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公开招考1名综治中心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5}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公开招考1名综治中心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有用即真理”的命题是_____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答案解释。解析:唯心实用主义否认客观真理,认为判断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真理的实际效用。这种“有用即真理”的原则,不仅是支撑其认识论,同样也是支配人之行为、构架其伦理学的轴心。从理论构成看,实用主义兼容并蓄了西方传统中注重特殊具体事实的“唯名论”、注重实效与实利的“功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抽象的“实证主义”,以及强调个人的主观选择的“存在主义”等观点,主张以是否“有用”为判断真理的标准。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_____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人类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是_____。 A: 钻木取火 B: 蒸汽机的发明 C: 火药的发明 D: 造纸术的发明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 A 解析: 根据技术形态来考察历史进程,可以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蒙昧经过野蛮到早期的农业文明。第二阶段是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第三阶段是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而在第一阶段中所产生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应该就是钻木取火了。蒸汽机的发明是属于工业革命初期,不属于最早的。而CD的两个选项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与技术革命没有太大的相关。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目前,江西省共有_____县(市区)。 A: 97 B: 98 C: 99 D: 100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D【解析】江西省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李某在商店选购电视机时对某电视机的款式、质量不太满意,于是打算离开,被服务员拦住,称李某必须要买一台,否则不允许离开。服务员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_____。 A: 公平交易权 B: 自主选择权 C: 受尊重权 D: 知情同意权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________在蓝天下。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________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招摇 耸立 B: 摇曳 屹立 C: 摇摆 伫立 D: 招展 矗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第一空中,“招摇”指张扬炫耀以引人注意。与文段褒义的语境不符’排除A。“摇摆”指摇动、摆动I与“摇曳”“招展”相比,缺乏美感,与文段散文的风格不相符,排除C。第二空中’“屹立”着眼于稳固,指人的意志、精神蛇立不倒;“矗立”着眼于直,指直而高地立着。句中适用对象为“树”,用“矗立”更恰当。本题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与_____ A: 合作精神 B: 爱心 C: 专业素质 D: 丰富的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本题所属考点-学前教育原理 8.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_____。 A: 公平性 B: 平等性 C: 非盈利性 D: 普遍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而不盈利,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政府为机关法人,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行使政府职能。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低碳经济的起点是_____。 A: 技术创新 B: 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C: 制度创新 D: 发展观的改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下列有关古代发明创造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 东汉华佗被誉为“医圣”,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适用于外科手术 B: 制造候风地动仪测量地震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是张衡 C: 东汉时杜诗发明的水排有效解决了水流从低处往高处灌溉的问题 D: 秦朝首次修建长城与明代最后修建长城的目的都是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东汉华佗医术高明,被誉为“神医”,但其医学典籍几乎没有流传下来,而张仲景却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后世的贡献更大,后世尊其为“医圣”,选项A错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解决了用水力进行冶铁鼓风的问题,解决水流从低处往高处灌溉问题的是三国时马钧发明的翻车,选项C错误;首次修建长城并非秦朝,而是在战国时期,选项D错误。故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这个突发事件中的造谣者触犯了我国刑法中的_____。 A: 危害公共安全罪 B: 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C: 危害国家安全罪 D: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第291条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案中造谣者故意散布谣言,造成恐慌,扰乱社会秩序,触犯了该条规定。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以下技术中,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是_____。 A: 遥感技术 B: 人工智能技术 C: 电子技术 D: 光纤技术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因此,遥感技术不属于信息技术。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_____。 A: 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 传统农民懒惰 C: 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 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本题所属考点-《经济》 14.“四个全面”战略是_____。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建成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发展、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全面从严治党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发展、全面行政治国、全面全面从严治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全面从严治党。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常用的矫正偏差的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_____。 A: 计划手段 B: 战略手段 C: 财务手段 D: 文化手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常用的矫正偏差的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下列对于“稳中求进”中“稳”与“进”辩证关系的理解不准确的是_____。 A: 没有“稳”,“进”就失去了基础和关系 B: 没有“进”,“稳”就是失去了动力和方向 C: “稳”是动态的、绝对的,而不是静止的、相对的 D: “稳”不是消灭了矛盾,而是矛盾各方在运动中实现了平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我国经济要“稳”,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我国经济要“进”,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_____ A: 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B: 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C: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 B 解析:A选项,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对立统一规律;C选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选项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有人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一观点_____。 A: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B: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 C: 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 D: 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题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和质变。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马哲》 19.在政府治理模式走向德治的过程中,治理工具主要表现为_____。 A: 法律制度 B: 行政伦理规范 C: 政策法规 D: 行政法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行政伦理规范是指社会对行政人员所提出的从思想修养到具体行政行为等全部行政管理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既包括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的一般要求,也包括在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中应遵循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等。随着政府治理模式走向德治,治理工具也主要表现为行政伦理规范。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0.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列成语中,违背这一原则的是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