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韩城市事业单位招考聘用8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5】

举报
资源描述
陕西韩城市事业单位招考聘用8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_____。 A: 甲欲杀害乙,自感人单力薄,遂极力请求朋友丙一道前去。丙则劝阻甲不要杀害乙,但未成,遂打电话报案。公安干警火速赶到,将正在赶赴乙家途中的甲抓获 B: 周某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李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李某负轻伤 C: 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5万元的事实,后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在检察机关立案追究前撤回控告 D: 刘某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他摸索着往该妇女床前走时不慎踢响地上脸盆。该妇女惊醒后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B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只有B项的行为符合定义,属于犯罪未遂。A、D项行为人还未着手实行犯罪,属于犯罪预备;C项犯罪行为已经完成,故属于犯罪既遂。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对处于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不能实现的操作是_____。 A: 最小化 B: 最大化 C: 移动 D: 旋转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可进行最小化,最大化及移动操作,不能实现旋转。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是长江和钱塘江在人海处冲成的三角洲,广义上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 B: 早在西汉时期,该地区已经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主要盛产米和丝绸 C: 顾恺之、黄道婆、孙权、苏轼等都是该地区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D: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西汉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长江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通常称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道德修养为_____。 A: 礼制 B: 礼让 C: 礼仪 D: 礼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小赵(女)和小田(男)于2010年登记结婚。2012年,小赵父亲因病去世,在其生前所立遗嘱中,指定由小赵继承一辆小轿车和五万元,则_____。 A: 该遗产属于小赵的个人财产 B: 该遗产是小赵和小田夫妻的共同财产 C: 该遗嘱无效,应按照法定继承处分 D: 小田如果主张权利,该遗产为小赵和小田的共有财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婚姻法》第18条规定,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本题中的遗嘱指定由小赵继承,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_____。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故选 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是_____。 A: 孙思邈 B: 张仲景 C: 扁鹊 D: 华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段话_____ A: 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 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 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C。有些事物在某种场合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换一种场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挥其他的作用,即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李某杀人之后找到其妻王某,让王某假装自首作掩护,以便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可以逃走。于是王某假装自首,结果耽误了警察抓捕罪犯的时间,让李某得以逃脱。王某的行为构成了_____。 A: 窝藏罪 B: 包庇罪 C: 伪证罪 D: 从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答案解释:B。解析: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的行为方式包括窝藏和包庇: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等,帮助其逃匿的行为,窝藏行为主要针对的是犯罪分子本人;而包庇行为主要针对的是犯罪证据,为犯罪分子作假证明,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典型的如隐匿罪证、伪造或破坏犯罪现场等。司法实践中,在司法机关的追捕中,行为人出于某种原因而冒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或以其他方法使得司法机关认为其是所要追捕的犯罪嫌疑人,从而使真正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的,对此种情形也应以包庇罪处理。故本题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普希金是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惠特曼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 B: 小说《暴风骤雨》《林海雪原》《悲惨世界 》的主人公分别是郭全海、少剑波、冉阿让。 C: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和两篇叙事长诗。他早期创作了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期又创作了“四大悲剧”。 D: 现代作家叶圣陶、朱自清、丁玲、柳青的代表作,依次为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背影》、短篇小说《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创业史》。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解析】《背景》是朱自清的散文;《暴风骤雨》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1.《行政诉讼法》规定,涉及不动产的行政案件由_____管辖。 A: 不动产所在地法院 B: 原告所在地法院 C: 被告所在地 D: 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方某在晚上牵狗散步,狗突然挣脱绳索,奔向童某3岁,并咬伤童某。当时童某父亲正在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方某应当负全部责任 B: 方某和童某父亲都要承担责任 C: 意外事件,方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D: 童某父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应当负全部责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之规定,这属于一起典型的动物伤人的特殊侵权案例。特殊侵权实行的是无过错原则,即只要侵权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人身损害,侵权人就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至于侵权人是否存在过错不在考虑之列。根据该条之规定,侵权人的唯一免责事由只能是其能证明是因为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故意造成损害后果的才予以免责,本案显然不符合免责条件。故方某应负全责,而童某的父亲在本案中无须承担监护不力的后果。故正确答案为A。 13.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这一工作方针所蕴含的哲理是_____。 A: 矛盾具有特殊性 B: 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点是重点中的两点,绝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绝不是一点论。因此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这都是错误的,我们要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这表明反腐工作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坚持两点论与 重点论的统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我国人民警察现行警衔设五等十三级,其中,中级警官指_____。 A: 警监 B: 警督 C: 警司 D: 警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警衔条例》规定人民警察的警衔设五等十三级:一等:总警监、副总警监;二等:警监:一级、二级、三级;三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四等:警司:一级、二级、三级;五等:警员:一级二级。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编制警衔以人民警察的现任职务为主,兼顾担任现职时间和参加工作年限等条件,综合考核,评定警衔。二级警监以上是高级警官,三级警督是中级警官,警司、警员是初级警官。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不属于人事争议协商原则的是_____。 A: 自愿 B: 平等互信 C: 合法 D: 高效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人事争议协商的原则:(1)双方自愿原则。自愿,是人事争议协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事争议双方都愿意协商时,协商才能进行。(2)平等互信原则。事业单位和职工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在进行人事争议协商时,双方只有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可能妥善地解决争议问题,形成和谐的人事关系,不能把一方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能采取欺诈手段蒙蔽对方。(3)合法原则。人事争议的协商过程,就是双方增进了解,互谅互让,争取达成协议的过程。协商过程和采取方式要做到合法,协商的结果不仅要体现单位和职工的共同意志,双方都能够接受,而且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否则达成的协议就失去了合法性,不能履行。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病菌表皮受损 B: 病菌胞壁受损 C: 病菌失去表皮 D: 病菌失去胞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菌指代的是前句的以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的L型细菌。故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_____。 A: 委托性法律规范 B: 命令性法律规范 C: 禁止性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