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招聘8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0]

举报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招聘8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被称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是指:_____ A: 投资、消费和出口 B: 投资、消费和生产 C: 调控、消费和市场 D: 国民消费需求、国外市场需求和货币投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全部位于热带地区的是_____ A: 江西省 B: 台湾省 C: 云南省 D: 海南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 考点:中国的疆域 试题分析: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四个省区,自西向东分别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以北为温带,以南为热带,完全属于热带的只有我国最南的省区-海南省。 本题所属考点-中国的疆域 3.中国武术太极拳的特点是“动时存静势,静时又寓动机”。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_____。 A: 动亦静,静亦动,两者没有区别 B: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C: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_____。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C: 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D: 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战国时期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_ A: 形式逻辑 B: 辩证逻辑 C: 化理学 D: 自然哲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在中国,形式逻辑的产生基本与欧洲同时。代表学派有墨家与名家,此外还有儒家的荀子。有意思的是,墨家研究逻辑为的是找到逻辑的原则,而名家为的是建立诡辩体系。墨家对于逻辑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墨经》中,该书对于逻辑已有了系统地论述。例如它区分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提出“大故(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与“小故(必要条件),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而名家的惠施则提出了“合同异”的诡辩原则,目的是取消概念的边界。与惠施相反,同属名家的公孙龙则提出了“离坚白”的诡辩原则,认为任何独立的概念都有且只能有单一的属性。名家提出了许多诡辩命题,例如“白马非马”、“鸡有三足”、“孤犊无母”、“连环无扣”、“白狗黑”以及“今适越而昔来”等等。 显然,名家此种“开倒车”的研究方法是中国特有的,它能够建立其诡辩体系恰恰表明当时逻辑发育的水平很低,有着大量漏洞——因此名家才有机可乘。不过,名家此举也使得这些漏洞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垫脚石——若要发展逻辑,就必须去克服名家的诡辩命题。此外,名家的诡辩命题中也有合理因素——有的确实击中了形式逻辑的要害,这就意味着,除了形式逻辑之外,还有其他逻辑。最后,名家的部分命题里,可能含有合理的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的认知过程的认识。比如一个命题是“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这个命题若要成立,则必须以“地球是圆的”作为前提。在当时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占主导的情况下,名家能有这样的认识是不易的。再有一个命题是认为“飞鸟未尝动”,若做正解,应该是名家认识到我们对于“运动”的直观概念是建立在将归纳了两次静止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当时能做出这些判断实在不容易,可惜这些认识都是以诡辩的形式出现的。此后,形式逻辑在中国的发展基本陷入了停滞。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6.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 A: 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普遍增多 B: 夏季风对我国各地影响强烈 C: 北方纬度高,白昼比南方短,故气温不比南方低 D: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气温升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 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 试题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比南方低多少,而北方的昼长却比南方长,因此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所以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本题所属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 7.关于当事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_____。 A: 李某在某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要求与该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 刘某到某公司应聘,提议在双方协商一致基础上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 王某在某国有企业连续工作满1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还有11年,在该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主张企业与自己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D: 赵某在与某公司连续订立的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公司提出续订时,赵某要求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故B项符合法律规定。该法条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3)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A、D项分别符合第1项和第3项的规定。C项中,王某虽在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但不满足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条件,故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是_____ A: 行政相对人 B: 行政机关 C: 行政机关 D: 检察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行政复议法》第9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本法第10条第1款规定:“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9.根据下列资料,回答56~59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XX市人民政府决定于2014年12月18日发文,召开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和主管农业领导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假如由你代拟这份公文,请就下列问题作答。 这份公文的文种最恰当的是_____。 A: 决定 B: 通报 C: 意见 D: 通知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本题^91考试网文的文种最恰当的是通知。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_____。 A: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 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我国行政系统的一般监督不包括_____。 A: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B: 司法监督 C: 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D: 职能监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行政监督,即基于行政管理权限和行 政隶属关系进行的监督。另一种是专门行政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政策和命令等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具体包括行政监察监督、行政复议监督和审 计监督等。这些属于职能监督。司法监督属于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_____ ①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②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产生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北洋政府的军阀专制使得民丰共和与专制复辟成为了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一战的爆发使得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之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促进下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3.近年来,国家工商管理把农村食品市场作为强化监督的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这表明_____。 A: 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B: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监督市场 C: 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D: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监督市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由于市场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和市场,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等部门检查农村食品市场的生产与流通。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下列哪一情形构成重大误解,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_____ A: 甲立下遗嘱,误将乙的字画分配给继承人 B: 甲装修房屋,误以为乙的地砖为自家所有,并予以使用 C: 甲入住乙宾馆,误以为乙宾馆提供的茶叶是无偿的,并予以使用 D: 甲要购买电动车,误以为精神病人乙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与之签订买卖合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对于重大误解的客体,《民通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为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 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 定为重大误解。选项A错误,误解不适用于无权处分行为。选项B错误,并非任何“误”都属于民法上的“误解”。 重大误解适用于法律行为而非事实行为,甲的行为系事实行为,构成添附。选项C正确,甲的“误解”系对法律行 为性质的认识错误。选项D错误,“误解”的内容不包括对行为人行为能力的认识。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