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民警2022先进事迹【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最美基层民警2022先进事迹【7篇】 最美基层民警2022先进事迹篇1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8名民警光荣入选。其中,我省派出所民警石林荣获2022“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石林,1982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城区派出所民警,先后在镇康县、耿马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从警40年来,石林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受到嘉奖7次,2022年被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在27年的禁毒生涯中,他参与侦办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2009年,石林调离禁毒岗位后,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始终把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己任。2019年,54岁的石林主动申请退出基层领导岗位,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3年多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他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责任区命案零发生、人员零上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石林主动申请到耿马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工作。卡点值守和巡逻执勤民警的防控任务艰巨、职业暴露风险高,但是石林从不惧怕和退缩,累计值守560天,用无悔无畏的坚守,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与忠诚。 初秋的中缅边境,依然酷暑难耐。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卡点,过往车辆川流不息,在发动机的轰鸣、汽车尾气包围中,大家忙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仍然从早坚持到晚。 57岁的执勤小组组长石林精神抖擞,不停地指挥着过往车辆,一遍遍叮嘱队员:“拉开间隔距离,提高核查效率,不要造成交通拥堵!” “如愿以偿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就得用心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石林一脸自得之色。然而谁曾想到,这样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曾经是让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英雄。转岗社区民警后,他又扑下身子,十年如一日,甘当默默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27载舍生忘死 在“刀锋”上跳舞的缉毒尖兵 时光倒回18年前。2004年初,同样是在边境一线的树林里,石林带队蹲守,这场蹲守,持续了3个多月。亚热带气候地区,蚊蝇横行,让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都难以忍受,两个脚踝处被毒蚊咬得几乎和小腿一样粗。 收网那天,双眼布满血丝的队员们异常兴奋,侦查历时近半年的案子,终于要有个结果了。一场激烈的抓捕后,那垒得像座小山一样高的毒品一过秤,竟然有463.92公斤。案件震惊国内外,他们成功打掉了一个长期盘踞境内外的特大贩毒团伙。 回来时,石林瘦了10多斤。常年风餐露宿,他的皮肤晒得黝黑,田间地头、繁华都市,常常是磨平了鞋底,汗水浸湿了衣衫,一壶水、一个馒头、一包咸菜就是一顿饭。 临沧边境线长290多公里,毗邻世界毒源地“金三角”,是全国禁毒斗争的主战场。石林从小目睹无数群众因毒品而家破人亡,立志要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1982年,全国上下组建第一批缉毒专业队伍,饱受境外毒品渗透侵害的临沧地区,迅速组建专业的公安缉毒大队。当时正在念高三的石林得知招录缉毒民警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招录和集训,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缉毒民警。 刚进缉毒队,石林积极主动地向老民警请教学习,刻苦钻研缉毒本领,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次任务执行,他都抢着参与。很快,他就成长为业务骨干能手。 每一次行动,都是刀尖跳舞;每一次抓捕,都是以命相搏。 1994年8月31日,石林作为专案组成员,与战友配合伏击境外毒贩,在战友张从顺、王世洲遇险的危急关头,他不顾危险,冲锋在前,连夜追击,成功将毒贩抓获。当听到战友牺牲的噩耗时,他失声痛哭。那一刻,也更加坚定了他“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的决心和意志。 石林长期充当卧底深入前线办案。第一次化装侦查,他假扮成“瘾君子”式的“马仔”,单枪匹马与多名持刀毒贩当面交易,狡猾的毒贩面目狰狞,数双眼睛死死盯住石林。为了打消毒贩的怀疑,石林镇定自若,各种精神萎靡不振的表演惟妙惟肖。当毒贩拿出毒品的一刹那,石林和前期埋伏的战友果断出击,当场抓获毒贩6名,缴获海洛因10公斤。 27年的禁毒生涯,石林共参与侦办各类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参与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40年坚守边关 默默奉献当好群众贴心人 2009年起,因工作需要,石林调离禁毒岗位,转岗城区派出所。为更好接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他走村串寨了解社情民意,掌握辖区情况,苦学民族语言、调解矛盾纠纷、帮助吸毒人员重返正轨,一腔热血、满怀温情,始终把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作为己任,为民服务的脚步一刻也没停下。 2019年,54岁的石林主动申请退出基层领导岗位,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致力于破小案、办小事、解民忧、助小康。 得知张某某因吸食毒品导致妻离子散的情况,石林积极帮助他到社区戒毒,戒毒成功后继续鼓励他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并开办养殖场和坚果种植产业,帮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辖区两个村民小组因土地纠纷引发矛盾,石林赶赴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来回奔波在两个村组之间,夜里加班梳理问题,白天向村民讲解法律政策,两天两夜都没有合眼,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发生。 