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一轮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训练

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04KB
约3页
文档ID:339478716

高考一轮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两幅图 ,完成1—3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 ,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 ,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 ,使河谷展宽 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答案】1.D  2.C  3.C【解析】1.考查河流地貌成因图示河流形成曲流 ,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项正确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C项正确3.河谷在发育过程中 ,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 ,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 ,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 ,使河谷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下面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 ,甲为一河心沙洲下面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4—5题4.该河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5.对于该河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B.假设上游修水坝 ,那么河心洲面积增速减慢C.假设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 ,那么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答案】4.A  5.B【解析】4.右图中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反映该河水位上下的变化,面积大 ,水位低;面积小 ,水位高。

由图可知 ,该河出现了春、夏两个高水位时期〔分别为春汛、夏汛〕 ,该河在东北地区5.图示河段较平直 ,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 ,假设P为主航道,说明水深,地转偏向力向P河道〔向右偏〕 ,河流自东向西流;假设该河段自西向东流 ,那么河水主要偏向Q河道 ,Q河道侵蚀强 ,将变深;上游修筑水坝 ,图示河段泥沙量减少 ,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河心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形成在河流流速较慢的河段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沙的共同作用 ,以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7.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 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 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8.以下关于尼罗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有利于轮船航行 B.导致海水倒灌 C.有利于鱼群集聚 D.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6.B  7.C  8.C【解析】6.读图1900—1971年海岸线只有局部向陆地推移 ,两侧海岸线1900年和1971年相交 ,说明没有变化 ,故A错误;1982—1987年以及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相交位置 ,C、D错误 ,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 ,且向陆地推移 ,B正确。

应选B7.近百年来 ,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 ,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那么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 ,入海泥沙减少8.近百年来 ,尼罗河河口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侵蚀加重 ,有利于航行;海水倒灌加重;泥沙减少导致鱼类饵料减少 ,因此不利于鱼群集聚;生物多样性减少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 ,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以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答复9—11题9.与甲相比 ,乙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 ,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 ,水位高10.由甲时期到乙时期 ,拦门沙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11.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 ,产生的影响是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平安 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答案】9.C  10.A  11.B【解析】9.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 ,内侧粗沙为陆地径流产生流水侵蚀 ,外侧细沙为沉积形成 ,故沙坎向外海移动 ,而乙时期 ,沙坎离海岸近 ,且内侧为细泥沙 ,说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 ,证明河流流量减少 ,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 ,带来泥沙减少 ,A、B错误;潮流增强 ,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 ,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跟明显 ,盐度上升 ,D错误。

应选C10.从图中可读出 ,由甲到乙时期 ,拦门沙向内陆推移 ,高度升高 ,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 ,说明海水作用强 ,外坡受侵蚀 ,体积减小11.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 ,不利于泄沙、排洪 ,不利于航行平安 ,对海水自净和鱼类洄游影响不大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 ,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 ,沿山坡爬升 ,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 ,简称为“沙江〞 ,两岸河谷平原宽广 ,形成辫状水系 ,中游聚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 ,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开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 ,人烟稠密 ,是西藏最主要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 ,右图为“沙江〞景观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答案】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 ,河谷比拟开阔 ,地势平坦 ,河流流速变缓 ,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 ,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解析】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雅鲁藏布江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上游山口 ,进入比拟开阔的河谷 ,这里地势平坦 ,河流流速变换 ,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 ,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 ,形成辫状景观。

13.以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 ,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 ,乙处河滩玉石富集 ,是拾玉的重要地段 ,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正确季节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结合地形条件 ,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正确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答案】〔1〕地势低 ,气温偏高;地形封闭 ,水汽缺乏〔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 ,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 ,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 ,〔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 ,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 ,玉石出露 解析】〔1〕冰川是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也形入手分析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为变质假设,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于4000米以上的昆仓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的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3〕秋季成为最正确拾玉季节 ,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 ,但此时河水水位高 ,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 ,而秋季水位下降 ,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3 / 33 / 33 / 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