 人类经济活动 ,入湖水量减少 (2) 咸海面积减小甚至消失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气温年较差变小 ,降水减少 B. 气温年较差变大 ,盐尘暴频发 C. 地下水水质恶化 ,地面沉降 D. 灌溉水源增加 ,农业增产 22、生物的光合作用表达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 23、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开始于 A. 元古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24、2019年初 ,美国科学家宣布最新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 ,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 ,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以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答复下面小题。 (1) 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 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 ,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2)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 恐龙 B. 爬行类 C. 被子植物 D. 三叶虫 25、以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 ,读图答复1—2题。 (1)我国中世纪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比现代寒冷 B.降水比现代丰富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 (2)从图中信息分析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mm年等降水量线 26、读“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 ,答复以下各题。 (1) 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 A. 美国中部平原 B. 巴西亚马孙平原 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 非洲东非高原 (2) 关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及原因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 a土壤肥力最高 ,原因是植被被燃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 B. b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原因是森林被燃烧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