3年多的社区警务工作,石林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 “我申请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我有着丰富的侦查经验,能帮上忙。”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石林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执守。 耿马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前沿阵地。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是中缅边境临沧段的第一道关卡,人流、车流量大,长年气候炎热,疫情防控任务艰巨。 孟定坝子常年湿热,午间地表温度最高可达50多摄氏度,执勤一天下来,经常因流汗过多几近虚脱,但他始终咬牙坚守,这一咬牙,就是560天。 “他是值守人员中年纪最大的,但从不讲条件、不叫苦。”民警小张说,哪怕在盛夏时节,卡点温度40摄氏度以上,他依然每天身着防护服、头戴护目镜,一丝不苟地查验过往车辆和行人,战友们心疼他年纪大吃不消,劝他休息一下,但他总是笑着摆摆手说没事。 40年风吹雨打,从禁绝毒品到戍守边关、从满头青丝到缕缕白发,石林为国守边、为民尽责的初心不变。如今,渐近退休年龄的他,依旧踔厉奋发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边关的柱石,就是他忠诚的模样。 最美基层民警2022先进事迹篇2 他是一个用画笔实现了“警察梦”的人。从警17载,他怀着一颗“警营匠心”,执着热爱的公安刑侦事业,通过上万张画像的磨砺,上千件案件的锤炼,实现了从“学院派”到“实战派”、从“画得好”到“画得像”、从“摸拟画像”到“现场重建”的一次次超越,破获刑事案件1000余起,被誉为画影追凶的“神笔警探”,他就是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民警朱允宏,公安部第六批青年人才库成员、贵州省刑事技术专家。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现任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朱允宏光荣入选。 一起案件,让我坚定地留在了警队 1981年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朱允宏,其就读的小学就在“黎平会议”会址旁数百米,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他从小萌生了当兵或是当警察的梦想。2001年考上了云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虽然学了艺术,但“警察梦”却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终于在2005年如愿以偿,通过社会招考成为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名民警。 从警之初,朱允宏被安排从事人像模拟、现场照录像、图像处理等工作,起初朱允宏认为画张脸不就是信手拈来?但由于重视表现技法而忽略了沟通,导致他在工作中画得好,但画不像,对案件侦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深深的挫败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在工作的第四年,他萌发了辞职的想法。 在此期间,支队让他参加一起“强奸案”的侦破工作。受害者是一名花季少女,朱允宏听着她的哭诉,气愤填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在朱允宏的抚慰下,小女孩逐渐稳定了情绪,几次提到嫌疑人长得像“猪”。朱允宏决定打穿、打透这个信息点,对这种拟物长相进行了分析,最终完整地画出了嫌疑人的长相。受害人看到画像时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专案组用这张画像发布了协查令,很快就有人认出了嫌疑人,当天下午就将其抓获。 朱允宏每每讲到这个故事,他都会两眼泛红,“这起案件的侦破对我来说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重塑工作的信心,更让我找到“当警察”的感觉,增加了我的职业荣誉感,坚定我留在警队的决心。” 以笔为剑,提取记忆助力案件侦破 从此,每一起案件的参与中,热爱点燃了执着,朱允宏潜心其中,从最开始的与受害人、目击者简单的交流驾轻就熟的素描,到与受害人、目击者长时间近距离地沟通,去揣摩他们的言语与记忆能力的关联,进而深度提取记忆,朱允宏已经把简单的模拟画像技术逐步演变为记忆重建技术。 “既然选择留下了,那就要干出个名堂来”,朱允宏铆足一股劲,对参加的每一起案件进行复盘,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出了模拟画像2:8占比的战法,即绘画技巧占2成,沟通技巧占8成,神态高于形状、整体大过细节的工作法。并在此后利用这种技法很好地完成了接下来的模拟画像工作,保持在了60%以上的完成相似率。 2010年,贵州某地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因为缺乏更多的线索,案件的侦查一直停滞不前,在这一年的十月份,朱允宏接到指派赶赴当地进行人像模拟工作。 因为时过1-2年,目击者与受害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的长相产生记忆回避与修改,或者脸谱化的加工,使得这起案件变得难上加难。朱允宏开展了长时间的谈话沟通,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深入分析,充分运用他创造的“神态画法”完成了画像,侦查民警通过模拟画像成功锁定了罪犯。 这起案件的告破,是朱允宏个人技术得以提升的一次飞跃,让他更加坚信自己创作的“技战法”的正确性、科学性,使他在后面的案件侦查中越来越准确地提取“记忆”,越来越“画得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个人效能得到更大发挥 10多年的刑侦生涯把朱允宏磨得越来越“锋利”,越来越有斗志。“人像摸拟”技术越来越得心应手后,他在案件现场勘查工作中又认识到,案件现场的还原对于案件的侦破至关重要,对案件后期的审理也至关重要。 于是,他充分发挥自身扎实的空间逆向思维能力和绘画特长,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把人像模拟和现场重建两项技术工作融合,形成新的“杀手锏”,在多起案(事)件的侦破、调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6年,一名在1997年犯下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被捕。刑事诉讼环节当中,需要现场指认,而当时的犯罪现场已经被拆除,现场指认存在困难。朱允宏花了两三天,根据当年留存的现场勘验资料,将案发现场一栋三层小楼还原出来。“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诉讼环节就会存在漏洞。” 因为工作实绩突出,2022年5月19日,贵阳市公安局成立了“朱允宏工作室”。朱允宏从个人依靠一支笔、一台电脑,逐渐发展到团队协同作战,个人效能得到更大发挥。 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朱允宏工作室攻坚克难,用现场重建法对涉案团伙、诈骗手法、资金流向、涉案产业链、涉案区域进行现场重建,为贵阳市、区两级公安机关用“四全”战法成功破获了两起涉及全国的特大养老诈骗案打下坚实基础,取得打击养老诈骗战果全省第一的成绩。公安部对贵阳市公安机关“四全”战法进行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经验推广。 初心一如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