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据航天五院专家介绍,中国空间站是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构型组合体,在轨运行寿命不小于10年,并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开展空间站工程,将极大地引领和带动多种前沿学科和多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在轨验证7大关键技术——空间站推进剂补加、再生生保、柔性太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等,为实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三】 建设太空站的目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深空探测是世界先进国家必然的选择,正如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的,“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探索和征服其他星球,是人类未来注定的前进方向。因为地球的资源和能源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利用其他星球的资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建设太空站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甚至无重力的环境,这和地球上有极大不同,因此在太空中可以试验很多在重力环境中无法实现的试验,并且制造很多在重力环境中无法制造的设备。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人类使用最多的轴承,通常使用的滚珠轴承,而地球上加工的轴承滚珠由于受重力影响,很难加工出正球形,因此在使用中总会产生磨损,最终导致轴承报废;但是在太空环境下,金属液滴会主动形成完美的球状,这样加工出来的轴承滚珠就是正球形,从而大大降低轴承磨损,提高轴承寿命。 除了上述要点外,载人太空站还可以从事深空观测、植物培养、对地球的各项观测。 总而言之,载人太空站是当今人类科学技术巅峰的作品,也是只有少数国家才能涉足的领域。通过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90天的努力,我国“天和”太空站已经基本稳定,以后的任务主要就是为“天和”增加各种必要的补充舱室和设备,不断完善其功能,将其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多用途、高效率的载人空间站,为中国未来的太空事业不断添砖加瓦。 【材料四】 北京时间10月16日早上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径向交会,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中自主完成快速径向交会对接,目前在世界上,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这项技术就只有我国可以做到,而且我国还是自主独立研发、完成的,对于中国航天的发展来说,又是一项新的突破。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寿命在10年左右。 B. 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将会在地面遥控验证空间站推进剂补加、再生生保、柔性太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等7大关键技术。 C. 中国“天和”太空站,经过聂海胜等三名宇航员90天的努力,建设成为了多用途、高效率的载人空间站。 D. 空间站工程的开展,将极大地引领和带动多种前沿学科和多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 2. 材料三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航天发展有什么新的突破?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站? 4.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自中国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站以来,相关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为此,学校通讯社将举行以“太空旅行”为话题的新闻采访活动。小记者们准备好了采访提纲。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评析。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吴季,《太空旅游》一书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采访目的 了解太空旅行的日常饮食 采访方式 访谈、录像拍摄 采访问题 问题1:吴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您的新书《太空旅游》,您可以先和我们聊聊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吗? 问题2:吴老师,您在书中提到太空旅行前必须经过地面训练,在太空生活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那“吃货”们很在意食物的口感和营养怎么办? 从“提问技巧”的角度,对表格中的采访问题作出评析。 【答案】 1. D 2. 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在太空中可以制造很多在重力环境中无法制造的设备,突出了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甚至无重力的环境的特点。 3. 新突破:我国自主独立研发、完成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自主快速成功完成径向交会对接。 建设空间站的目的:世界先进国家必然的选择;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事深空观测、植物培养、对地球的各项观测。 4. 用比喻,形象地说明探索和征服其他星球,是人类未来注定的前进方向。因为地球的资源和能源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利用其他星球的资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5. (1)问题1,从作者的《太空旅游》新书聊起,通过寒暄,拉近采访双方的距离,提问清晰,指向明确。 (2)问题2,将地面训练、心理疾病和太空饮食话题混杂在一起,语言罗嗦,意图不明; (3)两个问题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由浅入深。 【解析】 1.A.根据【材料一】“轨运行寿命不小于10年”可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寿命在10年左右”表述错误; B.根据【材料二】“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在轨验证7大关键技术——空间站推进剂补加、再生生保、柔性太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等,为实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可知“将会在地面遥控”表述不正确; C.根据【材料三】“通过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90天的努力,我国“天和”太空站已经基本稳定,以后的任务主要就是为“天和”增加各种必要的补充舱室和设备,不断完善其功能,将其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多用途、高效率的载人空间站”可知“建设成为了多用途、高效率的载人空间站”表述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根据【材料三】划横线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可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划横线处“但是在太空环境下”可知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了人类使用的轴承的例子,浅显易懂,再通过将“地球上加工的轴承滚珠”和“太空环境下加工的轴承滚珠”进行对比,突出的是太空环境下加工的轴承更加耐磨,寿命更长,从而说明太空的环境是一个微重力甚至五重力的形态。 3.