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基于大单元教学思想的5个单元整合案例

举报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基于大单元教学思想的四个单元整合案例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课案例一 一、什么是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安排等限制,对 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相同(或相近)知识点为小整体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更注重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 及整体性。(这里的“单元”并非指我们传统教材中的某个单元,而是指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组合成的知识 块。) 二、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案例 1、例题更换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对例题进行相应的更换。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 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把教材中的情景替换成身边真实的情景等等,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不仅可以唤起学生 的兴趣,还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 视频1:教师现场采集信息,得出“同学们的年龄和师生的年龄差”,让学生推算出老师现在的年龄。然后再展 开想象的翅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当同学们多大时,老师那时的年龄”。通过这一生活中现实场景的创设,营造 出了学生争先恐后,急需一吐为快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视频2:青蛙趣谈。“意犹末尽,乐此不疲”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则“读儿歌” 的游戏,既深化、巩固了新知,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是想象地那么枯燥乏味,而 是充满情趣,富有意义的。 2、例题整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那些知识比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我们可以进行整合教学。 案例:五年级《小数乘法》 再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应用习题可以同时进行,在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总结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 应用和创新意识。 3、知识整合 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也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对有关知识进行 有效整合,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达到温故而知新。 案例:四年级《分数的意义》、六年级《圆的认识 》、 《图形设计 》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将课程内容彼此链接、相互整合,是彰显学科体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途 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深入的单元整合还 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增长智慧和实践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在实践中,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学得有效、轻松,教师教得顺手、 舒心。总之,数学教学不能被教材所束缚,“用教材教”不应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 者、创造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知识经验等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创新,使教材显示出它 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也是一个实践难题,不容易找到准确的整合点,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的实效性 还不够大,因此对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还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深入,如何能做到更精更实,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课案例二 【摘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将课程内容彼此恰当链接、相互合理整合,以达到培育数学素养、提升实 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之目的,是彰显学科体系、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内容整合 教学研究 课程整合,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整合,就是将不同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或将不同的部分纳 入到整体中。因此,整合首先以部分为基础,没有部分也就没有整合。单元整合,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 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安排等限制,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相同(或相近)知 识点为小整体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更注重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及整体性。(这里的“单元”并非指我们传统教材 中的某个单元,而是指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组合成的知识块。)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将课程内容彼此恰当链接、相互合理整合,以达到培育数学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和创 新意识之目的,是彰显学科体系、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 一、深读教材实现整合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承接。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 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教材把这些知识按难易程度分布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在每个 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只是数学知识体系上的某个环节中的某个知识层面。因此,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把它 与以往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适度整合,在唤起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学习新知的基础 上巩固旧知,达到温故而知新。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必须做好教材的深度解读,做到能够较准确地挖 掘教材资源。例如,六年级是小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比以往更综合、更复杂、知识间联系更密切。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对六年级数学教材进行深读并合理地调整了课时内容,进行了单 元整合实施教学。 以“圆”为例,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我把这一单元中的内容作了如下整合: 1、圆的认识(一)第一课时的目标是在画圆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 间的关系,并体会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的认识(二)的目标是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 轴,体会圆的对称性。这两个课时其实都是在学习圆的特征,而且圆的对称轴又刚好和直径有必然的联系,于是我 将这两个课时整合成了一课时,学生学习更有效。 2、圆的认识(一)第二课时和欣赏与设计可以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圆的特征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整 合提高了学生根据圆的性质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3、圆周率的数学文化知识与圆的周长学习整合为一课时。当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间有什么关系的时候,可以 整合圆周率的历史教学,以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周长和直径间的关系,然后由学生选择一种 好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如此整合使数学文化与知识有机结合,数学课堂更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二、优化内容实现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数学理念,那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数学教学要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理解数学。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现有的生 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例题进行合理的优化,在不改变数学教材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新的、学生熟知的情境 换掉原题中过时、生疏的素材,并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整合融入相应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以此来实现内容上的整 合。例如,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我优化改变了教材内容的例题,将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两个 知识点进行了整合教学: 1、扑克牌导入,初步构建字母可以表示数,使原本高度抽象的字母变得那么具体并富有情趣,并介绍用字母 表示数的数学史,然后引入数学中的字母,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活动一: 猜一猜:猜瓶子里黄豆的数量。猜年龄:老师今年几岁了?完成表格。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老师的年龄呢?学生回答。引导讨论:a的取值范围。这一活动中,教师现场采集信息,得出“同学们的年龄和老师的年龄差”,让学生推算出老师现在的年龄。然后 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当同学们多大时,老师那时的年龄”。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实现了对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两个知识点的整合。例题中现实场 景的创设,营造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活泼了课堂气氛。 探究活动二: 数青蛙: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师生进行探究,教师及时向学生介绍数与字母相乘的简便写法。通过青蛙趣谈,学生“意犹末尽,乐此不疲”,既深化、巩固了新知,也再一次地对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 数量关系进行了整合教学。 这样的课程整合,既不违背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又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开放练习实现整合 对于教材中的练习内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大胆合理地改编,或者适当补充练习内容,更好地实现课程整 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在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整合练习课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让学 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和圆锥知识的计算之后,将圆柱和圆锥的练习进行了 整合,练习过程如下: 1、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半径10厘米,高30厘米。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 2、“刷” :针对这一圆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 3、“切” :(1)横切 (2)纵切 4、“挖” :我们还可以对圆木如何加工呢?可以制成一个木桶。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制成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10厘米,高30厘米(外面量),水桶壁厚1厘米。 (1)给这个水桶加个箍是多少厘米? (2)求这个水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漆,求涂漆的面积? (4)这个水桶的体积是多少?它能装多少水? 5、“削” :还可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怎样“削”才算是最大呢?完成。在一系列的整合练习中,学生充分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并做到了灵活运用。总之,将课程内容彼此链接、相互整合,是彰显学科体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单元 整合优化了课堂结构,改革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入的单元整合还可以让学生在生 活体验中增长智慧和实践能力,同时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课案例三 摘要:小学学习阶段当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小学 数学教师应当响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方针和策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学习兴趣等相 关能力的培养。而将数学主题单元教学进行整合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工作,将单元内分散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教 学,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学习时能够快速进行联想和理解。本文就将针对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整合教学 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整合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之后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同时改善教学方式,充 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知识整合,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学会自主解答,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奠定基础。 1.实施单元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教师通常会将数学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这种 判定方式是非常局限的,教师对成绩的过度关注,会导致无法平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 的学习体验感,着重强调对学生单向的知识灌输,会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过于枯燥乏味,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学习时会出现这些情况: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且进行记忆,但缺少主动发现 问题并独自分析解答的能力;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和相关知识点,但遇到题型不同的题目时便无法顺利解答,无 法达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状态;学生无法将所学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针对以上课堂现象,教师应当 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思考,通过不断探索主题单元教学整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进数学学习之中。 2.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整合策略 2.1 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自主探究型整合。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许多单元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利 用教材中有限的内容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更应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