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郑州市惠济区事业单位招考聘用60人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9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河南郑州市惠济区事业单位招考聘用60人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300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200题) 1.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_____。 A: 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B: 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善恶评价,道德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故本题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地球上97%以上的是海水,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不足。下列方法中能将海水淡化的是_____。 ①在海水中加人硝酸银,滤掉生成的沉淀 ②蒸馏海水,将蒸汽冷凝 ③将海水加压,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以滤去盐分 ④将海水暴晒,滤掉析出的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①在海水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虽然能够过滤掉这些沉淀,但是海水中还有硝酸钠等化学物质。④虽然过滤掉析出的盐,但是海水仍旧是饱和的。这与淡化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②③这两种方法是可行的。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根据检察监督原则,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据法定的事实和理由实行监督的方式是_____。 A: 由人民代表提出质询 B: 由上级人民法院宣布无效 C: 由审判委员会宣布无效 D: 由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认为有错误,应当提出抗诉,启动再审程序,并派员出席再审法庭。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现在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扁平化,所谓组织扁平化,是指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扁平结构具有的优势是_____。 A: 行政组织的管理同级增宽,管理层次增多 B: 行政组织的权力分散,行政管理控制增强 C: 行政幅度增宽,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D: 行政幅度减少,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扁平化结构的优势有:一是行政幅度增宽,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二是组织内信息畅通;三是管理成本降低,王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扁平化组织结构也可能造成权力分散,行政控制减弱的弊端。故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我国倡导并奉行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是_____。 A: 互不侵犯 B: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 互不干涉 D: 平等互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答案解释:B[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它是建立和发展国家正常关系的先决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阶级社会中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的是_____。 A: 都是社会规范 B: 都具有阶级性 C: 约束范围都相同 D: 都是治国途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法律约束的范围与道德约束范围不同。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下列作品中,属于雪莱的代表作的是_____。 A: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 《少年维特之烦恼》 C: 《阴谋与爱情》 D: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作品,《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作品,{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作品。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题目中的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最有可能出现在?处的图形是:_____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空白格顺时针移动一格,排除C。每个九宫格都有2组相邻的小图形,B符合。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下面不属于国家监督的一项是_____。 A: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 行政监察 C: 审判机关的监督 D: 人民政协的监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不是国家监督。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根据下列关于市民在通信工具方面的调查图表,回答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共有1500名市民接受了调查。由此可以推断,大约有多少名受访者采用了手机的方式与亲朋好友联系?_____ A: 1320 B: 610 C: 600 D: 33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由第一个图形可知,采用手机方式与亲友联系的所占比例约41%,又知共有1500名市民接受了调查,故约有1500x41%=615人采用手机方式与亲友联系,B项最接近。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所谓技术创新,是指对新产品,新过程的商业化以及新组织结构等进行搜寻、发现、改善和采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某种观点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_____ A: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加快创新速度 B: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规模一般偏小,并且缺乏垄断利润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 C: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产品容易被模仿,因此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D: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是最适宜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企业规模的大小从两方面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一方面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规模越大,这种能力越强。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大小影响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前景的大小,一个企业规模越大,他在技术上的创新所开辟的市场越就越大。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垄断利润,因此有观点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_____ A: 参与民主管理权 B: 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C: 教育教学权 D: 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是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法律法规 13.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使得它保持与左边四个图形所呈现的规律性。_____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每个图形中都只有一个黑色图形,黑色方块和黑色三角形交替出现,由此确定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依据我国现行民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_____。 A: 受孕 B: 出生 C: 年满16周岁 D: 年满18周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并为自然人终身享有。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5.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 A: 劳动资料 B: 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生产力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组成;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生产资料里面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1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_____ A: 通过政府的计划或其他手段进行配置 B: 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 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D: 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资源配置的方式包括两种:即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计划和市场两种方式能以不同形式相结合,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表明资源配置的手段是市场机制。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经济》 17.当今世界,克隆技术发展很快。英美科技界一些人士提出“克隆”人的主张,遭到联合国各国的反对,因为这样做会违背_____。 A: 人类遗传学 B: 人类伦理学 C: 人类生理学 D: 人类心理学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文化层面,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克隆人有悖于伦理道德。故本题答案选1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及古文字史中,“和”字出现比较早,已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说文》:“和”,相应也,从口和声。”在早期甲骨文中,“和”作“躲”。《说文》龢调也,读与和同”。朱骏声《通训定声》《一切经音义》六引《说文》:‘音乐和调也。’《国语》:‘声相应保曰龢。’《东都赋》:‘龢玲珑。’经传多以和为之。”按朱说,“和”的字源可以追溯到‘‘稣”字,二者在古代终倍由诵用。因此,“和”即“龢”也。又《篇海类编.器用类.部》《左传》:‘如乐之。’又徒吹日,今作和,又谐也,合也。”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_____。 A: “和”与“龢” B: “和”的演变 C: “和”之源 D: “和”的含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和”字出现比较早,已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就接下来通过援引多个文典表明了“和”源于“龢”。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和’,字的起源。故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9.某县卫生行政部门因某饭馆的卫生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遂以违反《公共场所卫生条例》为由,对其作出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处罚决定。这一行为属于_____。 A: 行政处罚 B: 行政强制措施 C: 行政强制执行 D: 行政监督检查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吊销许可证属典型的行政处罚,即剥夺行政相对人从事一定行为的能力或资格。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