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升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 第3单元·B提升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chóng)        拏(náo)           长堤(dī) B.张岱(dài)          更定(gèng)        铺毡对坐(zhān) C.强饮(qiǎng)        雾淞(sōng)         沆砀(hàng) D.毳衣(máo)         炉正沸(fèi)        余舟一芥(jiè) 2.(本题2分)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底蕴  政通人合  朝晖西阴  水落石出 B.蔚然  心旷神怡  锦粼游泳  静影沉壁 C.野簌  觥筹交错  泉香酒洌  琼楼玉宇 D.雅兴  薄暮冥冥  风霜高洁  气象万千 3.(本题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然则北通巫峡  满目萧然 C.前人之述备矣  四时之景不同 D.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本题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5.(本题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6.(本题2分)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中“凄凉地”和“弃置身”,流露了诗人在长期谪居经历中无限辛酸与悲凉。 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受害友人的悼念之情,也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中诗人以“千帆”和“万木”自比,展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中诗人点明酬答之意,表示要抖擞振奋,重新投入生活,并与友人共勉。 7.(本题2分)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淞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8.(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2分) 9.(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氤氲( )    兀立( )      层luán叠嶂(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文中“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是( ) A.比另一个优越  B.优美的   C.能够承担或承受   D.打败 (4)选文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雄伟 10.(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越是当你滔滔不绝的时候,你的愚蠢越会暴露无遗。越是当你洗耳躬听的时候,你的智慧越会快乐生长。聆听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方;聆听是沟通双方,尊重对方的桥梁;聆听是pāo弃错误,远离懊悔的法宝。沉默能省去许多烦恼,倾听是最大的智慧。学会倾听,你会发现世界也在跟着你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愚蠢( )  聆听( )  pāo( )弃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  (3)“绝”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请你为“滔滔不绝”中的“绝”选择恰当的解释( ) A.断绝    B.穷尽         C.走不通的    D.极、最 (4)画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课外阅读(共15分) (本题15分)庞公池 张岱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阪,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①,卧舟中看月,小徯②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③,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④,并无芥蒂,一枕黑甜⑤,高春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选自《陶庵梦忆·卷七》,有删改) 【注】①凉簟:凉席。②小徯:小仆。③丁丁:船篙敲打的声音。④浩浩落落:浩然磊落。⑤一枕黑甜:形容酣畅地睡了一大觉。⑥高春:日影西斜近黄昏时。 11.(3分)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 1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留小舟于池中            辄: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返可五里                可:____________________ (3)悄悄冥冥                              冥冥: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颇凄恻                  颇: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请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14.(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 (2)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15.(3分)《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在本文中也有体现,请任举一例并加以阐述。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6.(3分)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3分)朗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18.(3分)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19.(3分)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 20.(3分)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菜 谢俊芬 儿菜长到一定阶段,会从叶腋处长出许多嫩芽苞儿,一个个翠绿的嫩芽苞儿环抱着粗根,如同无数孩子把母亲围在中间,儿菜因此得名。 小时候,我细身条,脸色白中带黄,幺婶见我就咋呼:“崽儿,你瘦得怕人哟!”我妈一把将我藏在身后轻声说:“她不爱吃菜,怎么长得好嘛!”我妈生怕幺婶因为我太瘦而说出不吉祥的话来。 有一回去外婆家,我偷听到另一个版本的对话。外婆说:“大妹,你管管玲儿。昨晚家里来了一大桌客人,玲儿只顾狠命吃她面前的那盘儿菜,好吃的人将来婆家嫌弃。” 我妈听说女儿贪吃,无比羞窘,默不作声。第二天,我妈从后山掰回两个儿菜,洗净切开。切开的儿菜有着洁白的心、翠色的边。我妈将猪油、碎红椒煎香后,再倒进儿菜片,锅里开了花:红的、绿的、白……那天,我自然又是狼吞虎咽。 “崽儿习惯吃浓香浓辣,以后不会过寡淡日子……”我爸敲着碗沿说,“以后不准放辣子。”我妈早已习惯唯命是从,家里的菜肴变得如斋饭,不辣、不咸、无肉,寡淡! 念中学后我住了校,身体一天天变得壮实。每次出门,我妈都偷偷塞给我一个玻璃罐,她说:“别让你爸看见,他吵人。”我把罐子藏进书包,紧捂着去了学校。上世纪八十年代住校是一件有趣的事儿。偌大一幢木楼,地上一人铺一张草席,就是一个人的窝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