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大猩猩 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羊水 B.胎盘 C.子宫内膜 D.输卵管 3.有助于预防夜盲症的是(    ) A.维生素D B.维生素A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4.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胃 B.大肠 C.小肠 D.食道 5.下列器官不属于生殖系统的是(    ) ①肛门  ②子宫  ③附睾  ④卵巢  ⑤膀胱  ⑥阴茎 A.①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⑤ D.②④ 6.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AB型血还可以少量输入的血型是(    ) ①O型血;②A型血;③B型血;④AB型血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如图中a表示人体的膈肌。据此判断甲、乙两人所处的呼吸运动过程分别是(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8.为尽快获得能量,长跑前最好补充 A.花生 B.牛奶 C.葡萄糖 D.牛肉干 9.李昊吃西瓜时把西瓜籽也吞进了肚里,这粒瓜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一段旅程(  ) A.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10.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同时进行的是(    ) A.呼吸和吞咽 B.呼吸和心跳 C.消化和心跳 D.呼吸和消化 11.下列消化腺中,分泌的消化液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A.唾液腺 B.肝脏 C.肠腺 D.胃腺 12.呼吸道的功能是(    ) ①进行气体交换;②温暖吸入的气体;③清洁吸入的气体;④气体进出通道;⑤湿润吸入的气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      ) A.咽和气管 B.鼻腔和气管 C.呼吸道和肺 D.支气管和鼻腔 14.进入青春期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做法正确的是(    ) A.遇到问题不经常与老师、家长沟通 B.男生、女生互相不理睬 C.“我长大了,不用你管” D.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5.每个健康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通常一人一次献血量为(  ) A.20~30mL B.200~300 mL C.1000 mL D.2000~3000 mL 16.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前臂隆起的血管和使血管发生隆起的结构分别是(  ) A.静脉、静脉瓣 B.动脉、动脉瓣 C.动脉、静脉瓣 D.静脉、动脉瓣 17.原尿中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水 C.尿素 D.无机盐 18.中枢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 A.脑、脊髓 B.脊髓、神经 C.大脑皮层、脊髓 D.大脑、小脑、脑干 19.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抓烫手鸡蛋会突然松手 B.敲膝盖下方小腿会突然抬起 C.眼前突然出现物体会眨眼 D.听相声哈哈大笑 20.当遇到巨大响声时,为保护鼓膜应该(    ) A.迅速闭嘴 B.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C.什么也不用做 D.张口同时双手堵耳 21.在下列预防近视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不躺卧看书 B.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C.不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看书 D.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10cm左右 22.下列腺体中,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的是(    ) A.肠腺、肝脏、汗腺 B.性腺、垂体、甲状腺 C.肠腺、汗腺、唾液腺 D.垂体、肠腺、唾液腺 23.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②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没有影响;③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④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⑤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⑥人类的活动不会使环境恶化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24.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 A.驾车代替步行 B.节约用电 C.乱砍滥伐 D.使用一次性餐具 25.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 26.观察眼球的结构时发现,当强光照射时眼球内具有对光敏感的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虹膜 D.脉络膜 27.探究同等重量的花生与核桃仁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    ) A.食物燃烧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 B.食物的大小来测定 C.食物的颜色来测定 D.食物的形状来测定 28.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的、最小的血细胞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29.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为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A处应加入(    ) 试管编号 馒头碎屑或块 加入物质 处理 温度 加入试剂 1 碎屑5g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37℃水浴保温10分钟 碘液2滴 2 碎屑5g A 充分搅拌 3 块5g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A.2毫升唾液 B.2毫升清水 C.生理盐水 D.稀碘液 二、综合题 30.如图所示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A是_____,B是_____,C是_____,D是____。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肺循环的起始部位是______(填字母),终止部位是_____(填字母)。 31.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的[    ]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由约100万个图2所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构成。 (2)尿液产生后会在图1的[③]_____中暂时存储,尿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需及时排出。 (3)图2是由[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等部分组成。 32.人的生殖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下图是男女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据图回答: (1)图中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________,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__________。 (2)精子和卵细胞在[⑧]_______相遇,结合形成__________。 3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______组成的。 (2)[①]胃是人体消化道的膨大部位,其消化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_______。 (3)[③]_______(填名称)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分泌______,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34.图1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实验中用湿棉絮包裹住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观察时应经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的目的是________。 (2)用________(填高或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你认为[1]是________血管。[2]是________血管,[3]是________血管。 三、资料分析题 35.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分析: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最近的一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由于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中国人群最严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普遍缺乏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C,此外儿童缺锌,妇女缺铁,中老年人缺维生素C更为严重。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检出率为10%~20%,生长迟缓检出率为35%,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营养专家指出,保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最为重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是有益的,但盲目补充,单一补充某一种也是不科学的,最好在医生的诊断指导下进行营养素补充。 (1)对于“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营养专家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 (2)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你们必须保证一日三餐、按时进食,有的学生经常以方便面代替正餐,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 (3)学校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还需添加________。 36.阅读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黑龙江省各地市要求“全时全域禁止焚烧秸秆”。 (1)“禁止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是会引起大气污染,燃烧后产生的________气体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2)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初中生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做到哪些?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37.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分析: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治理前的池塘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1天 15天 39天 42天 60天 66天 藻类(cm3/m2) 8 8 7.3 3.27 3.2 3.9 4.24 无齿贝(个/m2) 0 1.5 1.5 1.75 1.79 1.79 1.792 水草(株/m2) 3 3 4.8 15.3 22.3 14 12.8 草鱼(kg/m2) 0 0 0 0 0.73 0.97 1.07 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________,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________趋势,而水草密度逐渐________,第42天后,水草密度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________。 试卷第7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C 7.A 8.C 9.B 10.A 11.C 12.D 13.C 14.D 15.B 16.A 17.C 18.A 19.D 20.B 21.D 22.B 23.A 24.B 25.D 26.B 27.A 28.C 29.B 30.(1)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2)     D     A 31.(1)①肾脏 (2)膀胱 (3)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32.(1)     ④睾丸     ⑨卵巢 (2)     输卵管     受精卵 33.(1)消化腺 (2)蛋白质 (3)     肝脏     胆汁 34.(1)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低 (3)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35.(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