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银川六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出卷人:张鹏 审核人:陆桂林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里使用的命运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必然的行为趋势、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生存是生命的天命,因而生存就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同样,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 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 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 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现在,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识到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我们要创建的新的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 但是,西方的生态学家们却沉浸在自然中心主义与人奥中心主义争论之中,企图用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也说过,“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是同样愚蠢的”。我们当代所需要的生态哲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 (摘编自刘福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文明中内容不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 在农业文明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由自然条件决定,而在工业文明中则由人决定。 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保全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哲学最重要的价值。 D.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所需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当代的生态哲学。 B. 生存是生命的天命,这是文章立论的前提。对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思考,是建立在让生命生存这个基础上的。 C. 文章用“生态哲学”这一概念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章既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D. 文中引用黑格尔的话说明了不管是以自然为中心还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哲学都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和自然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自然是无意识的,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实现两者和谐共生。 B. 文章对“命运”“自然性生产”“过去劳动”等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C. 按照“否定之否定”理论,我们现在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可能也不是人与自然的终极关系。 D. 西方生态学家们企图遵循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命运。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由自然条件决定,而在工业文明中则由人决定”错误。原文第三段信息是说“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第四段相关信息是“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原文说的是“主要条件”“主导地位”,选项以偏概全,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而在工业文明中则主要由人决定。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 D.“都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错误。文章第五段明确表明作者观点: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第六段开头先指出西方生态学家们的错误,西方生态学家们肯定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否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他们是错误的。接着作者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话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因此文中引用黑格尔的话只是说明了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哲学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合理推断的能力。 A.“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实现两者和谐共生”错误。文中第一段中提到“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第四段中“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这些表明“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 B.“文章对……‘过去劳动’等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错误。文章第一段、第三段分别对 “命运” “自然性生产”两个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过去劳动”这一概念只是在第四段提到,并没有详细展开。 D.“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命运”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他们只是否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没有忽视人类自身命运。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整体上看,红色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是助力红色旅游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统计,2020年暑假,红色旅游景区“80后”“90后”“00后”出游人群占比49%,成为主力人群。红色旅游城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用生动易懂的方式把它传达给游客。西安和北京之间开行的Z44/3次火车,专门设置了“学唱陕北歌”“梦回延安”等多个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板块,游客一上车就可感受浓浓的陕北风情和火热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景区还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体验等先进技术,增强用户体验,满足年轻人需求。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和电影也带火了一些红色旅游地,使其成为“网红”景点。 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人有着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在分享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时,也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精神充满敬仰。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人们了解共和国奋斗历史的热情,让红色旅游大放光彩。 (摘编自何欣禹《红色旅游越游越精彩》) 材料二: 2021年“五一”假期,名人故居类景区受到了年轻游客追捧。而“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潮玩法,带动了城市观光类景点门票订单上涨,标志性高层建筑的观景台成为年轻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选项。海洋馆、游乐园等亲子游热门景点也迎来大幅上涨。 (摘编自李培乐《红色旅游成年轻人旅行新风尚》) 材料三: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把红色旅游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新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比如,井冈山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内容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红色培训系列课程,推出“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使旅游过程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有体验,有思考,受到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 面对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江西将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相融合,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比如,赣南一些县市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气”,整合和提升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了客家民俗风情游、赣南脐橙文化节等旅游活动,有效丰富了游客的选择。 在全国首创推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特卖会全新宣传营销模式,前往北京、福州、厦门等60多个城市举办特卖活动,让利热卖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了旅游品牌推广与旅游产品营销的结合。他们组织推进全省旅游推广“四个一”工程,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 (摘编自朱虹《红色旅游贵在创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暑假期间,红色旅游景区“80后”“90后”“00后”出游人群占比49%,表现出红色旅游的年轻化的趋势。 B. 中国人骄傲于新中国成就,敬仰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精神;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人们再燃了解共和国奋斗历史的热情。 C. 城市漫步等新潮玩法的出现,带动了城市观光类景点门票订单的上涨,表现出内容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特点。 D. 井冈山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了富于特色的“六个一”活动,使旅游过程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学思结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有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加之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贴近游客需要,因此文化旅游愈发红火。 B. 数据显示,名人故居、城市观光、古镇村落类景区的增幅较大,影视基地、游乐园增幅相对较低,呈现红色文化旅游积极发展的新态势。 C. 红色旅游景区突出文化内涵,采用生动易懂的方式,利用先进技术,搭车热播电视剧和电影,可为红色旅游再添助力。 D. 赣南一些县市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气”,整合和提升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出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有效丰富了游客的选择。 6. 从材料来看,怎样才能促进红色旅游在相应景区的健康快速发展?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①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旅游的形式,满足消费者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 ②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和消费体验; ③创新宣传营销模式,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城市漫步等新潮玩法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