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高效课堂练习(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九江市修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高效课堂练习(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 范围第一、二单元) 说明∶本卷共五个大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走进主展区北海阐福寺,人们霎( )时会被秋风中正开得烂màn ① 的各色菊花深深吸引,那丛丛簇簇的菊花② ,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姐姐起舞,无比妩媚.阐福专院内共设置大约14间左右的展鹏,前院及周边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等各种造型的艺菊。 1. 文中加点字“霎”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 A. sà B. shà C. cā D. chà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 A.慢 B.曼 C.漫 D. 熳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 A.随风飞舞B.随风摇曳C.随风摇摆D.随风飘动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阐福寺院内共设置大约14间左右的展鹏,前院及周边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等多种造型的艺菊。 B. 阐福寺院内共设置大约14间左右的展鹏,前院及周边还分布着悬崖菊、多头菊等各种造型的艺菊。 C. 阐福寺院内共设置大约14间左右的展鹏,周边及前院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等各种造型的艺菊, D.阐福寺院内共设置大约14间展鹏,前院及周边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等各种造型的艺菊。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伙伴的眼睛里……”欢快的歌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坎里,这是属于春天的歌,这是为春天而唱的赞歌! ②此时,他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细胞都苏醒了。 ③看,那边好热闹啊,有的人在放风筝,欢快地跑啊跳啊;有的人悠闲地在小径上散步,欣赏着鲜花绿草还有的人在草地上荡秋千. ④最高兴的,莫过于春天的人,盼望了一个漫长冬天的人们啊,千呼万唤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6.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前不久,我市“文明餐桌”系列活动在我校率先启动。在餐桌上,小海同学盘中的食物还有一大半没有吃完,正准备丢掉时,小明忍不住说了一句最得体的话()(2分) A. “小海,你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快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完。” B. “你看你盘子里还有一大半没有吃完,就这样丢了,不好吧。” C. “小海,你不知道学校提出的‘厉行勘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口号吗怎么还这样做,真不 嫌丢人” D. “小海,你盘子里的食物还有一些没有吃完,就这样丢了,太可惜。再说,学校正在进行‘文 明餐桌’系列活动,我们要支持学校的工作呀。”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张暑,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诗人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眨,此诗为诗人被疑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所作,②筼筜(yún 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③踯躅(zhí zhú):杜鹃花的荆名,花红黄色,生在山谷间,花开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歌。④君恩:皇帝的深恩。⑤炎瘴:南方温热致病的瘴气,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勾画了阳山地区的全景∶群山明净,江流空阔,猿猴哀啼,人家散落。 B. 竞长的纤纤竹笋,怒放的鲜艳的踯躅花,表明诗人写作此诗时是春天。 C. “竞”和“闲”二字生动传神,前者把嫩笋争相滋长的情形写活了,后者则写出了踯躅随处开放的意态。 D.全诗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则抒发了诗人被贬后霜毛陡加、年华老去的愁怨。 8.这首诗的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 张玄素传 张玄素,蒲州虞乡人。仕隋,为景城县户管。窦建德陷景城,执将杀之,邑人千余号泣请代,曰:“此清吏,杀之是无天也。大王即定天下,无使善人解体。”建德命释缚,暑治书侍御史,不拜。闻江都已弑,始为建德黄门侍郎。贼平,授景州录事参军. 历太子少詹事,迁右庶子。时太子承乾事游畋,不悦学。玄素上书,太子不纳。又上书,书入,太子怒,遣刺客伺之。会宫废,玄素坐除名为民。顷之,召授潮州刺史,徙邓州,讫不复亲近。高宗时,以老致仕。(选自《新唐书·张玄素传》) 【注释】①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②署∶代理、智任或试充官职。③弑(shì)∶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④游畋(tián)∶出游打猎。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为() (2)将() (3)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清吏,杀之是无天也。 (2)玄素坐除名为民。 1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张玄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 ,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 , 。 ” (3)《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天涯游子心境的句子是“ ,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7分) 采 菱李丹崖 菱角,是落在水里的星星。 一颗星,水里含香,我们去捞它,这一举动,关乎口腹,实为采菱。 采菱,是多美的举止。女人们唱着渔歌,绾起翠袖,在水中捞起一串菱角,菱叶菱花贴水生,菱湖十里棹歌声。这样的画面,只有用中国画才能展现。 采菱女嘴角一定挂着笑意,这里不光有丰收的喜悦,更具美感的是,一低头,清澈的水面上,就映出自己菱花一样的笑容。 我曾在故乡的荷塘里采过菱,岸边水草依依,接天莲叶无穷碧,荷花生处,水洼里多有菱角。伸手捞出来一只,带出来一串散发着湖腥气息的菱角。 这些一生下来就自带“尖刀”的家伙,尖尖的角可能会扎到你的手,但是,为了美味,采菱人才不在乎这些。小木筏子,或者索性就用两根横木,上面放一只大木盆,捞一把菱角摘下来,“当啷”几声扔到盆内,似高妙的鼓乐,不多时,满满的一盆菱角就采好了,一帮孩子架着木盆,唱着《采菱歌》:“菱角菱角你别笑,采下你来敬姥姥,姥姥吃了咧嘴笑,娃娃吃了乐弯腰……” 满天星辉,回到家中,用刷子把菱角上的青苔洗净,露出菱角清俊的面容。这时,可以直接把它们放到锅内煮熟,掰开一颗,清香无比,似乎可以闻到半湖的菱花香。 外婆最喜欢给孩子们做菱角。她说,你们看,菱角的样子和蝙蝠差不多。旧时候,富贵人家的房梁上总雕刻着蝙蝠,吃菱角的孩子如果在心里雕刻蝙蝠,就会变得越来越有福气。说来奇怪,我们这些孩子也许因为小时候吃外婆做的菱角多了,现在过得都还算富足。 一只菱角,又好似一条船,横亘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水岸上,在诗人的口唇之间散发着光华;也好像一个个饱含能量的“水生馒头”,在许多乡村人家的餐桌上备受青睐。 个人觉得,菱角还是新鲜的好。晒干了,菱角的灵气就没有了,也少了鲜美的味道。 前不久,在扬州瘦西湖,见有穿着印花蓝布衣服的女子,挎着篮子,在售卖新采的菱角。 那菱角,犄角相抵,似乎带着一种坏坏的笑,朝着每个感兴趣的人龇牙咧嘴,真讨喜!白居 易曾唤菱角为“青角”,这些青面獠牙的小东西着实惹人喜爱,所以,诗人才会说“菱池如镜 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 湖面静谧,菱是藏在湖中的君子,它们的才华从不外露,把果实都沉沉坠入水中,这样的低调,非君子无以比拟。菱角用其心思缜密的“坏”,经营着自己内心的“美味”,它的形状看似叛逆,实则心中有大爱。不信,你掰开一只菱角就明白了,它们雪白的内心足以印证一切。 日啖新菱两三颗,不辞长作采菱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菱”具有的象征意义。(4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那菱角,犄角相抵,似乎带着一种坏坏的笑,朝着每个感兴趣的人龇牙咧嘴 15.“一颗菱角,好似一条船,横亘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水岸上,在诗人的口唇之间生香。”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外形看,菱角像一条弯弯的小船。 B. 古人吟咏茭的诗词曲非常多,看到菱角,自然就联想到唐诗、宋词、元曲。 C. 菱角漂浮在水上,唐时、宋时、元时的诗人在岸边捞起,满口生香地吃着。 D.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语句生动形象。 16.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铪铬面吃哈。” 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氩。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周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铪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