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举报
资源描述
1. 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三幅插图。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 请根据画面内容,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我选图 ,文章名称为《 》。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2. 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1) 这段文字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主要写“我”想要 ,但父亲却让“我” 的故事。 (2) “长妈妈即阿长”,请你写出《朝花夕拾》中有关长妈妈的一个故事。 3. 根据《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完成小题。 l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l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l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 以上选段对应的篇目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B.《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C.《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D.《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和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藤野先生》中的“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D.《狗·猫·鼠》写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3)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请结合《朝花夕拾》和你的生活体会,谈谈你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4. 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 文段选自《 》(书名),作者是 。 (2) 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5.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 (1) 以上文段出自鲁迅的 (文体)《朝花夕拾》中的《 》。 (2) 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 (3)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什么? 6. 阅读下面 A、B 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B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1) ​A、B 两段文字分别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 和 。 (2) 这两段文字分别是两件事情的后续影响,这两件事情分别是: 。 7.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有改动) (1) 文段中的“她”是 。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里出现过。 (2) 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点。 8.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 选文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中的《狗·猫·鼠》。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清算了 的罪行。 (2) 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 班级开展“走进《朝花夕拾》,感受名著魅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书名品鉴】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是《旧事重提》,你认为这本书用哪一个书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2) ​【名著推荐】一位没有读过《朝花夕拾》这本书的中学生问你这本书好在哪里?请你告诉他阅读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至少三点) 10. 名著阅读。 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 ​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 ”;多年后,当鲁迅先生回眸“ ”这件事时,她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2) ​《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 11.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狗·猫·鼠(节选)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临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