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高级育婴师婴儿教育与训练指导知识培训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主讲老师:XXXXX第一章 育婴师职业总论第二章 育婴师基础知识第三章 婴儿日常生活照料第四章 婴儿保健与护理第五章 婴儿教育与训练指导第六章 培训指导一、育婴师工作内容 育婴师是指从事03岁婴儿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育婴师的作内容主要包括:1、生活照料 婴儿的饮食、饮水、睡眠、二便、三浴,卫生(居室、个人、四具)等。2、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 婴儿的生长监测、预防接种、常见疾病护理、预防铅中毒、危险因素的识别,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等。3、婴儿教育 婴儿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与人格培养、婴儿发展评价、实施个别化教学汁划、培训指导等。二育婴师服务对象的年龄分期 我国一般把人从出生到成熟之间(0-18岁)的发展过程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六个阶段。把心理学作为分期标准,可以细分为新生儿期(指出生后至28天)、乳儿期(指出生后至1岁)、婴儿期(指卜一3岁)。本教材中将0-3岁统称为婴儿期。婴儿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适应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婴儿期的三年,其行为特征变化明显。根据婴儿期的发展过程,婴儿期一般会分为爬前、爬行、独走自如到跑跳、各项自理能力基本完成四个阶段。能力的成长与经历、感受的总量有关,每个时期婴儿活动的主题不同,其行为特征、心理过程也不同,各个时期没有准确的时间点,婴儿期大体划分为09个月、716个月、1230个月、2836个月四个阶段一、育婴师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优质服务2、热爱婴儿,尊重婴儿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二、育婴师工作守则1、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具有服务意识。2、平等对待每一位客户。3、熟悉和掌握育婴师的工作内容。4、宣传科学育婴、保教并重的基本理念。5、对客户资料进行保密,保护客户隐私。6、根据客户和社会有关意见,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7、与育婴服务机构密切配合,为客户创造良好、方便的沟通与学习渠道。二、育婴师的职业特征1、要有爱心和细心2、要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3、要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要具有敏锐的心理洞察力5、要熟悉婴儿身体发展规律一、育婴师师资应具有的基本素质1、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风格2、知识面广,实践丰富3、口齿清晰,操作熟练4、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5、掌控教学能力6、实现培训任务与功能的能力二、育婴师师资应了解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1、母婴保健法相关知识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3、婴儿权利公约相关知识4、劳动法相关知识5、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章 育婴师基础知识第一节 婴儿生理特点第二节婴儿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婴儿营养第四节婴儿大脑潜能开发第五节中国传统医学与婴儿成长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1、婴儿呼吸系儿呼吸系统各器官、各器官、部位特点部位特点(1)鼻咽部。)鼻咽部。婴儿的鼻咽部发育尚不完全,相比于成年人,其咽部炎症更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2)鼻。)鼻。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由于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3)喉。)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声带及喉粘膜脆弱,黏膜下组织较疏松,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梗阻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4)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清除微生物及黏液,易发生感染,而炎症又可致使管腔变得更窄,从而引起呼吸困难。(5)肺。)肺。在新生儿时期,肺泡表面积和体表面积相对较小,但代谢明显高于成人。因此肺储备功能不足,易发生呼吸衰竭(6)胸廓。)胸廓。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不足,但补益不大,易发生缺氧症状。一、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2、婴儿呼吸系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生理特点(1)新生儿每分钟呼吸频率为40-45次,1岁以内为30-40次,2-3岁为25-30次。(2)婴儿呼吸中枢发育来完全成熟,调节能力差,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出现 呼吸暂停。(3)婴儿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4)婴儿呼吸道的免疫功能较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易患呼吸道感染。二、循环系统二、循环系统1、循、循环系系统解剖特点解剖特点(1)心脏。人出生时心脏容积为20-22毫升,到1岁时达出生时的2倍,2岁半时增大到3倍。(2)血管。婴儿由于心搏量较少,血管口径较粗,动脉壁柔软,故动脉压较低,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年龄越小,血压越低。二、循环系统二、循环系统2、循、循环生理特点生理特点婴儿心率较快,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新生儿心率平均每分钟120140次,1岁之内110130次,23岁100120次。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能量相对较成人多,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如胃肠遭受到某些轻微刺激,就比较容易发生机能失调。1、口腔、口腔新生儿及婴儿口腔黏膜非常细嫩,血管丰富,易于受伤,清洁口腔时需谨慎。由于口底浅,婴儿不会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故常发生流涎。婴儿牙齿发育变化大,出生时乳牙尚未萌出,不能咀嚼食物,4-10个月时开始出牙,12个月时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最晚2岁半出齐,共20颗。乳牙的生长一般先从中间的上下两颗开始,然后是两侧。2、食管、食管新生儿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9个月时消失。3、胃、胃婴儿胃呈水平位,新生儿胃容量第一天为57毫升,第三天为2227毫升,新生儿的胃壁比较僵硬,不能容纳很多乳汁,成长到3个月时为120毫升,1岁时为250毫升。由于胃容量有限,故每月喂食次数较年长儿为多。4、肠新生儿肠的长度约为身长的8倍,婴儿的越过6倍,而成人的但为身长的4倍。婴儿肠壁较薄,其屏障功能较弱,肠内毒素及消化不全的产物易经肠壁进入血液,引起中毒症状。5、肝、脾、肝、脾新生儿肝脏较大,成长也较快,到10个月时,为出生时重量的2倍,3岁时则增至3倍。