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 第3单元·A基础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烂柯(kē)        碧溪(xī)       空吟(yín) B.侧畔(pàn)       歧路(qí)       宫阙(quē) C.太行(háng)      蝉娟(chán)     投箸(zhù) D.绮户(qí)        金樽(zūn)      琼楼(qióng) 2.(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锦鳞    繁阴    政通人和    横无际崖 B.波澜    苍颜    泉香酒冽    樯倾楫摧 C.皓月    歧路    朝晖夕阴    心旷神怡 D.林霏    侧畔    静影沉壁    忧谗畏讥 3.(本题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4.(本题2分)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凄凉地”和“弃置身”集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长期被朝廷冷落的痛苦和不满。 B.诗歌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长,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 D.尾联点明主旨,诗人用“长精神”鼓励朋友,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感谢、关怀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他借酒消愁的生活态度。 5.(本题2分)下面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羞(害羞)        不胜寒(经受不住) B.直万钱(直接)    冰塞川(堵塞) C.济沧海(渡)        弃置身(丢弃,放在一边) D.万木春(春天)    把酒(执,持) 6.(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沙鸥翔集 B.至若春和景明 C.宠辱偕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8.(本题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因为少时曾就读于洞庭湖畔,所以没有亲身登临过岳阳楼,何以仅凭一幅图画就以如椽大笔写下千古奇文? B.岳阳楼汴河街春节庙会被湖南省文化厅列为全省十三家春节特色文化地区。 C.苏轼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被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D.据天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春祭大典也是范仲淹第五届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2分) 9.(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絮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你看 huái花正香 月色正明 ——汪国真《我知道》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驿站( )    面颊( )    huái( )花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3)“迷惘”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灿然”中,“灿”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画线诗句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0.(本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平时积累,按要求答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越( )    乃( )        制( )        属( ) (2)下面关于“谪”的文化文学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谪”指的是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 B.“谪”与“迁”的概念是一样的。如韩愈左迁蓝关,就是被贬谪到潮州去。 C.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在被贬谪时,在文学创作上收获最丰。如柳宗元、杜甫。 D.有很多人们熟知的诗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如李白,就因之被称为“谪仙人”。 三、对比阅读(共15分) (本题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蔚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卓③。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检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整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灵壁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giàn):水生植物。 11.(3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12.(3分)下列选项中对“然”的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乔木蓊然以深 C.然则北通巫峡 D.颓然乎其间者 13.(3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14.(3分)结合【甲】文第二段,概括醉翁亭春、秋景色的特点。 春: 秋: 15.(3分)【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风物,说说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本题15分)阅读《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完成下面小题。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 ,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16.(3分)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7.(3分)下列哪一句可以做最恰当的论据填在选文第③段空格上(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8.(3分)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19.(3分)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20.(3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炼就的古诗文“童子功”对你的影响。 (本题12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可引起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在电子显微镜下,冠状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传播途径: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推测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是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中间宿主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材料二】 焦虑指我们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所产生的生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应激性反应。学业焦虑往往倾向于将不确定的事情理解为不好的结果,将未知的影响等同于对自己的威胁,夸大学业失败的可能性。问卷显示,有79.63%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