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百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三十月百校联考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地球运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日最低温度<0℃、降水量≥0.1mm时,则定义为发生了一次低温冰冻雨雪事件。图1、图2分别示意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发生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季节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从多年来看,低温冰冻雨雪平均强度最大的是 A.1月的云贵高原B.4月的云贵高原 C.3月的青藏高原D.10月的青藏高原 2.造成云贵高原冬季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天气系统多为 A.冷锋B.气旋C.准静止锋D.反气旋 3.青藏高原冬季低温冰冻雨雪事件较少,主要是因为 A.水汽不足B.风速较大C.对流较弱D.大气稀薄 库克海峡位于新西兰南岛(人口约110万人)和北岛(人口约360万人)之间,由地壳沉陷而成,两侧是峭壁悬崖,海岸线曲折。该海峡南北长205km,东西宽14~23km,水深71~457m,水流湍急多变。该海峡迄今未修筑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图3示意库克海峡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6题。 4.库克海峡水流湍急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海水较浅,潮流能量聚集 ②台风频繁,风力强劲 ③盛行西风风力强劲 ④西北侧有喇叭口形海域,水道较窄,两岸陡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库克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是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6.库克海峡迄今未修筑跨海大桥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深流急,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 ②海底地壳不稳定,对桥梁威胁大 ③阻挡水上航道,影响海上交通 ④两岛人口、城市较少,交通需求较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法尤姆洼地地处尼罗河西侧,平均海拔-45m,地表形态主要受尼罗河泛滥和风沙活动的影响。图4示意法尤姆洼地的位置和范围。图5为法尤姆洼地内某突兀的地貌景观,顶部平坦,崖壁陡峭,崖壁下方坡脚有散落的砾石块。据此完成7~9题。 7.法尤姆洼地位于尼罗河 A.上游高原区B.中游山地区C.下游平原区D.河口三角洲区 8.图示区域 A.气候干旱B.森林茂密C.山高谷深D.土壤肥沃 9.与该突兀地貌景观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A.风速差异、沙源差异B.沙源差异、岩性差异 C.侵蚀差异、岩性差异D.节理走向差异、风速差异 芝罘岛是个基岩岛,状如长梭,北岸峭壁悬崖迎击着北黄海的急流险浪。海岸近海区域有一股挟带泥沙的水流,被称为海岸泥沙流。在芝罘岛的屏蔽隐藏作用下,北来波浪不易在岛后形成强大的浪流,因此在岛后形成了波影区,水动力条件较弱,从而使海岸泥沙流在此堆积。图6为芝罘岛区域图,图7为芝罘岛海岸凹槽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形成芝罘岛海岸凹槽的主要动力是 A.海水侵蚀B.海水沉积C.海水搬运D.海水腐蚀 11.下列海岸凹槽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芝罘岛海水运动方向的是 12.芝罘岛海岸凹槽示意图中的沉积物特点为 A.颗粒物杂乱无章B.远离海岸颗粒物变大 C.近岸沉积层厚度大D.远离海岸沉积物颗粒变细 图8为某地面朝正东方向长时间曝光拍摄所获的星空轨迹照片。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所示星迹的天体类型多为 A.行星B.恒星C.卫星D.流星 14.该地大致位于 A.45°N B.60°SC.赤道D.极点 15.该星空轨迹 A.反映了地球自转B.自上而下逐渐形成 C.反映了地球公转D.每条星迹皆表现为直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台风移动路径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通常情况下,经过我国南海的台风自东向西移动。2021年为典型的拉尼娜年份,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东亚夏季风较强。8月初,副热带高压短暂衰退,南海生成台风"卢碧"。该台风"逆行”向东移动。深圳气象台观测表明,与经过南海的正常台风相比,台风“逆行”时深圳风速偏小。图9示意台风“卢碧”的局部移动路径。 (1)在深圳附近绘制台风中心经过甲、乙两点时深圳的风向(注明甲、乙),并说明与经过南海的正常台风相比,台风“逆行”时深圳风速偏小的原因。(8分) (2)从气压场形势的角度对台风“逆行”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南侧,向西南流入赫尔曼德盆地。哈蒙湖和高迪齐雷湖位于赫尔曼德盆地内部,湖盆平均深度分别为3m和10m。赫尔曼德河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为哈蒙湖提供90%以上的水源,每年4月哈蒙湖的来水量最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赫尔曼德河流域兴建多座水坝,注入哈蒙湖的水量减少。1983年,当地在赫尔曼德河汇入哈蒙湖处前修筑河口水库群,通过多个水库的调度提高周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1999 年,哈蒙湖完全干涸,一年后高迪齐雷湖也干涸了,成为局部沙尘暴的策源地。2008年,哈蒙湖水域逐渐开始恢复,随后高迪齐雷湖也开始恢复。图10示意赫尔曼德河流域与赫尔曼德盆地水系。 (1)说明4月赫尔曼德河水量最大的原因。(4分) (2)指出赫尔曼德河河口水库群多座水库汛期蓄水和干旱期放水的顺序及放水应注意的问 题。(6分) (3)与哈蒙湖相比,高迪齐雷湖干涸更慢、恢复也更慢,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北海道岛南岸尤拉河口附近育有一处典型的古海啸碎屑阶地,历史上的古海啸侵蚀周边沉积物并搬运到高处堆积形成阶地。古海啸发生后,海平面曾经历了显著的上升。当前,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沿岸有沙丘发育。图11示意古海啸碎屑阶地及附近的地貌分布。 (1)推测形成古海啸碎屑阶地的物质来源。(3分) (2)古海啸发生后,海平面曾经历了显著的上升,简述判断依据。