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柳州调查队公开招聘2人(广西)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0]

举报
资源描述
国家统计局柳州调查队公开招聘2人(广西)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选择障碍是指现代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出现的多重选择表现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心理行为。 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则下列属于选择障碍的是:_____ A: 每次去超市买菜,张大妈都要精挑细选,发黄打蔫的蔬菜一律不要,对她来说,买菜一定要认真细致,为此多花一点时间不算什么 B: 面对两个追求自己的小伙子,李小姐不知怎么办才好。她觉得好像两个人都可以,又好像两个人都不行,为此她常常与几个闺蜜商量,想听听她们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C: 在饭店里吃饭,王女士总是对着菜单发愣,不知吃什么好,往往犹豫很久也点不出一个菜来。每次总是她丈夫或同事、朋友帮她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D: 明年就要毕业的大学生小吴需要作出抉择。他决定将考研作为首选,但并不放弃考公务员和找工作这两条路,实在不行再做出国深造的打算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选择障碍的定义要点是:面对多重选择犹豫不决的心理行为。C项犹豫很久最终也点不出菜来,符合定义。A项张大妈已经做出了只要质量好的菜的选择,B项“听闺蜜意见后再决定”说明最终是可以做出决定的,D项“决定将考研作为首选”表明已经做出了选择,均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_____ ①冯玉祥五原誓师②北伐军占领南京③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④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中山舰事件”发生于1926年3月,冯玉祥五原誓师是1926年9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南京是1927年3月。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3.公文的成文时间通常是_____。 A: 领导签发时间 B: 完成草稿时间 C: 印发时间 D: 用印时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A【解析】公文的成文时间又称为日期,指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领导者签发的时间为准。 4.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性组织是_____。 A: 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同盟、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粮农组织、世界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关税同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我国最早的中医院专著是_____,该书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A: 《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C: 《黄帝内经》 D: 《温病条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_____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答案解释:B。解析:历史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并影响和制约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本身。人类是历史的缔造者,人类自己创造了历史。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原因在于_____ ①列强侵略战争的刺激②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 ③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④慈樁太后的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洋务派并没有在中央掌握实权。 8.中国的改革最初是从农村开始,从1978年开始大约经过四五年时间,就解决了粮食的问 题。紧接着就出现了第一次卖粮难的问题,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有7000万公顷土地转产经济作 物,这刺激了农村加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第一次“民工潮”出现了。 第一次“民工潮”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的目的地。1988年,出现大抢购,国家采取了紧缩政策, 首当其冲影响的是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90年代初期一度出现了不太景气的局 面,接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降低。而此时恰逢南巡讲话后大力发展开发区,加之城市粮食供应 制度的取消,1992年突然出现4000万农民工进城务工,第二次“民工潮”出现。第二次“民工潮” 同第一次不同,这次的目的地是城市。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 安排的结果,城市对农民工“经济吸纳,社会排斥”,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 上世纪末,伴随香港回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沿海地区开始成为国际 制造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这些因素都促使了第三次“民工潮”的出现,而且,自此开始进城民 工的数量持续稳定提高。 第三阶段的流动农民工群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他们倾向于长期居住在城市,居住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延长,并且有举象迁移的倾向;“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农民工维权意识觉醒,开始诉诸法律和舆论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第三阶段的农民工所处社会环境也有了改观,人们开始认识到农民工是现代化的“利益相关者”, 而不是旁观者。 第一次“民工潮”开到第三次“民工潮”出现,大约经历了_____。 A: 15 年 B: 20 年 C: 30 年 D: 35 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由第一段可知,第一次“民工潮”出现在1982-1983年后;由文中“上世纪末,伴随香港回 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可知,第三次“民工潮”出现在2000年前。前后大约经历了 15年。故 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事业单位履行的社会职能是一种_____。 A: 专业 B: 管理 C: 政策 D: 战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_____具有预想性、可行性、具体性、业务性。 A: 计划 B: 总结 C: 通告 D: 请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计划具有预想性、可行性、具体性、业务性。总结具有回顾性、真实性、理论性。通告具有强制性、广泛性、专业性、通俗性。请示具有批复性、单一性、时效性。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长城是一项特殊的防御工程,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筑过长城,下列没有修筑过长城的朝代是_____。 A: 秦朝 B: 汉朝 C: 明朝 D: 清朝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清朝没有修建长城,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修建长城的历史。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以下_____不是全国的重点旅游城市。 A: 丽江 B: 腾冲 C: 建水 D: 巍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腾冲县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建水、巍山都是国家级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_____。 A: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D: 吃一堑,长一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 A选项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B选项中“读万卷书”是指要获得足够多的理论知识,“行万里路”是指要参与实践,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选项中“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体现了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D选项中“堑”指壕沟,比喻困难、挫折。意思是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反映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故本题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甲让乙去偷摩托车,并答应代为销售,乙偷了一辆八成新的摩托车给甲,甲卖得赃款3000元。甲的行为_____。 A: 构成窝藏赃物罪 B: 构成销售赃物罪 C: 以盗窃罪论处 D: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人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以盗窃罪论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题中甲指使乙偷盗并代为销售,双方形成合意,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劳动生产率是指_____。 A: 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 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D: 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16._____原则是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有基本原则。 A: 两审终审 B: 被告负举证责任 C: 辩论 D: 合议、回避、公开审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其他诉讼活动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在行政诉讼中,则是被告负举证责任。故本 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 B: “过”是指在“质”上的超过 C: 应当将事物的改变都控制在量变上 D: 质变之时,量变停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即“过犹不及”。故B项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因此D项“质变之时,量变停止”的说法也是错误的。C项过于绝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请仔细观察下面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1,3,2,5,9,_____,3950 A: 11 B: 22 C: 33 D: 44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第一项x第二项-1=第三项。5x9-1=(44),9x(44)-1=395。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9.知识营销是指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及优秀的企业文化)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