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举报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与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结合章节 第七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教学过程实施 1.多媒体介绍地表表面的形态,以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观切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图展示平原地貌的航拍照片,引发学生思考我国主要平原在遥感影像中和在航拍中的表现,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 2.在讲到海洋地貌的同时,从中国陆地民族属性与西方海洋民族属性展开铺垫,引伸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逐步引入到近代中国的日渐落后,强调海洋的重要意义,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关注与兴趣。 3. 在同学们已经产生了海洋权益非常重要的观念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这么大,如何划分各国所拥有的海洋呢?如何合情合理地划分海洋权益呢?在这里引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主权,归属沿海国所有,但在相邻和相对沿海国间,存有具体划界问题。这就是大陆架划界原则。 4. 课堂互动并提问:领海、专属经济区有什么意义?以中日争议的海域为案例,讲述海洋划界背后所蕴含的油气资源的冲突,由此所带来的经济与政治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中日钓鱼岛之争,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钓鱼岛如此重要?除了领土本身的问题,还关乎资源划分的问题。 5.融入思政元素:通过领海、资源与岛礁的问题讨论,介绍当前国家的海洋政策,以及当代测绘人员应有的国际政治敏感性等内容。 三、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在学习到地球表面形态、地貌学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了我国所拥有的各类地形地貌及其壮美景观,理解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可以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行政政策等方面的管理监督和评估,扩展了学生视野与就业空间。 2.深入理解了海洋在现代政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海洋划界在海洋权益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知道了本专业能够为海洋测绘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了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 四、案例反思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本专业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如何引入更多的国际时事案例,既能结合自然地理、地质学,也能将遥感测绘技术包含其中,从而让学生对专业更了解,对专业更有信心。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