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找次品

举报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找次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生活中生活中是不是也曾买过次品呢?那么,在众多商品中如何找出次品呢?在小丽买的3中商品中都有次品,看来现在的商品质量还真成问题。这节课我们想办法帮小   丽找次品(板书课题)   2、画天平示意图,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怎样使用你知道吗?(为了讲课方便,教师用双手做天平使用演示)   3、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次品了   二、研讨新知   1、出示第一种商品: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怎样才能找出是哪一瓶?(生的回答可能有:用手掂一掂,打开后数一数个数,用天平称一称)   2、教师与学生讨论并否定前两种的不科学以及不卫生性,引导学生采用用天平称的方法。   (1)学生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老师随机指导   (2)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3)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师生合作,演示同学们的测量方法。(演示中重点强调有几种可能,说明了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3、解决9个螺丝和12盒巧克力的问题,从对比中总结出最优方法。   (1)分组解决   1、2小组解决9个螺丝中一个次品的问题。3、4小组解决12盒巧克力中一盒次品的问题。   (2)动手操作并填表   表一:   螺丝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   表二:   巧克力盒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   (3)观察表一思考:这么多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所用称的次数最少?(平均分成3分称的方法)   (4)讨论:是不是在所有找次品的问题中,只有平均分成3分呈的次数最少呢?   (5)观察表二思考:12(6、6)需称3次 12(4、4、4)也需3次。如何解释这一问题呢?   (6)重新演示两种方法,并用较大的一个数来验证。比如84(42、42)和84(28、28、28)   (或者用更大的数,数越大越能体现出品均分成3份的方法的优越)   (7)小结:由此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   (8)如果螺丝个数是10个,怎样分?怎样称呢?(引导学生体会不能不过平均分的要尽量平均分)   三、思维拓展   出事137页你知道吗让学生小组间研究一下,发现其中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