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滁州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考聘用478人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0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滁州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考聘用478人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300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200题) 1.青海省的总面积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_____。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青海省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精诚合作、同舟共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虚怀若谷”等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_____的关系。 A: 团结友善 B: 助人为乐 C: 明礼诚信 D: 文明礼貌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公民道德建设。“精诚合作、同舟共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虚怀若谷”等,都是在反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照顾、相互扶持,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故选A项“团结友善”。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_____ A: 民主共和思想 B: 平等自由思想 C: 权力制衡思想 D: 天赋人权思想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厂泛传播,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美国独立后制定的1787年宪法是根据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的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三者之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因此,本题选择C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下列属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是_____。 A: 九寨沟 B: 大熊猫栖息地 C: 都江堰一青城山 D: 峨眉山一乐山大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1996年12月,乐山大佛与蛾眉山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自然和 文化双重遗产之地。九寨沟于1992年12月正式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都江堰—青城山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甲、乙双方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后经甲方同意,乙方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给丙。这样,法律关系发生了变更的是_____。 A: 主体、客体 B: 内容 C: 客体 D: 主体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本题中乙方将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转给丙,法律关系的主体就由甲和乙变成了甲和丙,即发生了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公文的主送机关是指_____。 A: 收文机关中级别最髙的机关 B: 比发文机关级别高的收文机关 C: 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D: 对公文负办理或答复责任的机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负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居安思危”反映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拿物的矛盾着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 事物的矛盾着的双方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次要之分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B【解析】居安思危的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安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危险,这体现了事物的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安徽省的干湿地区和温度带分别是_____ A: 湿润地区 热带 B: 半湿润地区 亚热带 C: 半干旱地区暖温带 D: 湿润地区 亚热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答】解:安徽省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长江流域. 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安徽省考点 9.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_____。 A: 承认客体第一性、主体第二性、客体决定主体 B: 认为主体第一性、客体第二性、主体决定客体 C: 认为人可以随心所欲,只要权力,不负责任,达到“绝对意志自由” D: 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_____。 A: 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 可知论的正确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虽然有人的自觉的、能动的作用,但是,在根本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是一样,都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不是人的意志的自由创造,而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处于经常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中;(3)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有自身内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告诉我们,有效的领导始于_____。 A: 上下级之间的友谊 B: 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C: 为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D: 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士为知己者死”出自《战国策.赵策一》,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这句话反映了要想取得有效的领导,上级需了解其下属的需要和欲望,并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和欲望,这样下属才会尽心尽力为其做事。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査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査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_____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 14.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我国法律一般具有溯及力,但法律有规定的除外 B: 法律均自其公布之日起生效 C: 外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的法律,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除外 D: 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也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我国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项错误。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三种: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和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下列关于常见公文种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通告适用于行政机关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B: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交流重要情况等 C: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问题,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D: 决议适用于党和国家机关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和事项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文种为报告。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人格的_____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 独特性 B: 稳定性 C: 整合性 D: 功能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分裂人格”。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7.不少学生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学校举办的假期补习班,明明是正常教学时间里上的课,却偏偏要挪到假期时间来补习,而且收取的费用相当可观,学生们不去还不行。这种行为虽然与“有偿家教”无涉,但却是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对这样恶劣的乱收费行为,地方教育部门本身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问,教育部门出台的新“师德规范”能规范得了吗?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内容是_____ A: 各种形式假期补习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B: 新“师德规范”无法完全杜绝五花八门的“有偿家教” C: 地方教育部门对乱办补习班、乱收费行为的无视 D: 当代教育方式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而非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属于分-总结构,材料首先描述了“补习班”的现状,由此引出地方教育部的纵容,进而质问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材料由“补习班”层层推进,最终落脚点指向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最后一句反问进行总结。 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A项只是描述现象;C项不是材料的观点,且”补习班“现象不仅是应试教育的折射;D项没有抓住根本,材料的最终指向是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而非地方教育部。故正确答案为B。 18.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_____。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支付手段职能 C: 贮藏手段职能 D: 流通手段职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9.对合同内容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体现民法的基本原则是:_____ A: 平等原则 B: 诚实信用原则 C: 公平原则 D: 意思自治原则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有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双方,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均应遵循这样的准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