(4分) (3)洪泛平原仅出现在河流的一侧,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承接流域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1949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泥沙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如水库修建、森林砍伐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等。据统计,流域内有27座大型水库、206 座中型水库以及在册小型水库 9799 座,1989年赣江上游特大型水库万安水库建成并运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合理的经济政策和人口增长造成森林砍伐严重,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40.1%下降到80年代中期的31.5%;80年代中期开展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迅速提高到60%。此外,都阳湖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特别是2000年以来都阳湖采砂活动,显著改变了鄱阳湖泥沙平衡。图12为鄱阳湖湖湖口输沙量与径流量变化图。 (1)推测1963年鄱阳湖湖口输沙量为负值的原因。(4分) (2)分析人类活动对1990~2000年鄱阳湖湖口输沙量的影响。(6分) (3)简述2000~2010年鄱阳湖湖口输沙量较大的原因。(4分) 山东省高三十月百校联考地理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计算,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能力。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平均强度即每次低温冰冻雨雪的降水量,大致可以用降水量除以频次来估算。由图可知,云贵高原4月时,降水量除以频次所得的数值最大,即低温冰冻雨雪事件平均强度最大。故B选项正确。 2.C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在云贵高原遇到地形阻挡,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带来持续低温的阴雨天气。故C选项正确。 3.A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形成的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能力。与云贵高原相比,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纬度高,冬季气温更低。气温越低,蒸发越弱,且外来水汽难以进入,水汽少,不足以形成雨雪。故A选项正确。 4.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海流流速的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库克海峡位于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风力十分强劲;西北侧有面向西风的喇叭口形海域,水道较窄,两岸陡峻,加快了海流速度。故B选项正确。 5.C 【解析】本题考查海水流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能力。库克海峡西北侧有面向西风的喇叭口形海域,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大量海水进入,从而使库克海峡的海水自北向南流。故C选项正确。 6.C 【解析】本题考查库克海峡的自然环境及两岸的人文环境,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能力。库克海峡水深流急,修筑跨海大桥的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总体费用高,①正确库克海峡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在此处建桥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②正确;桥梁会阻挡水上航道,但该问题可通过桥梁结构的改良来克服,③错误;新西兰人口不足500 万人,且大多居住在北岛,南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4,且跨海大桥投资较大,而当地的交通需求并不大,④正确。故C选项正确。 7.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空间定位,同时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图示区域海拔较低,排除A、B选项;河口三角洲的海拔更低,排除D选项。故C选项正确。 8.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景观判断,图示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故A选项正确。 9.C 【解析】本题考查侵蚀地貌的形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读图分析能力。该突兀的地貌景观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不易被外力侵蚀;同时该突兀的地貌景观是在外力差异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 10.A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海岸凹槽属于负地貌,如果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则一般是侵蚀作用。芝罘岛海岸凹槽位于海底,就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选项正确。 11.B 【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北岸峭壁悬崖迎击着北黄海的急流险浪,深层海水远离海岸,形成循环。故B选项正确。 12.D 【解析】本题考查沉积分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近岸海水侵蚀作用强,远离海岸沉积作用强,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较小的砂砾、砂被侵蚀搬运,(颗粒较大的)砾石得以保存离岸较远处,海底水流速度减缓;颗粒较大的物质先沉积下来,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距离海岸近的地方沉积物颗粒较大,距离海岸远的地方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即海底表层物质颗粒由粗变细。故D选项正确。 13.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类型,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读图分析能力。图中星迹众多,而夜空中肉眼可见到的天体大多是恒星。故B选项正确。 14.C 【解析】本题考查恒星周日视运动轨迹的特点,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读图分析能力。星迹与地面的夹角与观测地纬度互余,星迹与地面夹角约呈90°,说明该地纬度约为0°。故C选项正确。 15.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