婴儿肝脏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1、解刨特点、解刨特点(1)肾脏。(2)输尿管。(3)膀胱。婴儿膀胱容量小,排尿次数多,1岁时排尿每日1516次,一般情况下,1岁半左右婴儿可自行控制排尿。(4)尿道2、生理特点、生理特点 足月儿出生时肾脏的生理功能基本与成人相似,但是储备能力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在喂养不当、疾病或应激状态下一出现不适应现象。婴儿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清亮透明,稀释的尿液几乎无色,正常新生儿可见尿浸湿的尿布略呈黄褐色。新生儿肝脏较大,成长也较快,到10个月时,为出生时重量的2倍,3岁时则增至3倍。婴儿肝脏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1、婴儿骨骼特点儿骨骼特点(1)骨骼生长迅速。(2)骨骼数量多于成人。(3)骨骼柔软易弯曲。(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在颅顶前方和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分别称前囟和后囟。前囟约到11.5岁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在出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闭合。(5)脊柱的生理弯曲。一般婴儿在3个月抬头时出现颈曲,6个月能做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时出现腰曲。(6)腕骨的钙化。婴儿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7)关节发育不全。由于婴儿的肌肉力度小、韧带发育不完善,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或经常不活动可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扁平足,影响行走和运动。1、婴儿骨骼特点儿骨骼特点(1)骨骼生长迅速。(2)骨骼数量多于成人。(3)骨骼柔软易弯曲。(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在颅顶前方和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分别称前囟和后囟。前囟约到11.5岁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在出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闭合。(5)脊柱的生理弯曲。一般婴儿在3个月抬头时出现颈曲,6个月能做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时出现腰曲。(6)腕骨的钙化。婴儿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7)关节发育不全。由于婴儿的肌肉力度小、韧带发育不完善,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或经常不活动可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扁平足,影响行走和运动。2、婴儿肌肉特点儿肌肉特点 婴儿的肌肉发育按照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婴儿先学会抬头,做,力,行,跑,跳等大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5岁左右才能完成。婴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松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不能负重,故婴儿的锻炼强度要小。1、脑发育迅速育迅速 婴儿大脑发育十分迅速,脑重量增长很快,通常,婴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234厘米,大脑质量约300到400克,大脑外观与成人十分相似。1岁时可达900到950克,6岁就接近成人水平。2、大、大脑功能功能发育不全育不全 婴儿的大脑尚未完全建立起各种神经反射,所以在运动语言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及成人,需要用大量的信息刺激,来帮助婴儿建立起各种感觉通道。3、神、神经髓鞘化髓鞘化4、大、大脑容易容易兴奋,易疲,易疲劳 婴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差。4、神、神经反射反射 瞳孔反射、打噎和打喷嚏。对婴儿反射行为的观察可以判断婴儿皮层机能的成,熟程度断定他们的神经发育是否正常。1、视觉 生理研究发现,正常新生儿在清醒状态下能够有几分钟的注视,并且注视人脸的时间长于注释一张白纸的时间。新生儿最优视焦距约为19厘米,因此红球在眼前20厘米左右时。新生儿才能发现目标。11.5岁时可注意三米远的玩具。2、听、听觉婴儿出生时,即可辨认母亲的心音和节奏,37天听力相当逐渐加强,在觉醒状态下,对声音有定向反应,如大人在耳旁柔声呼唤,头会慢慢转向发声方向,用眼睛寻找声源。不同月龄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列举一下:出生到3个月:当突然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时,会出现全身抖动,两手握拳,前臂急速屈曲或皱眉头、眨眼、睁眼等。这个时期称为听性反射期。4到6个月对声音有反应:与婴儿说话婴儿会用眼注视着对方。这个时期称为听性反应期。7到9个月: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脸,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这个时期称为定向期10到11个月:呼唤到自己的名字能有反应,听到悦耳的音乐声,肢体会随着音乐做出有节奏的活动。这个时期称为语言反映期。1到1.5岁:按听到的语言能作出反应。当被问“鼻子、眼睛、嘴在哪儿”时可以用小手指出来。这个时期称为语言学习期。1.5岁以后:能背诵儿歌,讲婴儿故事。这个时期称为丰富语言期或称语言学习发展期。3、嗅嗅觉、味味觉新生儿出生后即存在嗅觉与味觉。4、触、触觉婴儿从出生后即有触觉存在。1、婴儿运儿运动发展的展的规律。律。(1)活泼好动。(2)好模仿。(3)好游戏。(4)好奇。(5)喜欢与别人交往。(6)喜欢户外活动。(7)喜欢被称赞。(8)出现第一反抗期。2、母母婴依恋与父依恋与父婴交往交往对婴儿心理的影响儿心理的影响(1)母婴依恋。(2)二父婴交往。3、婴儿自我意儿自我意识的的发展展 初生的婴儿不仅没有什么明确的自我意识,甚至连自己的独立存在也不知道。58个月的婴儿对镜像显示有了兴趣,婴儿会注意镜中出现的某一形象。但婴儿不能区分自己的形象与他人形象的差异。912个月婴儿能够认识到自己是镜像动作的来源,能区分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1岁左右,婴儿学会了走路,逐渐认识了自己能发生的动作,如球的滚动是自己踢的,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存在,这就是最初级的自我意识。11.5岁,随着婴儿言语的发展,婴儿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能用名字称呼自己,这表明婴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与自己的动作区别开。到3岁左右,孩子开始学会用“我”代表自己并用我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运动是孩子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科学引导,合理适度地活动,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运动对人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体形、体态、体质、体能、灵巧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1、婴儿儿运运动发展的展的规律律(1)头尾规律(2)由近到远(3)从泛化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