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4.山东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开阔视野,客观看待世界,涵养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应着力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体验、学习和运用英语,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发展积极的思辨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的定义与解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表达为: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要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各层级目标要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体现层级间逻辑关联,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标准。教学目标设计对于教师确定教学模式,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方面起着指导性作用。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规划者预设的学生学习的取向或结果,学生需要按照课程计划完成部分或全部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是对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或期待,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单元教学目标力求反映学生学习完本单元内容后的预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需体现“学生能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哪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做什么事”;课时教学目标是一节课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是学科目标的具体化。教师要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构建完整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应该把学业质量标准考虑在内。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研读课程标准,明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源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教师备课时务必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和细化,以此再确定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 (2)细读教学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教学内容是实施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案例文本。教师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教师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先确定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教学的具体要求和重点、难点等。 (3)调查学生基础及经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备课,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包括已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如何叙写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明确具体,切实可行,适合全体学生的实际,做到可观察、可测量。目标设计应该体现学生对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获得和转化过程;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过程,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体现如何落实学科育人。 (1)明确要求,规范叙写 ①目标叙写要规范。要符合以下几个特点:学生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主体;有行为动词;有动作出现所需要的范围和条件;有完成的程度(学习结果)。 ② 目标叙写要明确。目标的叙写不仅要“规范”还要“明确”,要写清最低标准和进行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使目标可达成、可观察、可评价。 (2)立足认知目标分类,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学习目标的叙写应该根据认知分类设计采用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描述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并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图所示) 英语学习观 认知目标分类 具体核心关键动词 学习理解 记忆 回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理解 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应用实践 应用 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分析 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迁移创新 评价 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等 创造 建立,设计,开发,想象等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取单元主题意义和课时子主题意义,依据单元育人蓝图构建目标体系,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 首先,教学活动设计要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建构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其次,教学活动设计要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再次,教学活动设计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知识建构者,确保达成课程目标。 (三)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要开发既关注过程又兼顾结果的单元评价。单元评价旨在考查学生完成单元学习后所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包括单元学习过程评价和单元学习结果评价两个方面。学习过程评价考查学生参与各项具体学习活动的表现和完成系列学习任务的质量,重点评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语言知识与技能发展、文化知识建构、核心策略与方法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以及思维能力表现等。学习结果评价考查学生完成单元学习后,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价值观念,有逻辑地表达思想、观点和看法,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重点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教师需要开发与单元目标体系相匹配的单元评价方案,以及与单元目标体系相匹配的单元评价任务说明。单元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应与单元目标保持一致,评价结果应为后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教学实施 (一)注重“教-学-评”合一 新课标明确了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教师要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 (二)倡导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 1.创设互动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善于营造促进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比如有利于学习发生的、轻松安全的心理氛围,比如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增加交流、方便学生课堂展演的课堂空间设计。 2.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类型。课堂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活动设计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兴趣,内容真实、指向学生素养的达成。 3.依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理念,寻找互动的亮点。教师通过研究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已有认知、学习潜能和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发掘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且引发学生兴趣的亮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内驱力。 4.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思维空间无限扩大,依托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中介的互动”的英语课堂。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构建互动的英语课堂,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有效互动,推动英语学习走向深入。 (三)单元学习方案的实施 单元学习方案是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载体,立足核心素养,围绕单元主题,明确单元育人目标,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单元内容框架。单元学习方案应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呈现,通过简洁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要去哪里”;通过具体可测的评价任务,突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清楚“怎样去那里”;通过实施教学活动并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知道“是否已经到了那里”。不仅关注学什么,更关注怎么学;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始终关注“教、学、评一致”,让学习真正发生。 (四)英语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 课标明确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提倡在英语课堂上大力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应该尝试将英语教学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融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各学科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综合性的知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学科融合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能使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有助于拓展知识外延,构建多元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要立足具体的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搭建各类学科融合的平台。在进行学科融合的英语课堂教学时,应明确英语和其他学科间进行融合的知识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定学科融合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深度融合。 (五)课堂教学反思需要加强 教师从自身所处的特定情境出发,基于具体问题,不断对自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的反思,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意义与价值,吸取教训,实现改进,在持续的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教师的课堂反思。在实施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好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以及科学合理的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是否真正发生的证据,包括理解了什么,能表达什么,会做什么,以及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等。及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根据需要提供必要支架和及时反馈,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与进度,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2.学生的课堂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尤其关注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形成,帮助学生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根据需要调整计划,遇到问题主动请教。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评价工具,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发现、总结和反思的时间。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对照学习目标,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学习需要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评估与改进 (一)强调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共同体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要着力引导教师准确、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目标和要求,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应通过教研组等形式的共同体相互支持和合作,对教学改进和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性的专业探究,做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教研组内所有成员应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整体分析及课时内容的细致把握,到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创设,再到课堂评价、课堂反思”等环节中确定研讨主题,精心准备共同体教研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阶段的活动内容,聚焦教与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