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海城分局公开招考16名环保执法辅助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9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海城分局公开招考16名环保执法辅助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公里,共有多少个陆上邻国?_____ A: 14 B: 6 C: 18 D: 20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中国总共20个邻国,包括14个陆上邻国,6个海上邻国。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中国目前正在对一艘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实验和训练。下列关于航空母舰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按担负的任务,航空母舰可分为攻击航母、反潜航母、护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 B: 航空母舰在战术使用上较为灵活,既可单舰行动,又可作为海上编队的核心舰只 C: 对航空母舰而言,舰载机既是最好的进攻武器,又是最好的防御武器 D: 航空母舰可以受巨大的风浪,但仍受气象条件影响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航空母舰按担负的任务分类,有:攻击航母、反潜航母、护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A项正确;航空母舰一般不单独活动,它总是由其他舰只陪同,B项错误;航空母舰即可用于攻击空中、水面、水下和地面目标,又可进行预警、侦察、巡逻、护航、布雷、扫雷和垂直登陆等任务,C项正确;航母的战斗力受气象变化的影响较大。尽管航空母舰本身可以经受较强的风浪,在12级风浪的海况下也能够航行,但航母上的舰栽机易受到海浪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风、浪能见度等都会限制飞机起降,D项正确。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 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B: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D: 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戊戌变法,1898年;马关条约,1895年;五四运动,1919年。A错。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戚继光抗击倭寇,1560年左右;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初。B对。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132年;诸葛亮写《出师表》,建兴五年,227年春天;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C错。虎门销烟,1839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D错。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爱因斯坦:相对论_____ A: 达尔文:进化论 B: 哥白尼:地心说 C: 牛顿:相对论 D: 瓦特:万有引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进化论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地心说是由欧多克斯提出的,万有引力是由牛顿提出的。故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群体意识是_____。 A: 群体共同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B: 集体主义的产物 C: 群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产物 D: 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 D 解析: 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并非群体共同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也不是集体主义的产物,排除A和B;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是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说成“群体成员约定俗称的产物”不准确。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 A: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 感性认识来源于日常活动,理性认识则来源于科学实践 C: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琿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人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在我国,下列哪一项不是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_____ A: 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 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C: 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D: 年满18周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可见A不是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在对外经济关系的各种形式中,_____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构成其他形式的基础。 A: 对外资金交流 B: 对外技术交流 C: 对外贸易 D: 建立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对外贸易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构成其他形式的基础。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当人民法院在对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地方规章与部门规章不一致时,应作如何处理?_____。 A: 由审理该案法院的同级权力机关解释或裁决 B: 由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送请上级人民法院裁决 C: 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 D: 由受理该案的上级人民法院送请同级权力机关裁决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答案解释: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3条的规定可知,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故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公文中一般不采用的表达方式为_____。 A: 描写 B: 议论 C: 叙述 D: 说明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公文常用的有三种,即叙述、议论和说明。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甲欠乙l000万元,丙为保证人,丁以楼房抵押。甲到期不能清偿,而乙明确表示放弃对丁的抵押权。后法庭查明,丁之楼房,现价为600万元。问:丙之保证责任是多少?_____ A: 500万元 B: 400万元 C: 1000万元 D: 200万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3条规定:“同一债权上数个担保物权并存时,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的,其他担保人在其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担保责任。”但是本题中是第三人提供的物保,所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8条第l款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也即第三人提供的物保和人保的效力是同等的。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债权人放弃了第三人的物保,物保的价值超过了担保债权的一半,则保证人仍然需要在剩余一半的价值范围内承担责任,所以为500万,如果没有超过一半则只在担保物的价值以外承担保证责任。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列_____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A、B两项右侧面应为空白,C项右侧面梯形方向错误,D项能由给定图形折叠而成。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行政决策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是_____。 A: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B: 调查预测,拟定方案 C: 评估优选,确定方案 D: 实施方案,修正完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确定目标和拟定方案是确定方案的事前工作,修正方案是事后工作。只有评估优选,确定方案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行政决策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是评估优选,确定方案。所以本题选C。 14.小韩家:灯丝断了,它把灯泡晃了晃,灯丝又搭上了,再用的时间会出现_____ A: 灯比原来暗了 B: 比原来亮了 C: 和原来一样 D: 不能继续使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所属考试模块】常识模块 【考点】科技常识 【难度系数】较难 【解析】灯丝突然搭上之后,电流增大,电阻变小,根据公式P=UI可知,功率变大。 【技巧】熟练掌握电流公式即可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甲欠丙800元到期无力偿还,乙替甲还款,并对甲说这800元就算给你了。”甲称将来一定奉还。事后甲还了乙500元。后二人交恶,乙要求甲偿还余款300元,甲则以乙已送自己800元为由要求乙退回5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 A: 甲应再还300元 B: 乙应退回500元 C: 乙不必退回甲500元,甲也不必再还乙300元 D: 乙应退还甲500元及银行存款同期利息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乙替甲还款后取得丙对甲的标的为800元的债权,乙“这800元就算给你了”的表示属于赠与的意思表示,但赠与是合同行为,需要取得受赠人的同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甲称将来一定奉还实际是对乙赠与的意思表示的否定。乙代为清偿后成为借款合同当事人,依《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因此甲偿还500元的行为有效,乙无需返还,甲还需再还300元,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_____。 A: 提高利率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降低税率 D: 缩减财政支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扩大内需,目的在于刺激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只有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增加了,才能提高其消费能力。降低税率,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率,活跃经济,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消费能力。其他选项都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被告王某因不满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未经法庭允许中途退庭。人民法院的正确做法是_____。 A: 中止审理 B: 延期审理 C: 拘传被告 D: 缺席判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帕累托最优用于描述_____。 A: 资源配置效率 B: 行政效率 C: 生产效率 D: 管理效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用于描述资源配置效率的。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9.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人自身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有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