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结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活动的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三、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活动指导:   四、活动安排和活动时间   阳光课间,遵循集体练习让学生舞起来,自由选择,让学生爱起来的原则。活动内容的统一,在突出趣味性、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集体观念、安全意识。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二、三、四、五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周一安排升旗及一周小结),时间为25分钟。采用集体操和分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程音乐控制。每周四次大课间活动安排不同内容,循环开展;集体操集中在学校足球场进行,分组活动根据学校划定的场地进行。如果遇到雨天,有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室内活动、锻炼小结、创新游戏、商讨练习方法等。天气转冷增加冬季三项活动。   五、场地安排   1、田径场:篮球场;教学楼前后;   2、各年级场地安排:   七年级:教学楼前后;八年级:田径场;九年级:篮球场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第二节课后   三、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和自编操活动项目以及各班自创自编的项目。体育活动课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跑、摸石子过河、袋鼠跳、迎面接力、传球接力、木板鞋等项目及自创自编的项目。   2、雨天室内项目:   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电视节目等。   四、活动程序:   上午课间25分钟活动:   程序一: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自编操(4分钟)——广播操(七彩阳光)(5分钟)——乒乓球特色操(4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程序二: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指定活动(13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五、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政教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教科室: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   体育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   科任教师: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政教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副班主任: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2、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副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3、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学校将在每年两次的体育节中组织比赛,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3)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4)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六、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   3、活动中政教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不能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学分,经教育不改者报政教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七、评价   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比赛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精神,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让学生有选择的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励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进行锻炼。   3、提高学生的同伴交际、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传统项目跳绳和踢毽运动的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5、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为检查做好准备,争取优异成绩。   (二)原则   1、改进学校大课间活动,优化大课间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能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尽力提高活动有效性,发挥其育人效益。   三、实施措施   1、校长室统筹管理,大队部具体组织实施,体育组、各班主任及配班教师作好相关安全工作,确保活动有效有序开展。   2、体育教师负责师生体育项目培训和开发,体育组做好大课间场地指挥。   四、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许建锋(校长)副组长:姜耀清(副校长分管体育)   成员:吴建彬、蒋旭良、宋碧辉、俞建锋、王国新、蒋振华、   活动协调组:   组长:宋碧辉副组长:王国新   成员:顾习军、蒋振华、蒋红其   五、活动形式   (一)时间: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8:40—9:10)下午第一节课后(2:002:15)   (二)活动形式:   1、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特长为根本,活动内容要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2、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年段为组织,体现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力求各种活动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完成。   3、安排活泼多样的武术、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舞蹈练习等内容。体现快乐校园,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三)活动项目:   分常规项目和自选项目两类。常规项目必须人人学会。   规项目:跳长绳、短绳、踢毽子   1.自选项目:   1~3年级室内活动(雨天):扳手腕、击鼓传花、抢座位、纸球入篓。   4~6年级室内活动(雨天):拾子、棋类游戏、游戏棒、叫号起立。   1~3年级室外活动:跳皮筋、接力赛、丢手绢、拍手游戏、、角力游戏、老鹰抓小鸡。体质测试项目: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   4~6年级室外活动:羽毛球、板羽球、小篮球、乒乓球、小排球   体质测试项目:立定跳远、50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和跳绳。   以上这些活动项目供各班参考和选用,全体教师可以集思广益,挖掘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所需活动器材请正、副班主任及早安排。   六、分散活动场地安排   一年级:1、2号楼间东面天井;   二年级:1、2号楼间西面天井(包含小篮球场)   三年级:2、3号楼间天井;   四年级:(1)班和(2)班校门大通道,(3)(4)班在操场活动   五、六年级:操场。   七、管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采用教师集中学习、黑板报、校园广播和红小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增强体质,开阔心胸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领导督导制、体育组负责制、教师量化管理制、课间操评比制)。   (三)重视全面,安全监督   为了使大课间活动顺利的进行,我校切实加强集体活动的安全管理。即要求全校师生在活动中要做到“三个必须”:活动前必须对学生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必须有完善的教师安全监督制度。在活动中学生如果有特殊要求的必须及时与值日教师交流,并征求值日教师的同意。通过全面的安全管理使学生能开心的活动,放心的游戏,真正体验大课间活动给学生带来乐趣。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