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离型膜公司企业经营决策【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精密离型膜公司企业经营决策 精密离型膜公司 企业经营决策 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2 二、 我国BOPET薄膜产能 3 三、 必要性分析 4 四、 项目基本情况 4 五、 盈亏平衡分析法 7 六、 决策树法 8 七、 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 9 八、 决策的原则 14 九、 法人治理 17 十、 项目风险分析 31 项目风险对策 33 (一)政策风险对策 33 目前,国内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还需要把握机会,抓住国家目前鼓励符合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的机会,让项目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33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四)构建产业新体系。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五)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六)发展互联网经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 (七)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二、 我国BOPET薄膜产能 2017-2019年,我国BOPET产能相对稳定(300-320万吨/年)。2021年,我国BOPET薄膜产能达到了456万吨,同比增长24.0%,2019-2021年均复合增速为19.6%。我国BOPET薄膜产量也随产能呈现同步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BOPET薄膜产量达319万吨,同比增长15.8%,2019-2021年均复合增速为14.8%。 2021年BOPET前10家企业产能占比近60%,行业集中度较高。截止至2022年6月,我国BOPET薄膜产能位列前五的企业分别是双星新材、百宏实业、康辉新材、三房巷、永盛科技,总产能216万吨/年。 三、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73.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0638.7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794.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66%;建设期利息295.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6%;流动资金6548.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37%。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0638.7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593.42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2045.34万元。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05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1330.39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683.56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40%。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52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7207.69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8667.00 约73.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90279.41 容积率1.86 1.2 基底面积 ㎡ 31146.88 建筑系数64.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03.78 2 总投资 万元 30638.76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3794.88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0127.38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3003.98 2.1.3 预备费 万元 663.52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95.11 2.3 流动资金 万元 6548.77 3 资金筹措 万元 30638.76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8593.42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2045.34 4 营业收入 万元 605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1330.3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8911.42 "" 7 净利润 万元 6683.56 "" 8 所得税 万元 2227.86 "" 9 增值税 万元 2151.52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58.19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4637.57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6304.6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7207.69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52 含建设期12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4.40%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6099.58 所得税后 五、 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它根据产品的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企业的盈利或亏损状况,从而评价选择方案,这种方法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工具。 该方法的基本做法是,把企业的生产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观察业务量(业务量通常是指产量、销售量或销售额)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假如前者大于后者,便存在“边际贡献”,当总的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相等时,恰好盈亏平衡,这时候,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就会增加一个边际贡献的利润。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厂房、设备、企业管理经费、车间经费、计时形式的工人工资等。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变化成正比变动的成本,即当企业的业务量增加时,总成本随之增加。比如原材料、计件形式的生产工人工资等。 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找出盈亏平衡点,并进行分析。利用金额(收入或成本)与业务量(销售量或产量)的坐标系,可绘出盈亏平衡图,盈亏平衡点越低,方案盈利的机会就越大,方案的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就大。 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知:一是可以判断企业目前的销售量对企业盈利或亏损的影响;二是可以确定企业的经营安全率。经营安全率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指标。 要提高经营安全率,企业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扩大适销产品的销量,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提高设备、厂房利用率等。 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决策方法有助于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是,在什么情境下适用于哪种决策方法需要管理者自己判断。 六、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利用概率论的原理,用图形表达决策问题。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决策树由五个要素构成:决策点、分枝、方案节点、结果节点和剪枝。 具体实施的步骤如下: (1)拟定各种备选方案,画出决策树; (2)推测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概率及损益值,并标在相应的概率分枝上、结果节点上; (3)计算益损期望值; (4)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进行比较选择,凡是期望值小的方案一律剪掉。 决策树法的优点是用图形反映决策过程,直观形象,而且逻辑思路清晰,比较适宜复杂的多级风险型决策问题。 七、 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 既然决策是一个过程,那么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决策过程所经历的具体步骤: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拟定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方案实施与反馈。 1、识别问题 决策是为了解决一定问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围绕一定的问题来展开。问题其实就是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的差距,管理者必须首先必须找出这个差距,并分析这个差距的来由,进而为消除或缩小差距想出办法。这就好比医生看病首先得诊断出病人到底生什么病,然后才能开药方。识别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准确的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仔细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影响面,才能做下一步工作,否则就会使决策面临失败,进而使整个企业面临危险。 2、确定目标 发现并清楚地认识了问题,是否要采取行动和采取什么行动,取决于决策目标的确定。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评价和选择所依据的标准,也是衡量决策要实施的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结果的标准。没有目标,决策工作就没有方向;同样的决策问题,假使决策目标不同,决策就会大不相同。目标具有层次性,所以决策目标不止一个而是多个,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时候通常的做法是:①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如合并类似目标、当目标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时,可将次要的目标作为约束条件、将单项目标综合成一个目标等。②将目标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列,把重点集中到“必须实现”的目标上。③目标之间的协调。当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时,应以总目标为基准进行协调。确定的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全面详尽而有重点;②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③易于分解,责任落实;④先进合理,积极可靠,留有余地;⑤各类目标可以相互制约,并协调一致;⑥具有时效性。 3、收集资料 21世纪是信息制胜的时代,信息意味着商机。信息是决策的客观依据,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进行确定型决策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完备;决策失误依然是信息不充分、不完备。所以,在做决策时,首先应该系统、完整、及时收集信息。决策者所掌握的情报和信息资料越多、越准确,则对决策越有利,做出的决策也就越合理。比如一房地产商要开发一个楼盘,他必须要了解某些相关政策倾向、政府对本区的总体发展规划、这个楼盘周围的环境、顾客的需求等信息,他掌握的信息越多,对他做出明智的决策越有帮助,才能保证他开发的这个楼盘有经济价值。对收集资料的要求:①广泛性。即凡与目标有关的信息资料,无论直接或间接,都要尽可能收集。②科学性。即对收集来的资料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③客观性。即情报资料必须客观地记载对象、时间、地点和数量等。④连续性。即要求情报资料能连续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性,尽可能连贯。对于信息的收集,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整理;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和储备,充分发挥诸如“信息中心”、“资料室”、“数据库”等的作用。 4、拟定备选方案 根据发现的问题、确定的目标和收集的资料,需要设计出多个可行的、供选择的方案,可行方案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实现的可能性。即从企业内外部实现的条件和实施的结果看能否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②相互排他性,即各方案必须有区别,各自独立。③整体详尽性。即尽可能多地列出有可能达到目标的备选方案;④方案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