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中方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20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3)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怀化中方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20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资源。但是,藉此而赖以生存的人类决不满足于仅仅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取谷物等以填饱肚子。当然,也只有当他们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围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从而将某些自然物转换成为人所需的人造物,创造出一种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制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温饱问题的解决是艺术创造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B: 制陶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 C: 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源于提升生活方式的需求 D: 制陶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满足所需能力的标志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本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从关联词着手,题干强调的重点是在转折关联词“然而”之后,后面说明只有在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利用认知能力等迸发出创造力,创造出新的生产形式。举例说明制陶技术的产生,意在说明生产方式的改进源于生活方式的需求。故正确答案为C。 B选项是材料意思的直面表达,不是引申意义;C项“标志”与文意不符,制陶技术只是人类利用自然满足所需能力的其中一种技术;材料重点讲的是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而非“艺术创造”,所以A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2.南极的企鹅,生活在陡峭雪壁上,每次海里觅食后,登上崖去的方法就是先沉潜,沉潜到达一定深度后,再利用水中的浮力奋力冲出水面,凌空飞跃,在崖上轻巧地降落。这沉潜的过程,既是积蓄能量的过程,又是远离喧嚣、远离浮躁的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企鹅具有坚韧的品质 B: 企鹅的生活习惯 C: 沉潜的意义 D: 韧需要蓄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笨重的企鹅能从水面凌空飞跃到陡峭的雪壁上,体现的是一种韧性;而企鹅在飞跃之前的沉潜是为了积蓄力量,因此文段强调的是韧性需要积蓄力量。D项与此相符,当选。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人不可能两次走下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_____。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超越人的认识能力的过程 C: 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是永恒的和绝对的 D: 人作为一种有限的存在应当顺应无限的自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题干这句话说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A项表述正确,但题干中并未体现;B、D两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_____ A: 挪用特定款物罪 B: 挪用公款罪 C: 职务侵占罪 D: 挪用资金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B。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因此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以下哪个选项中的作品全部出自亚洲作家之手?_____ A: 《源氏物语》《飞鸟集》《女神》 B: 《雪国》《阿诗玛》《永别了,武器》 C: 《静静的顿河》《红与黑》《宿夜的客人》 D: 《一千零一夜》《海底两万里》《戈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B项中,《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早期代表作;C项中,《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D项中,《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A项中的三部作品均出自亚洲作家之手,《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物语文学,《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女神》是我国现当代作家郭沫若的著名诗集。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下列不属于儒家经典的是_____。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中庸》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庄子》属于道家经典著作。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_____ A: 4一2一3一5一1 B: 4一2一5一3一1 C: 4一2一5一1一3 D: 2一4一5一3一1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这是一个房屋及周边绿化的建设过程,首先进行规划④,然后搭起房屋的骨架②,之后房屋建成⑤,栽种树苗③,最后树苗长大①。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_____。 A: 人格尊严权 B: 人身自由权 C: 隐私权 D: 名誉权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9.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_____。 A: 运动 B: 空间 C: 无限 D: 质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_____。 A: 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社会主义的合法的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我国《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本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在我们读书时,读到大象、房子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_____。 A: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 B: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人们读的书是理性认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大脑中的感性形象属于感性认识。命题中的现象表明了当人们在大脑中思考到理性认识概念的时候就会有感性认识的相应的形象与这一概念相对应.从而表明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总是相互渗透的。因此.正确选项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甲、乙两个容器均有50厘米深,底面积之比为5:4,甲容器水深9厘米,乙容器水深5厘米,再往两个容器各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时两容器的水深是_____ A: 20厘米 B: 25厘米 C: 30厘米 D: 35厘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B 考点几何问题解析设注入水后的水深为y厘米,则根据注入水同样多,可知(y-9)×5=(y-5)×4,解得y=25,故正确答案为B。 1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_____ A: 认知测验 B: 能力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智商测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学生指导 14.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概念。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安全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个体成长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又有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精神层面提高人生境界的需求,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概念。 【命题立意】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错因分析】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理解不深人。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5.卖给消费者的第一种转基因食物是_____ A: 玉米 B: 大豆 C: 西红柿 D: 水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早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研究。首例转基因生物于1983年问世。延熟保鲜番茄于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开创了转基因植物商业应用的先例。 本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 16.甲欠丙800元到期无力偿还,乙替甲还款,并对甲说这800元就算给你了。”甲称将来一定奉还。事后甲还了乙500元。后二人交恶,乙要求甲偿还余款300元,甲则以乙已送自己800元为由要求乙退回5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 A: 甲应再还300元 B: 乙应退回500元 C: 乙不必退回甲500元,甲也不必再还乙300元 D: 乙应退还甲500元及银行存款同期利息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乙替甲还款后取得丙对甲的标的为800元的债权,乙“这800元就算给你了”的表示属于赠与的意思表示,但赠与是合同行为,需要取得受赠人的同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甲称将来一定奉还实际是对乙赠与的意思表示的否定。乙代为清偿后成为借款合同当事人,依《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因此甲偿还500元的行为有效,乙无需返还,甲还需再还300元,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社会总需求是指对一国总产出的意愿购买量,它包括_____。 A: 企业需求、家庭需求和政府需求 B: 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出口需求 C: 劳动力需求、要素需求和科技需求 D: 工资、利润和折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社会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关于古代天文、历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 卯时对应现在的清晨5点至7点 B: “未”是“天干地支”中的天干之一 C: “三光”指的是日、月、星这三种天体 D: 季春指的是三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