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1.(3分)C(“重在依靠发展人工种植”错,文中表述为“保护药源应坚持保护栖息地生态、发展人工种植并重”。) 2.(3分)D(“就能打开新局面,惠及更多百姓”说法绝对。) 3.(4分)①尊重并发扬传统民族医药特有的知识和技能;②发挥传统民族医药优势,开发新药;③对现有医药资源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编目和评估;④保护药源,确保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 评分建议:每点1分。 4.(6分)共同点:都强调要重视“医药资源”的保护。 材料一侧重于“药源保护”和“新药开发”,强调利用我国多样性的资源“开发新药”。 材料二侧重于“人才培养”和“政策保障”,促进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 评分建议: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5.(3分)B(“为赵蒙生后来决定留下捍卫尊严埋下伏笔”错。) 6.(4分)①终于拿到了调令后的期待(欣喜);②对于军党委撤回调令后的失望;③对于母亲能否求雷军长把我调回后方,“我”内心焦虑(煎熬);④对于雷军长的怒骂以及战友们的“议论”,“我”幡然醒悟。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对即可。 7.(6分)闪光的一面:①小说借梁三喜等战士形象,歌颂了战争中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②小说借雷军长义正词严的怒骂,赞扬了正直果敢的军人作风;③小说借赵蒙生思想的转变,赞扬了战争中人性的复苏与英雄气概的回归。 灰暗的一面:①作为将军的后代,赵蒙生却怕苦畏难、临阵脱逃,小说批判了人性的软弱与自私;②借赵蒙生母亲为儿子打电话给雷军长说情,批判了社会上托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 评分建议:每点2分,如果只回答一面,得分不超过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8.(3分)C(拜:接受任命。) 9.(3分)D(例句和ABC都是被动句,D为状语后置句。) 10.(3分)①尊敬兄长,和睦友好;②不妄言辞,口不臧否;③安于现职,不攀权宠;④忠于职事,守口如瓶。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谢密字弘微,晋西中郎谢万的曾孙、尚书左仆射谢景仁的侄儿。祖父谢韶,为车骑司马。父亲谢思,为武昌太守。 义熙初年,他世袭爵位为建昌县侯。谢弘微家一向贫穷节俭,而过继的家中富足,谢弘微只接受了几千卷书和官吏数人,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谢弘微性格严正,举止必定合乎礼度,事奉继亲家人,恭谨超过一般。对伯母和婶子、归宗的两个姑母,早晚伺候,尽他的诚敬之心。家内家外有时传话通讯,则把衣冠整好。在婢仆面前,不随便说笑。因此尊卑大小,就像敬神一样敬他。 谢弘微事奉兄长如同父亲,极其友爱和睦,全社会都比不上。口中不说别人的短处,看到哥哥谢曜好褒贬人物,每当听到的时候,常常就用其他的话来打乱他。历任中庶子,位居侍中。他志在做一个平常的官员,害怕和忌讳握权得宠,坚持辞让不接受,于是便听凭他辞去中庶子的职务。每次进谏和言事,必定要烧掉手写的草稿,人们都不知道。皇上因为谢弘微善于做美食,常常去他那里求饭吃,谢弘微和亲友一起制做。等进献上去以后,亲友问他皇上吃得怎样,谢弘微不回答,另外用其他的话来应酬他们,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代的孔光。 谢弘微与琅琊人王惠、王球都以简朴淡泊著称,有人对沈约说:“王惠如何?”沈约说:“王惠简朴。”接着又问王球,沈约说:“王球淡泊。”又接着问谢弘微,沈约说:“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古代所谓的名臣,弘微可以称得上。”他被如此地赞美。 (二)文言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11.(3分)B(“右庶子兼司业”不可断开,排除AC;“历及明堂事”是“议”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散骑常侍”为“加”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D。故选B。) 12.(3分)A(爵位可以世袭,官位不可世袭。) 13.(3分)C(顺序有误,“皇帝赐黄金等物”在前;“当面”表述也不准确。) 14.(1)(4分)(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遇他,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评分建议:“造”“不之礼”“质所疑”及语意通顺各1分。 (2)(4分)颖达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对于在他之下感到耻辱,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评分建议:“宿儒”“耻”“阴”及语意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遇他,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颖达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对于在他之下感到耻辱,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着《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颖达的儿子叫孔志,终老于司业一职。孔志的儿子惠元,致力于学问寡言少语,也担任司业一职,多次提拔至太子谕德。一家三代任司业,当时的人称赞他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忙里偷闲”错,并非“享受闲适、恬静、洒脱人生”,而是“激愤之语”。) 16.(6分)①渔父手执鱼竿,身披蓑衣,闲居钓台;潮生时泛船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潮落时高歌归家,作者借此表现了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②渔父以卖鱼为生,但他远离争利的市场,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名逐利,作者借此表现了对名利官场的厌弃。③作者以渔父自况,表达了对朝廷昏聩不思复国的愤激之情以及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对即可。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注意限制条件:“动物啼鸣、悲思愁绪,唐人诗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雨后春笋 因地制宜 层见叠出。(注意语境适合、语法正确。) 19.(3分)A(“据统计显示”杂糅,排除D;“呈现消费升级”缺少宾语,排除BD;“超过近八成”不合逻辑,排除BC;) 20.(5分)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新消费供给比作新的石子,把被激发的中国市场比作湖面的层层涟漪;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消费供给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效应。 评分建议:修辞1分,修辞构成2分,效果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只有正确饮用(或者“只有结合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代茶饮也不例外。 评分建议:每处1分,意对即可。 22.(6分)答案示例:薛宝钗为人世故,尽力迎合腐朽的封建家庭,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桑提亚哥勇于拼搏,努力挑战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硬汉”的象征。 评分建议:每空3分,人物性格、所处环境、人物命运各1分。 四、写作(60分) 23.详见《评分细则》 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药临床学有“守方”“变方”的说法。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所谓“变方”,指对原方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无论“守方”“变方”,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如何选择,因人而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材料共四句话。 第一句总写中医临床学对于药方的两种说法,一守一变。 第二、三两句话分别对“守方”和“变方”进行简要阐释。“守方”是对“方药对症、切中病机”疗程的守;“变方”是“对原方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的变。 第四句话对“守方”和“变方”进行总结: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 材料主要围绕着“守”与“变”二字展开。中医药中的“守方”指的是方药对症、切中病机时,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直至达到治疗的目的。“变方”指的是应用原方疗效不明显,相应的对原方进行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由此可见,“守”是正确的“守”,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守”,能达到“疗效”的“守”;“变”是适合的“变”,是为了“适应新的病机”而进行的“变”,是有效的“变”。是否要守方?守方服用多久?何时可以变方?如何守方?如何变方?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医生能否审时度势、是否具有辨证思维。 材料引言中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意在告诉考生材料虽然是阐述“中医”方面的治疗原理,我们可以由此引申到其他领域(学习方法、成长经验、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国际交往……),体现对于“守”或者“变”的思考,抑或“守”与“变”的哲思。比如说:青年一代身处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发展变化中“守方”,在继承传统中“变方”,才是强本固源抑或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做法。 提醒:如果有考生就“如何选择,因人而异”这句话进行立意,那也必须是在“守”与“变”之间的选择,切忌只谈“选择”。 二、评分 评分参考量表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一 等 卷 一等上 60分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理解材料内涵和提示语要求,文章有灵气,感染力强,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观点独到,层次展开合理顺畅,评论精准深刻,素材准确别致,有辩证思维,说服力强。 5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