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作为一位从事心身医学和精神医学的专科医生,我是这样看待“学习困难”的。首先,它应被视作一个“症状”,是一个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一个结果。从这个角度上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对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儿童进行原因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治疗,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学习困难”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现象,概念最初来源于教育学。随着精神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近 30 年的不断进步,学习困难被细化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狭义上是指“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包括特定的阅读障碍、特定性拼写障碍、特定性计算技能障碍等;广义上还包括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存在障碍。 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困难以成绩低下或者不理想为主要表现,但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环境因素。与国外不同,在国内环境下,家庭经济条件对学习困难发生的影响并不显著。儿童的家庭不和睦、矛盾冲突多,父母对儿童或过于骄纵溺爱,或过于严苛,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这些环境因素尤其影响儿童语言发育。二是心理因素。国内有调查显示,导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占比高达87.8%,包括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精神心理疾病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策略问题。三是素质因素,包括遗传、不良气质、智力结构和神经心理功能的缺陷等。 学习困难是涉及多个学习技能的综合结果。例如,做算术不仅仅是计算技能,还包括阅读理解,结果的表达还要涉及书写技能。整体的学习困难如何做具体归因和干预,就需要家长、老师在医生的协助下,更全面、细致地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来说,我们医生和教育工作者要识别出真正的“学习困难”,包括上述广义和狭义的学习困难,也要鉴别和排除那些生长发育阶段带来的学习上的“不够好”,或是那些由于情绪、心理、社会等问题导致不能将精力充分投入到学习中所带来的学习成绩相对落后。 家长们也要尊重老师们的评价和判断。当前,国内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学习成就测验法,但研究表明,任课教师对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的评价准确度相当高,一致性相关达到了 0.85。因此,教师评定结合学业考试成绩来评价儿童的学习成就,是一个有用的经验评估法。可以观察学生的作业本,通过比较各学科、各时期的作业本,了解孩子哪里没学好、什么时间没学好。还有一些孩“学习困难”是因为家长不停地布置作业和补习,导致孩子天天处于压力中,产生“拖延症”,从而影响学习。 最后,我们再判断和归因孩子是不是某种特殊的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比如有“特定的阅读障碍”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出现对词语和句子的省略、替代、歪曲或添加单词和词组,朗读时可能错行或者重读同一行。有“特定的计算障碍或者拼写障碍”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写字漏笔画等。这时,就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循序渐进的,相应学习技能的提高也要顺其自然。 ——节选自李清伟文章(《光明日报》,2022年8月17日) 材料二: 学习困难到底是个什么病?据医生在媒体采访中的说法,学习困难是一个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的结果。孩子学习困难,除了家庭教育的原因外,还可能由各种神经发育问题、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文化和环境不利因素等所造成。 可以说,这些基础观点和认识,大有为“学习困难”正名的效果,让我们以更加严肃和科学的态度来正视这件事。也只有将教养不当、神经发育缺陷、心理情绪问题等视作孩子真切的困境,才有可能导向科学的干预和改变。从某种程度来说,无论对父母还是社会,这都是一堂迟到的补习课。 相比心理情绪、家庭教育等原因导致的学习困难,由神经发育问题造成的读写障碍、数学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因为所涉人群少,他们的困境也并不为太多人所知,也就很难谈及理解和接纳。拿读写障碍人群来说,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相关课题组201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当年我国小学生读写困难的发生率约在 11%。以此比例推算,有 1000 万左右小学生受到了读写困难的困扰。 困境的“隐形”下,是被误解和歧视的日常,以及更为坎坷艰辛的成长。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个人和家庭的“自救”固然必要,但又不可避免受制于家庭的认知水平和经济能力。更为根本的或还是需要社会构筑支持体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打捞起这些孩子。 (光明网评论员) 材料三: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预约火爆,一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孩子学习困难,家长寻求专业医学帮助本无可厚非。从报道中不难发现,“学习困难”门诊是对孩子进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康复训练,但人们过度迷信这一方法,就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将孩子“学习困难”视作一种“病症”,对其进行专门治疗是否完全科学?在药物效果有限的情况下,这会不会引起家长的过度恐慌,使儿童产生认知偏差?