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提升测试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8年级上册 第3单元·B提升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牧人驱(qǖ)犊返,猎马带禽(qín)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chǔ)国游。 D.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雁(yàn)啄春泥。 2.(本题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自出新裁   周到如砥   葱笼   嶙峋 B.不毛之地   万物鼎盛   古朴   丘壑 C.巧夺天功   稀稀落落   逼真   点缀 D.珠光宝器   郁郁葱葱   突兀   匀称 3.(本题2分)美国作家斯诺是第一个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在他笔下,毛泽东、朱德、等伟人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下列表述与无关的一项是(   ) A.在1928年年初同哥老会的兄弟们密谋起事,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 B.18岁时当了排长,参与密谋,担负着刺杀傅督军的使命,但炸弹没爆炸。 C.率部发动了平江起义,与起义的农民联合,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D.性格爽朗,喜欢说笑,且身手矫健,他南征北战多年,仅受过一次皮外伤。 4.(本题2分)下面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 B.这是一首七律,其中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都是对仗句。 C.诗歌的中间两联生动描写莺燕花草的活力,突出了早春特点。 D.尾联“最爱”“行不足”,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游湖的喜悦和遗憾。 5.(本题2分)学习描写景物,下面哪一方面表述不准确(   ) A.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B.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C.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D.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写景不需要融入情感。 6.(本题2分)古语云:“英雄不问出处”,《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革命领袖有着不同的出身,但最终他们都成为了一代伟人。周恩来、、贺龙分别出身(   ) ①富农  ②世家子弟  ③贫苦农民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7.(本题2分)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两句,诗人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翻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B.《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把主人公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从而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 8.(本题2分)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为紧密的一项是(    )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_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____。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2分) 9.(本题6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liàn,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跋涉( )      脊梁( )      锻liàn( ) (2)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少年时代 B.刻苦时期 C.志同道合 D.徒步跋涉 (3)我国传统多采用天干地支计时法,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已等。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据此推算,深夜二点钟应是(   ) A.丑时 B.寅时 C.卯时 D.辰时 (4)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人名),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0.(本题6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 yá上。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碉( )堡    飞迸( )   悬 yá( ) (2)提取文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应为∶ (3)文段描写的是一次战斗场面,下面不是战争别称的一项是(   ) A.干戈 B.烽火 C.戎机 D.角声 (4)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那不是发疯了吗”中“发疯”指的事件是____。文段中表现出了红军战士_______ 的精神。 三、对比阅读(共15分) (本题15分)【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郦道元) 【乙】 沅水①又东历临沅县②西,为明月池③、白璧湾④,湾状半月,清潭镜激,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楫嬉游,徘徊爱玩。沅水又东历三石涧,鼎足均峙⑤,秀若削成。其侧茂竹便娟,致可玩也。又东带绿萝山,绿萝蒙幂⑥,颓岩临水,实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沅水》) 【注释】①沅(yuán)水:沅江,发源于贵州,流入湖南。②临沅县:古县名,汉置,故城在今湖南省常德市西。③明月池:在湖南省元陵县东二百里。④白璧湾: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⑤鼎足均峙:三方均匀耸峙,即鼎足而立。⑥蒙幂(mì):蒙覆遍布的样子。 11.(3分)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实钓渚渔咏之胜地  实:__________    (2)信为神仙之所居  信:__________ 12.(3分)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1)每 至 晴 初 霜 旦    (2)上 则 风 簌 空 传 13.(3分)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叙写,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乙文描绘了沅水的流经路线、清澈如镜的特点,以及绿萝山的青翠山色和人们嬉戏游玩以致流连忘返的兴致,引人入胜。 C.甲乙两文都以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山,但甲文描写了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伟,乙文写出了山的苍翠清幽。 D.甲乙两文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凝练,景色描写细致,且都通过自然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4.(3分)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行者莫不拥楫嬉游,徘徊爱玩。 15.(3分)乙文中虽然描写了多处地方,但是读来却不觉松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原因。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书节中,小深老师带领团队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创产品,搜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本届冬奥会,吉祥物最初的创意其实来自北方民间小吃糖葫芦,又叫“糖墩儿”,“初稿中组委会就看中了冰糖葫芦的冰晶外壳,但是希望冰壳里能够承载其他的一些东西。我们更换成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熊猫、老虎、麋鹿、藏羚羊……但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宠爱的熊猫成为最终选择。” 为了让熊猫的形象看起来更讨喜,曹雪和团队成员专门飞到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发现幼年熊猫走起路来呈内八字,头身比也和成年熊猫不同,于是就采取了幼年熊猫的形象,让其更显呆萌。 “那天大家一起探讨,突然有个想法说能不能把‘冰丝带’融进去?”林存真说,这一下“点醒”了大家。当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这个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员,一下有了未来感、科技感,又是“冰丝带”,又有冰晶外壳,而且是中国国宝,全球人都爱的动物,这样定位马上就很清晰了。 【材料二】 ①为什么冰墩墩能可爱得如此“直击心灵”呢?显然,冰墩墩的可爱并不是靠楚楚可怜的形象营造出来的,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憨态可掬”:大眼睛、短手短腿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让看起来元气满满的冬奥会吉祥物也能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 婴儿图式(infant schema) ②直到20世纪,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Lorenz)和尼科·廷贝亨(Niko Tinbergen)才描述出了人们认为可爱或惹人喜爱的特征:圆眼睛、胖脸颊以及大头小身的比例。这些特征能帮助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看,以帮助他们存活。洛伦茨和廷贝亨将这种脑部活动命名为婴儿图式(infant schema)。 ③从外表上看,许多“萌物”都是一副弱不禁风、易受伤害的形象,但是可爱这种特征是很强大的。克林格巴赫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展示了婴儿和成人的面庞,并检验看到这些图像时人们的脑部活动。他们发现,大脑在看到“萌物”后的不到七分之一秒内就作出了反应。他的研究团队总结认为,可爱是解锁大脑快速注意力资源的第一把钥匙,在那之后,有关同情与共感能力的大脑网络才会发挥作用。 大脑的“万能钥匙” ④如果可爱是如此重要的一把钥匙,那么锁匠能否伪造出一把“万能钥匙”呢?几十年前,洛伦茨和廷贝亨就引入了“超常刺激”(supernormal stimulu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