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四】“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径向交会,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中自主完成快速径向交会对接,目前在世界上,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这项技术就只有我国可以做到,而且我国还是自主独立研发、完成的,对于中国航天的发展来说,又是一项新的突破”可知我国自主独立研发、完成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自主快速成功完成径向交会对接是新的突破。 根据【材料三】“第一,深空探测是世界先进国家必然的选择”“第二,建设太空站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上述要点外,载人太空站还可以从事深空观测、植物培养、对地球的各项观测”可知这些都是建设空间站的目的。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可知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终将要突破现有的生存环境,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开发其他星球上的资源成了必然的趋势。 5.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 向人提问时应注意避免诱导式提问和引起不愉快情绪反应的提问,应善于组织问题,把握时机,注意语气要委婉。 问题1:结合问题“同学们非常喜欢您的新书《太空旅游》”可知这里先肯定作者的作品,更能让作者产生好的印象,接着又用一个委婉的问句来请求作者帮忙解决疑问,这样的提问很巧妙,也能够让双方产生共鸣,同时又能达到目的。 问题2:结合问题“在太空生活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和“那‘吃货’们很在意食物的口感和营养怎么办”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放在一句话里显得逻辑不清,让回答问题的人不知道提问者想要知道什么信息,另外,这个提问不够简练,听起来较啰嗦。因此在组织语言的时候应该简练,前一个问题和后一个问题应该是递进的关系,层层深入为宜。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小题。 【材料一】 某校就学校教育与网络在线教育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学校教育满意率 在线教育满意率 课堂参与度 84% 32% 课堂体验感 76% 37% 学习自主性 79% 45% 学习效率 88% 27.5% 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的在线教育效果不如学校教育,主要是因为在线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行为时空分离,而这导致在线教育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不如学校教育。时空分离阻断师生间的社会性交互,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但事实上还有诸多干扰因素大大影响了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性,这也导致了在线教育的效果比不上学校教育。有专家分析,当学生找到与之能力层次相匹配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后,自主性与成就感均会提升,从而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材料二】 智慧教育共同体的打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智慧教研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泛在型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合作分享进行深度教研,并将教研成果进行固化,形成相应的微课资源和评价资源(例如作业等),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从而优化教师教学。 2.构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学习中心”依托SG技术及NR、AR技术,虚拟教室空间的现场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完全沉浸式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在线学习中心”支持学生登陆后从互联网海量的资源里筛选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的精准性,这个学习流程需要学生首先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计算机会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自测结果进行精准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将标签化了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匹配,学生对计算机智能匹配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后,即可点击听课。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精准化在线教育的服务。 3.利用全市“人人通”智慧教育共同体平台,构建联系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大平台,将家庭、学校紧密关联起来,形成一种虚实结合的未来学习形态,打造智慧教育共同体。 (节选自《智慧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材料三】 “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学习中心·同步作文”平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同写一道作文题”网络作文活动。参加活动的五万多名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文,近千名老师在网络上对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选材”“内容”“结构”“语言”等六个方面进行批改。平台对批改后的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分析报告,并通过智能匹配的方式,向学生推送适合自己写作个性的范文。参与活动的学生反映,这种网络作文的方式,在学习的多样化和精准性方面,与传统的作文学习相比有更大的优势。 (摘自某网络媒体新闻报道) 1. 选出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 ) A. 从材料一可知当学生找到与之能力层次相匹配的资源后,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B. 在线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这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C. 智慧教育共同体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优化教师教学、方便家校沟通。 D. “同写一道作文题”网络作文活动由老师从六个方面向学生推送个性化作文分析报告。 2. 小玲因为感冒无法去学校上课,请你根据材料二为她完成"在线学习流程图'的设计,方便她在家学习。 在线学习流程图 第一步:登陆“在线学习中心”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点击听课 【答案】 1. C 2. 第二步: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 第三步:自主选择微课学习资源 【解析】 1.A. 从材料一“当学生找到与之能力层次相匹配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后,自主性与成就感均会提升,从而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可知,“一定”过于绝对。选项错误; B. 从材料一“在线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行为时空分离,而这导致在线教育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不如学校教育”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