“学渣”变“学霸”的成功个案,是否值得家长们广泛推崇,又是否会制造新的教育焦虑?而家庭教育究竟该如何接住一个“偏离标准”的孩子? 学生学习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在教育心理学中,一般将特殊需要儿童分为超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感官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等几类,其中后4种儿童,都属于“学习困难”的潜在群体。此外,外在环境也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学习困难,比如学校环境太紧张造成的“适应障碍”,社会竞争环境太激烈造成的“焦虑抑郁”,家庭矛盾太尖锐造成的“亲子冲突”………任何一项,都有可能让孩子的学习“偏离标准”。因为原因的复杂和多样,学习困难不应该被简单定义为一种“病症”,自然也不会有所谓的“万能药”,家长大可不必视挂号问诊为“救命稻草”,企图一劳永逸,让孩子完成学业逆袭。 “学习困难”门诊爆火,恰恰暴露出家庭教育在面对孩子学习困难时的方法式微和从众心理。面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理性认识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制订个性化的教育培养方案,并在行为矫正过程中。尊重孩子的认知,给予其应有的温暖和关怀。 ——节选自强德平文章(《中国青年报》,2022年8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困难”这个词最初来源于教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现在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现象。 B.儿童家庭不和睦,父母对儿童过于骄纵溺爱或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必将导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从而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尤其在语言发育上。 C.一些问题需从“学习困难”中排除,比如由于情绪、心理、社会等问题导致不能将精力充分投入到学习中所带来的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广义上的“学习困难”。 D.在国内没有标准化的学习成就测验法的情况下,将教师评定结合学业考试成绩来评价儿童的学习成就,是一个不错的经验评估法。 2.根据材料一、二,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孩子在幼儿时期,不能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经常借助眼睛、身体进行尝试,只能说明相应学习技能的提高需要顺其自然,不能归为“学习闲难”。 B.“学习困难”被正名,意味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在固有认知上,并未将其视为一种可能的病症而严肃科学地加以对待。 C.据中科院调查报告,有1000万左右小学生受到学习困难的困扰,但他们的困境并不为太多人所知,也很难谈及理解和接纳,长此以往,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D“双减”落地后,如果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依旧坚挺,重视孩子的知识积累多过心理与精神需求,那么得病的是孩子,生病的或许是父母。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材料三标题的一项是(3分) A.“学习困难”门诊爆火       家庭教育应该反思 B.家长不必过度迷信“学习困难”门诊 C.有效治疗“学习困难”       学校家庭双管齐下 D.“学习困难”的多角度分析及反思 4.如何有效识别儿童的“学习困难”?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4分)                                                                                            5.有人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三看似观点对立,但实际上并不对立。你怎么认为?请分析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颠倒的世界 陈金武 两年前去了一趟以色列,在一个高岗上看到印度裔英国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颠倒的世界”,像一个巨大的手握的圣杯,周围环境映射到它那超光洁的不锈钢镜面上,形成颠倒的镜像。在这个具有三千年文明历史,诞生了犹太民族的土地上,原来曾经被颠倒的历史又被颠倒了过来,让人似有所悟。 今年意大利威尼斯以夜光美酒和音乐迎来了第 59 届艺术双年展的盛宴。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西莉亚·阿莱马尼以英籍墨西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的童话绘本《the mi lk of dre(“梦之乳”)作为主题,入选作品完全颠覆了以往男性艺术家为主的局面,有九成是女性艺术家。这无疑是女性主义完胜的时刻!她们用自己犀利的眼光杀入传统男性主题的领域,淋漓尽致地展示过去隐藏在深处而羞于启齿的骚动、变异,放大自己梦境中一粒尘埃、一滴泪水,甚或想像自己化为异性,或无性别,如梦中之乳汁与水,互相渗透、交融,肆意流淌。今年的威尼斯已然成为“颠倒的世界”。 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同时,一批男性艺术家不甘于寂寞,在双年展的周边,占据威尼斯最优美宏伟的宫殿,打开自己美丽的羽毛,孔雀开屏般和双年展女性艺术家争奇斗艳。 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出生于二战结束的 1945 年,和同时代的许多德国艺术家一样,他的作品凝重而严肃。他用各种建筑碎屑、稻草、旧布片,甚至那些被丢弃的自行车架子等等,用混凝土、泥浆、油漆涂料混合制作,既像画也像装置艺术。使用非常宏大的叙事结构构成巨大的画面,在喋喋不休中梳理出某种逻辑。人们面对他的作品往往会被其巨大的体量所震撼,陷入沉思。这一次他借威尼斯公爵宫举办个人画展,入口大厅三面墙上立着直抵天花板的弧形的巨幅画作,烧黑半炭化的木块排成整齐的序列,延伸到看不见边的远方,仿佛是战士的墓园,但是近处几叠被火烧焦了的书籍,告诉你这不只是普通的战争,不只是政治的延续,人类的战争从来都是文明的冲突。 在充满了破败感的废墟似的围合中,有一种神秘的压抑,面对一幅幅巨幅画板拼合而成的墙面,仿佛面对着一个个话题,迫使你思考。仔细观察那些构成材料。作品本身的生命应该是短暂的、易坏的,可是需要思考的话题显然是沉重而又久远的,甚至古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