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工程问题(一)

举报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工程问题(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分析的综合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2.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旧知。   张师傅4小时做了20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200divide;4=50(个))   (1)问: 50个表示什么?   生:50个表示每小时做的个数,就是张师傅的工作效率。   (2)张师傅4小时做了20个零件,1小时完成这些零件的几分之几?   同吗?   互相讨论后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分之几?   2.导入。   准备题  一段公路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分析:   ①找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②提问:要想求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要先求什么?   生:先求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③学生独立完成。   ④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30divide;(30divide;10+30divide;15)=6(天)   ⑤运用哪种数量关系?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工作总量divide;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将30千米改成60千米,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书:   60divide;(60divide;10+60divide;15)=6(天)   (3)将60千米改成90千米,怎样解答?   90divide;(90divide;10+90divide;15)=6(天)   问:同学们在做这3道题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结果都是6天。   师:刚才,我们把工作总量30千米改成60千米,再改成90千米,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工作总量改成10千米呢?120千米呢?150千米呢?(结果都是 6天)   师:既然工作总量发生变化而工作时间却不变。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去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mdash;mdash;工程问题。(板书:工程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0。   (把黑板上练习题中的90千米摘去,前面添上例10和修字。)   例10  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请同学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道题与刚才的练习题(指有具体数量的3道题)有什么区别吗?   生:例10的工作总量没有具体数量。   师:那么,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讨论题互相讨论一下。   2.讨论:   (1)工作总量可以怎么表示?   (2)甲、乙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怎么表示?   (3)甲、乙合修的工作效率和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工作总量可以用1表示。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工作总量:1。   师提示:甲、乙的工作效率实际就是它们单独完成工作量的时间分之一。   师:好了,我们的问题有了答案,工作总量可以用1表示;工   率来表示工作总量及工作效率。(板书:特点)   4.解答。   先由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做完后,找一个同学汇报,教师写列式、过程。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5.例10与准备题比较。   问:例10与刚才做的准备题比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吗?(投影打出准备题。)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共同点是思路一致,数量关系相同。   表示的,都是用率来表示的。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样也是求工作时间,有什么不同?   小结:工作总量不一定都是1,也可以是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2.选择: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用18小时,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用15小时。两车同时开出,几小时相遇?   [    ]   A.1divide;(8+15)   学生讨论后说答案,并说明为什么A,C是错的。   (2)车站有一批45吨重的货物,甲车单独运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运需要15小时。两车合运几小时可以完成?   [    ]   A.45divide;(45divide;10+45divide;15)   B.1divide;(45divide;10+45divide;15)   3.一项工程,甲队独干15天完成,乙队独干30天完成。   (1)甲、乙合干,几天能完成?   (2)合干3天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还剩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工程问题,主要学习了工程问题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答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在新课的导入上,教师将书中的例10作为准备题出现的。解答完说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divide;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然后又将30千米改成60千米等,是为了说明无论工作总量怎样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工作时间,从而引出我们能不能把工件总量的具体数量去掉呢?因此,导出今天的新课:工程问题。(出示改后的例10)   例10出示后,教师又出示了3个讨论题。学生通过讨论这3个题,便自己找出了工程问题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高潮。做完例10以后,又让学生将例10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来巩固工程问题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解答工程问题。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