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卷: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3-4〕 1.〔2019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以下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他足智多谋 ,被世人喻为魏征、诸葛亮再世 ,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至元二年〔1336〕任江西高安县丞 ,为官清廉正直 ,因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在蒙古贵族眼中 ,刘基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时 ,刘基首次辞职。在经历了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后 ,他心灰意冷 ,隐居青田 ,期间撰写了?郁离子? ,用生动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元末日益锋利复杂的社会矛盾 ,并为解决矛盾作出了种种设计。至正十八年〔1358〕 ,朱元璋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 ,因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而邀他出山。刘基呈上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大喜过望 ,“留帷幄 ,预机密谋议〞。刘基针对当时形势 ,提出防止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 ,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 ,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义师 ,然后北伐中原 ,遂成帝业。1367年授太史令 ,刘基上?戊申大统历? ,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 ,成为?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 ,他又奏请创立军卫法 ,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 ,常驻军队 ,士卒平时屯垦 ,战时从征 ,调途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明朝建立后 ,刘基不愿为相 ,于洪武八年因病去世。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元朝末年刘基屡次辞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刘基的主要历史功绩。 【答案】〔1〕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身为汉人的刘基得不到重用。 刘基为官清廉正直 ,因为打击权贵而遭到排挤; 刘基感怀于元末乱世 ,辞官转向文学创作。 〔2〕辅佐朱元璋在元本农民战争中胜出 ,是开创明朝的功臣; 编订律令 ,为?大明律?的公布奠基; 创立军卫法 ,为明朝统一疆域、稳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撰写?郁离子?等作品 ,既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 ,也为古代文学及思想开展作出奉献 总之 ,他是元末明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2.〔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玄宗即位时精勤于治 ,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 ,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 ,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开展。御史台开展出殿院、台院、察院。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 ,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台院设侍御史6人 ,职掌推荐、弹劾等事。殿院设殿中侍御史9人 ,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 ,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 ,职掌是分察百官 ,巡按州县。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 ,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陈洪权?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 ,指出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 ,并归纳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 ,并简析唐玄宗推行这一改革的作用。 【答案】〔1〕职责:职掌刑法典章 ,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 ,维护朝廷礼仪秩序。 特点: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 〔2〕出发点:整饬吏治 ,维护统治秩序。 作用:平衡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行政与监察之间的关系;保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和提高了决策效率;成为经济开展和开元盛世形成的重要制度保障。 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文帝诏令朝廷大臣推举贤良文士 ,晁错是被推举者之一。晁错在?举贤良对策?和?言太子知术数疏?两篇政论文中 ,根据历史经验和朝廷面临的形式 ,论述了发挥朝廷的威力 ,打击分裂势力的问题 ,为加强封建专制提供了思想式器。在?举贤良对策?中 ,晁错强调君主要“躬亲〞政事 ,以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晁错还较为系统的论述了选拔人才的意义和标准。他指出 ,古代贤明的君主之所以贤明 ,在于他们善于选择贤臣以辅助自己。 汉景帝即位 ,提拔晁错为内使。晁错向汉景帝报告诸侯王势力膨胀的事实 ,请求削去他们的“支郡〞。汉景帝将晁错的建议交给公卿、列候和宗室讨论。对晁错的建议 ,诸侯“喧哗〞。过了十多天 ,吴楚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声称诛伐晁错。晁错最终被斩于东市。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晃错得到重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晃错的治国思想 ,并分析其治国思想的影响。 【答案】〔1〕察举制的推行;郡国并行制度下诸侯王势力膨胀。 〔2〕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任人唯贤;主张打击诸侯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4.〔2019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颜回 ,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 ,他居于陋巷 ,“一箪食 ,一瓢饮〞 ,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 ,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 ,子贡称赞他 ,“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 ,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 ,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 ,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 ,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 ,那么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哀:“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 ,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 ,立教为本;尊师崇道 ,兹典自昔……释莫孔颜 ,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 ,与孔子并称“孔颜〞 ,元代被封为“复圣〞 ,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 ,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 ,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5.〔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6月〕历史试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 ,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 ,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 ,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 ,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 ,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 ,张载亲自带着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 ,后者那么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 ,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 ,按照?周礼?的模式 ,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 ,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 ,坤称母;予兹藐焉 ,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 ,吾其体;天地之帅 ,吾其性。民 ,吾同胞;物 ,吾与也。"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 ,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1〕背景: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2〕核心:爱人爱物 评价:这种思想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它不可防止地具有历史局限性 ,但辩证分析 ,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 ,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6.〔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鸠摩罗什〔约公元343—413年〕 ,父为天竺人 ,母为当时中国西北部的城邦龟兹人。鸠摩罗什生长于龟兹 ,年七岁 ,随母出家。九岁以后 ,随母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鸠摩罗什初学小乘 ,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在疏勒时始学大乘 ,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经典 ,誉满西域 ,遂为龟兹王迎还龟兹。前秦建元十八年 ,符坚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 ,便有迎取罗什的意思。吕光破龟兹 ,得罗什 ,回师据有凉州 ,罗什滞留凉州十八年 ,得以通晓汉文。后秦弘始三年 ,姚兴出兵破后凉 ,迎罗什到长安 ,住草堂寺 ,有“三千德僧 ,同止一处〞。姚兴辟逍遥因为译场 ,请鸠摩罗什担任译主 ,并命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等八百余僧人襄助翻译。前后共译出佛经九十八部 ,计四百二十五卷。鸠摩罗什所译佛经的卷帙 ,固然不及后来的玄奘之多 ,但他所译经、论的方面之广 ,却超过玄奘。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鸠摩罗什成为著名佛学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开展的影响。 【答案】〔1〕条件:随母游学 ,接触大量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鸠摩罗什在佛学、哲学等方面的努力;龟兹、前秦等国统治者重视开展佛教。 〔2〕影响:鸠摩罗什翻译大最佛经 ,丰富了中国佛学内容 ,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开展;鸠摩罗什翻译和弘扬佛学 ,加强了中国与西域、天竺等国佛教文化的交流。 7.〔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及君主出现之前到君主出现及演变过程时曾说:“有生之初 ,人各自私也 ,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及至到了诸如尧、舜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然那么 ,历史的演进似乎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 ,且更甚于前。今之人君的演变现状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 ,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那么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国家之法 ,乃“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 材料二 他在谈到臣之责任时又说:“为天下 ,非为君也;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必使治天下之具 ,皆出于学校 ,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关于君主制度出现前后及演变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黄宗羲的观点。 【答案】〔1〕观点:君主出现前人本性都是自私的;君主出现初期 ,是大公无私的;后来君主就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 ,天下成为“家天下〞; 为了自己的“家天下〞 ,君主残酷对待百姓 ,君主成为天下大害;当前国家法律只为君主一家效劳。 〔2〕评析:明末清初 ,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逐渐成长;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家天下〞制度进行剧烈的抨击 ,提出了“为万民〞“公其是非于学校〞;他对儒家思想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反思和挑战 ,是一种萌芽状态的民主思想。但其思想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也未提出未来的社会设想 ,只是对儒家的批判继承。 8.〔2019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7〕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